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730篇
海洋学   282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南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南阳凹陷东部核桃园组核二段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核桃园组发育两套沉积相,北部为一套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支水道、河口坝、远砂坝、支流间湾4个微相;南部为冲积扇相,发育辫状沟道和辫状沟道间微相。其中水下分支水道、河口坝和辫状沟道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支水道和辫状沟道的储集性能最好,河口坝次之,远砂坝较差,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62.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Y7柱样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380cm长的Y7柱样为对象,在磁性测量、地球化学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近百年以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磁性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磁铁矿是主导Y7柱样磁性特征的主要矿物,相比常量元素和粒度的均一组成,磁性特征存在显著的垂向变化。  相似文献   
763.
长江三角洲DY03孔磁性地层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接受了大量沉积,长时间序列沉积地层研究对于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化和长江变迁历史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通过对长江三角洲DY03孔古地磁、磁化率以及岩性分析,初步建立了研究钻孔较为可靠的年代地层框架。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地区沉积序列中有多个具有全球对比意义的短时期磁性漂移事件,对磁性地层定年的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表明,研究区晚新生代地层中普遍发育的硬黏土层不仅是晚第四纪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层,而且对整个晚新生代以来的沉积地层对比都会发挥重要作用。长江三角洲沉积演化基本呈现出早期受构造活动控制,后期受海平面升降和气候变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764.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的分布特征,结合失利井原因分析,开展了澳大利亚西北陆架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西北陆架天然气富集受到3种因素控制。生烃中心和天然气主要运移指向控制了大气田的平面分布;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了天然气的富集;具有古构造背景,并且后期构造活动弱的区域是天然气富集区。根据这一研究,认为北卡那封Exmouth高地北部构造带是下一步重点关注区域。  相似文献   
765.

基于多波束测深和高分辨率多道反射地震数据,以及遥感资料研究南海北部东沙海域深水沙丘,总结底形形态分布特征,分析其水动力成因.按照空间分布形态将沙丘分为平行沙丘、波状沙丘和网状沙丘,本文首次发现水下网状沙丘,重点讨论网状沙丘的特征分布和形成机制.网状沙丘发育在东沙环礁东北部水深约352~420 m之间,研究发现其延伸方向共有三个走向:NS、NE-SW和EW,前两个方向为西向传播的内波所致,而最后一个则很有可能是由洋盆西向传播的内波遇到东沙环礁后形成衍射,向北传播的内波引起了向南的近海底底流,冲刷海底底层,剥蚀出足够的沉积物颗粒,从而形成EW走向的水下沙丘.值得一提的是,在多边形网状沙丘的上方,反射地震剖面揭示水层中发育与下方沙丘相当波长的高频震荡内波,并且在遥感资料上也发现相关的衍射和内波干涉区域,而内波干涉很有可能导致高频震荡,从而形成网状沙丘.本研究丰富了水下沙丘形态类型,探讨了新型水下沙丘的形成机制,在陆坡底沙运动及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66.
水下泥石流及其巨大的块体输运能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使用自主研发的旋转水槽制作稳定循环流动的水下泥石流,实测了水下泥石流输运块状体:采用300目的硅砂,制作了水下泥石流;采用石英岩块、PVC块体、玻璃珠等块状体,观测泥石流内部的块体输运现象。观测结果证实,水下泥石流可将块状体输运至龙头附近,且输运结果与水下泥石流和块状体自身性质均有关:块体密度低于密度流密度的条件下,块体可能被运送到龙头位置;如果块体密度远大于密度流密度,那么块体只能处于龙尾或者中部位置,始终不能到达龙头位置;块体在水下泥石流中运动的稳定性与块体的厚度相关。考虑密集流的速率、块体的密度、块体的形状尺寸等因素,分析了水下泥石流对块体的输运机理。  相似文献   
767.
利用2004年4月所采集的10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资料及实测水文数据,探讨了空间上黄河三角洲飞雁滩表层沉积物对潮流及波浪等水动力的响应过程,以及该区域表层沉积物的输移趋势和补给来源问题。结果表明:(1)该区潮流掀沙作用范围包括潮沟前部约8~12 m水深和1~5 m水深内水下潮沟区域,以及海堤前部1.7~17 m水深范围,而对于波浪动力作用,其掀沙范围除受沉积物空间分布格局控制外,还取决于其波能的大小和实际水深,且该区所能够承受最大波浪波高不超过3 m;(2)该区域沉积物补给来源主要为波浪动力尤其是大风浪引起的风暴潮所起动并导致其离岸输移的潮间带甚至潮上带较细颗粒泥沙;(3)总体上,除潮沟入口处外,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以离岸输移为主。  相似文献   
768.
赖启宏  余海平  李国平  夏斌 《物探与化探》2005,29(4):334-335,341
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存在镉的高含量区,其主要分布于第四纪海陆和陆海交互相.第四纪不同沉积相镉的全量和不稳定相态的含量特征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海陆交互相、陆海交互相、陆相的全量和不稳定相态的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从地表至深部,在地下水位附近不稳定相态的含量比例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69.
北羌塘坳陷冬曲地区上三叠统巴贡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在垂向上具有两个向上变粗的充填序列。根据沉积体产出形态和叠置序列、岩石组合与结构、沉积构造及流体性质等沉积特征,确定该套沉积体为扇三角洲相沉积,进而可划分出扇头、扇中、扇尾3个亚相。发育底冲刷构造、粒序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等,表明其流体性质既有重力流又有牵引流特征。通过该套扇三角洲沉积体的认识,对研究该区古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及油气地质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0.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泰州地区TZK3钻孔沉积物沉积特征、微体古生物的综合分析,结合系统的高分辨率AMS 14C、OSL测年,讨论了该地区末次冰期以来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TZK3孔自下而上可分为6个沉积单元:1)MIS 4,砂砾层,不含有孔虫,为河床相;2)MIS 3,粉砂,含有贝壳碎片、小海贝、海相腹足类口盖,为河口相;3)MIS 2,含粘土粉砂,含少量介形虫,为河漫滩相;4)12.1~10.5cal.ka B.P.,粉砂,未见有孔虫,为河床相;5)10.5~6.9 cal.ka B.P.,粉砂,零星见个体非常小的有孔虫,潮汐层理发育,为受潮汐影响的河漫滩;6)6.9~4.3 cal.ka B.P.,粉砂,含有大量有孔虫,为河口砂质沉积。对比研究发现,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最大海泛面时期为6.9 cal.ka B.P.,黄桥砂坝发育的年龄区间为7.6~4.3 cal.ka B.P.,为潮成砂坝,其发育主要受长江径流、河口潮汐流和亚洲季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