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1篇
  免费   693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321篇
地球物理   2365篇
地质学   345篇
海洋学   309篇
天文学   264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Non‐linear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es conducted as part of a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approach often require that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s are scaled to a specified level of seismic intensity. Recent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certain ground motion scaling methods can introduce a large scatter in the estimated seismic demands. The resulting demand estimates may be biased, leading to designs with significant uncertainty and unknown margins of safety, unless a relatively large ensemble of ground motion records is use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even ground motion scaling methods in reducing the scatter in estimated peak lateral displacement demands. Non‐linear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s and non‐linear multi‐degree‐of‐freedom systems are considered with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site soil profile and epicentral distance)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yield strength, period, and hysteretic behavior). It is shown that scaling methods that work well for ground motions representative of stiff soil and far‐field conditions lose their effectiveness for soft soil and near‐field conditions for a wide range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2.
地震波斜入射情形下水平成层半空间自由场的时域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应用有限元模拟地震工程中的波动散射问题时,为了计算边界节点的运动和实现波动能量的输入,必须首先确定边界节点的内行波场即背景水平成层半空间的自由场。利用显式有限差分法的内节点位移计算公式和基于水平成层介质波动传播特点建立的相邻节点间自由场运动的关系式,给出了计算水平成层半空间自由场的时城方程(以入射侧边界节点为例)。本方法是显式有限元意义上的数值精确解,可应用于近场波动数值模拟中内行波场与散射波场的时城同步模拟。  相似文献   
993.
陶夏新  王国新 《地震学报》2003,25(2):191-198
为了模拟近场强地震动,采用了基于有限断层模型的一种随机合成方法.震源破裂面被剖分成一定数量的子源,总的地震矩分成数量更多的子震的矩.一给定子源中一次子震引起的场地地震动的傅氏谱,通过考虑点源的谱、随着距离的衰减、能量耗散及近地表效应等导出.据此幅值谱和一个随机相位谱,并与一个时程包络函数结合,合成一个子震时程.将各子源中各个子震引起的所有时程叠加,得出场地的地震动时程.叠加中,各子震时程之间的时滞,据子震发震时差和子源至场地的距离差别引起的时差确定.对一个设定地震,选用4个断层面倾角,计算了近场21个地点的地震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很好地表达破裂的方向性效应和上盘效应.为了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对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中3个近断层台站MCN,LV3和PCD模拟的地震动与实际记录的加速度反应谱和时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4.
Rossby波的螺旋斑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描写大气大尺度运动的准地转方程组,求得了大气Rossby波的三维定常流场以及相应的位温场、涡度场和散度场,其中的三维流场构成了物理空间的一个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 研究表明,Rossby波具有  相似文献   
995.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满足规范延性要求的12根典型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的线性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指出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满足延性需求与延性能力比小于1.0的桥墩仍可能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若考虑桥墩的地震损伤性能,允许的延性需求与延性能力比不宜超过0.6-0.8。讨论了桥墩延性抗震设计中强度折减系数Rμ和设计基底剪力系数BSC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996.
土层结构对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在研究我国数百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不同场地在三种不同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反应。分析研究了覆盖层厚度、软土层的埋深与厚度等对场地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7.
美国生产的SMA—1强震仪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因使用多年,故障率逐年递增。从仪器的工作原理入手,简略介绍了常见故障的维修和仪器的改进方法。改进的仪器,经三年多的考验,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998.
远东地区的强震系列可以分为板间强震系列与板内强震系列。研究了它们的分类、特征及其适用的公式,得出远东地区板间强震系列与板内强震系列的相关性十分明显、板内强震系列常发生在板间强震系列之后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9.
大陆强震危险区可拓方法综合预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拓学始于研究问题的不相容性,本文将它引进地震综合预报当中。通过建立强震危险区可拓方法综合预测模型,计算各类区域指标的关联函数,对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进行全时空、有限时空扫描的应用检验,研究孕震区地震活动图像的演化特征,探索对强震危险区进行综合预测的新途径。初步结果说明该方法在对强震危险区的综合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大陆构造块体的现今活动和变形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立人  王敏 《地震地质》2003,25(1):23-32
在重新对 1998年和 2 0 0 0年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和基本站的 2期观测资料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 ,得到了ITRF97坐标框架下 ,参考时刻分别为 1998年 9月 5日和 2 0 0 0年 6月 8日 ,分布在全国各主要构造块体上的 79个GPS站的坐标和协方差矩阵。分别以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 (马杏垣 ,1989)中的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单元 (称之为亚板块 )和张培震等 ( 2 0 0 2 )给出的中国主要活动块体为格架 ,用笔者提出的 1种推广了的QUAD方法对中国大陆的 2 0个主要构造块体逐个进行判别检验。那些现今无明显相对运动的相邻块体则被归并起来 ,从而确定了活动块体和它们的边界。采用刚体运动 +块体均匀应变 +局部变形的模型作为描述中国大陆构造块体的现今活动和变形的模型。求出了有明显相对运动块体的欧拉运动矢量和块体的整体均匀变形参数、各块体内部的不均匀局部变形以及活动边界的活动方式和强度。在此基础上 ,除了一般地指出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西强东弱的特征之外 ,还对西部主要活动块体和边界活动强弱给出了定量比较结果 ,从而为强震危险区的判别提供了形变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