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3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321篇
地球物理   2365篇
地质学   345篇
海洋学   309篇
天文学   264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隐伏金属矿床上升气流微粒特征、形成及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建劲 《地学前缘》2012,19(3):113-119
结合地球化学和纳米科学技术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隐伏金属矿床有关微粒的形成、迁移和特征。对十多个金属矿床的研究表明,隐伏金属矿体地表沉积物中上升气流微粒样品有单个微粒和微粒聚合体,单个微粒形态有球状、近球状、不规则状、规则多边形、长柱状,微粒有晶质、非晶质和部分晶质。聚合体形态一般是不规则状、球状和近球状。它们的矿物成分主要有自然Au、自然Cu、氯化物、氧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等。成矿元素Au、Cu可以自然金属或自然合金形式存在,Cu、Pb、Zn等成矿元素可以氧化物或硫酸盐等形式存在,也可以存在于氧化物、氢氧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等微粒中作为杂质元素,这些是隐伏金属矿体的指示微粒。成矿期后,与隐伏金属矿体有关微粒主要形成于断层作用、氧化作用和生物作用。在上升气流中,微粒呈“布朗运动”。  相似文献   
42.
各向异性研究是当令地震学研究领域中重要课题之一;三分量地震资料中各向异性的检测是各向异性理论研究成果解决地球科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桥梁。本文简要描述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横波分裂现象,分别介绍了现有的四种主要检测技术,即偏振图法、协方差拒阵法、质,点振动分辨率法及传输矩阵法,并对这四种技术作了一定的评述。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分析了1975年海城7.3级、 2008年汶川8.0级和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9.0级地震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给出了震前震中附近地区中小地震与地球自转之间较好的相关关系。 结果对深入认识地球自转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具有裨益。  相似文献   
44.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6.6级地震是十年来发生在甘肃省破坏性最大的地震。本文对距震中距18~218 km以内的22个强震动台所获取的主震记录进行了分析处理,研究了该次地震在强震动台站分布方向上的衰减规律。将根据衰减规律得出的烈度区域与震后灾害评估的烈度图比较后发现,分析得出的Ⅷ度、Ⅶ度区范围相对略大,Ⅵ度以下区域范围则大致相当,其原因应该与近场的强震动记录较少有关系。  相似文献   
45.
武芳文  薛成凤  赵雷 《地震学报》2010,32(2):193-202
斜拉桥地震反应不同于其它桥型,具有明显的空间耦合效应.利用有限元理论对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空间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重点研究行波效应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并与一致激励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为大跨度斜拉桥抗震分析采用随机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斜拉桥结构内力有显著的影响,大跨度斜拉桥抗震性能分析必须考虑行波效应.而行波效应的影响与结构自身动力特性、视波速、构件位置及研究响应类型(位移与内力)相关.  相似文献   
46.
概括天宝山新兴角砾岩筒铅锌矿,山东七宝火山岩型金矿,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辽宁簸箕山磷矿,辽宁清源红透山铜(锌)矿等构造控矿实例的解读,表明它们可建立一种新的构造控矿类型——螺旋构造控矿。受幔团螺旋运动上冲的地幔热柱多级浸演化的幔枝构造制约。  相似文献   
47.
The effect of the long‐period filter cut‐off, Tc, on elastic spectral displacements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strong ground‐motion database from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ilter and oscillator responses is considered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Tc for both analogue and digital records, and the variations with site classification, magnitude, filter order and viscous damping. Robust statistics are derived using the re‐processed European data to generalize the effects of the long‐period filter cut‐off on maximum oscillator deformation demands as a function of these seismological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Statistics with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are derived to suggest usable period ranges for spectral displacement computations as a function of T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ximum period at which spectral displacements can be confidently calculated depend strongly on the site class, magnitude and filter order. The period range where reliable long‐period information can be extracted from digital accelerograms is twice that of analogue record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8.
利用上海天文台的照相底片资料,确定了疏散星团NGC6530天区364颗恒星的自行和成员概率,并对有关自行测定的方法、结果和精度等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讨论。使用的底片历元差为87年,全部恒星自行中误差的均方根值为1.09mas/a。  相似文献   
49.
联合GPS与重力数据,反演给出了川滇地区(96°~106°E,20°~36°N)的活动块体运动速度和主要活动断裂的错动速率。受青藏块体的北东向推挤和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重力势能作用,川滇地区围绕着喜马拉雅东构造作顺时针旋转运动,造成川滇地区东侧断裂作左旋走滑运动,而西侧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鲜水河-夏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是区内最活跃的断裂带,其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12.1±0.6 mm/a,9.0±1.2mm/a,6.4±1.0 mm/a,6.0±1.2 mm/a和8.3±0.5 mm/a。龙行山断裂具有2.6±1.1 mm/a的右旋走滑和1.3±1.2 mm/a的挤压速率。反演结果表明,区内的地壳运动模式更趋向于“连续变形”假说。  相似文献   
50.
Most current methods of desig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under earthquake loads rely on highly idealized ‘equivalent’ stat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eismic loads and linear‐elastic methods of structural analysis. With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non‐linear methods of dynamic analysis for the overload behaviour and collapse of complete concrete structures, a more direct and more accurate design procedure becomes possible which considers conditions at system collapse.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evaluation procedure that uses non‐linear dynamic collapse–load analysis together with global safety coefficients. A back‐calibration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the global safety coefficients is also describe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open up discussion of alternative methods of design with improved accuracy which are necessary to move towards a direct collapse–load method of design.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