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661篇
地质学   295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2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利用时间城小地震地震图的方法,研究了震源参数与介质特性的差异。据初步研究结果,伊通-舒兰断裂南、北两段的震源应力降与Q值存在差异。该方法是断层的震源深度范围内介质特性研究的补充,为断裂的分段提供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2.
乌统昱  张咏 《内陆地震》1996,10(2):155-160
拓补预测实际上是GM(1,1)模型群的预测。将首都圈年累积释放地震能量的统计结果作为建模的基本数据,建立相应的拓扑预测模型,对2000年以前首都圈年累积释放地震能量的发展趋势作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63.
本文测定了天津地区1985—1990.9年间M_L=3.0以下小震的震源参数,共125次。结果表明:地震应力降△σ一般都不高,多数低于1.3Mpa;区域剪切应力和地震应力降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1989年末开始下降。由P波测定的介质Q值蓟县平均为350,宝坻、宁河、静海为250,天津西稍高。小震平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轴由北西9°,向西偏转26°。这些变化,不仅反应本地区应力调整过程,而且是华北区域应力变化过程的局部显示。  相似文献   
64.
应力场的观测是预报地震较直接的途径之一,本实验利用异孔深井抽水的加(减)载作应力观测的人工力源,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进行力学分析,得出电感应力观测在满足规范要求时能测到地应力场的变化,但室内标定的应力灵敏度不等于实测灵敏度。用室内灵敏度计算应力值必有明显误差。本结果对电惑应力观测科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5.
本文根据岩石摩擦的自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围压和围压介质刚度对粘滑及其应力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压的增大有利于发生粘滑;粘滑应力降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天然地震应力降低于室内粘滑应力降是由围压介质刚度引起的。  相似文献   
66.
世界应力图2000版( WSM2000)介绍及使用说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地壳应力状态对于地学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意义重大,因此测量全球地壳应力并绘制全球地壳应力图一直受到国际地学界广泛关注.1986年开始实施的世界应力图计划(WSMP:World Stress Map Project,以下简称WSM)经各国专家多年合作和努力工作,现已出版了最新WSM2000版本应力数据库.该数据库在WSMl997版基础上新增收录了4216个观测数据,使其总共包含了全球10920个可靠应力测量数据,并绘制了全球应力图和部分地区的局部应力图,为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提供了准确详细的应力数据.本文结合WSM官方网站的资料从数据库结构、数据来源、数据质量、数据摘要描述等方面介绍WSM2000数据库,以使国内研究迅速利用此宝贵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67.
喀喇沁玻基橄辉岩中的磷酸盐质熔体及磷灰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济安  王志海 《岩石学报》2000,16(3):449-453
磷酸盐在本文讨论的坡基橄辉岩中以多种形式产生,有早期结晶的磷灰石斑晶;有熔离的磷酸盐质熔浆液滴;也有晚期穿入橄榄石斑晶的磷酸盐质细脉,表明元素磷活跃在岩浆演化的每一个阶段。磷酸盐质熔浆液滴的存在,说明磷酸盐质熔体可能是由于岩浆的熔离作用而形成的。沿着橄榄石晶格生长石出现的磷酸盐质玻璃细脉则进一步证实地幔中含磷流体不但存在,而且具有很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68.
Increas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mall scale variability of drop size distributions (DSD), and therefore of several bulk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processes, has major implications for 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mote sensing based estimates of precipitation and its uncertainty. During the spring and summer of 2002 the authors conducted the DEVEX experiment (disdrometer evaluation experiment) to compare measurements of natural rain made with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disdrometers collocated at the Iowa City Municipal Airport in Iowa City, Iowa in the Midwestern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struments rather than analysis of the hydrometeorological aspects of the observed events. The comparison demonstrates discrepancies between instruments.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systematic and random effects in terms of rainfall quantities, drop size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and the observed drop size vs. velocity relationships. Since the instruments were collocated, the effects of the natural variability of rain are reduced some with time integration, isolating the instrumental differences.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status of DSD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a range of hydrologic applications from remote sensing of rainfall to atmospheric deposition to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environment. The data set collected during the DEVEX experiment is made available to the research community.  相似文献   
69.
巴姆地震变形场和应力场:Ⅱ.用FEPG有限元方法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扬施旭  赵永红 《岩石学报》2006,22(9):2375-2380
本文利用 FEPG 有限元程序对2003年12月的巴姆地震变形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2003年12月26日,巴姆地区发生6.6级地震。Nakamura、Suzuki 等人利用余震资料和地震破坏程度的分布图分析了余震震中的统计分布形式,得到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巴姆断层以西大约5km 的 Arg-e-Bam 隐伏断层的结论。凌勇等人从差分干涉雷达(D-InSAR)出发,得到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干涉条纹和雷达视线方向的位移场,并从雷达干涉的相干图上确定了发震断层的痕迹。他们还利用 Okada 程序模拟计算了此次地震的位移场,模拟计算的结果与 D-InSAR 测量的位移场比较符合。Okada 程序从断层的位错为出发点进行计算,从运动学角度对此次地震变形场和应力场进行研究;本文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远场区域边界的应力状态以及断层的物性参数的变化对巴姆地震形变场的影响,将各种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的同时也和前人的结果相比较。本文计算中采用了凌勇等人的断层参数,即 Arg-e-Bam 隐伏断层为近南北走向,向东倾斜,近直立的倾角,右旋走滑,其(Strike,dip,slip)为(175°,80°,173°)。断层未延伸到地表,自地面以下1km 处往下延伸16km 的宽度,断层长度为20km。对断层的杨氏模量、泊松比、断层附近区域的边界受力大小、两个主应力的比例以及主应力的方向的改变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做了讨论。最后通过上述几组计算结果建立了一个与前人结果较为符合的巴姆地震参数模型。通过计算,一方面揭示了应力状态和物性参数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 Arg-e-Bam 隐伏断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这一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0.
中部天山地壳活动的GPS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杰  方伟  朱治国  刘代芹 《内陆地震》2006,20(3):239-244
通过对天山中部地区连续多年的GPS观测分析,得到了该监测区相对欧亚板块的运动速度场及应变场分布情况。计算表明天山中部地区内部断裂两盘的运动方向以婆罗科努断裂为界,北部各断层表现为拉张特征,南部总体表现为聚合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