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464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235篇
地质学   317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关于大地电磁的静校正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理论上严格地论述了大地电磁测深曲线静态位移的原理,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静校正方法,并着重分析了我们所用的压制表层电性不均匀干扰的办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02.
叙述了放射性测井中的各种数字滤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比较,并介绍一种新的数字滤波方法,其性能优于其它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单新建  冯德益 《内陆地震》1993,7(2):142-150
用网格频散反演技术计算了155条瑞利面波混合频散数据,将中国大陆分为目前最小分格2°×2°,得到了中国西部及邻区深至80km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三维剪切波SV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天山褶皱系地壳平均厚度为54km,上地壳平均速度为3.3km/s,下壳平均速度3.93km/s,上地幔盖层平均速度为4.64km/s,都偏大。北天山壳厚比天山薄,壳和上地幔盖层下均有低速层。(2)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壳厚46km,到其边缘的昆仑山、天山地带壳厚增加到52~55km。壳内无低速层,壳平均速度很低,为3.49km/s,地表有9km的沉积层。(3)青藏高原莫霍面呈凹形,平均壳厚为67km,平均壳速度为3.58km/s。东西端存在壳内低速层,埋深为15~35km。(4)南北带为构造复杂的区域,莫霍面深度具有东高西低,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带内普遍存在壳内低速层。南北带从群速度、速度、莫霍面等深线都可看到明显的横向差异。(5)准噶尔盆地地壳厚47km,无壳内低速层,中地壳不明显。该区呈稳定的大陆壳结构。(6)柴达木盆地在正常速度的中壳顶部有一高速夹层,速度为3.72km/s,厚10km,上顶部埋深14km。  相似文献   
104.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ructure,geometric model and geo-metric calibration of Photogrammetron I-the first type of photogrammetron which is designed to be a coherent stereo photogrammetric system in which two cameras are mounted on a physical base but driven by an intelligent agent architecture.The system calibr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the in-lab calibration determines the fixed parameters in advance of system operation,and the insitu calibration keeps tracking the free parameters in real-time during the system operation.In a video surveillance set-up, prepared control points are tracked in stereo image sequences,so that the free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can be continuously updated through iterative bundle adjustment and kalman filtering.  相似文献   
105.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是中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岩溶-裂隙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为52×10~4m~3/d。为了对岩溶地下水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建立最优的地下水监测网。文中在对岩溶地下水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性-随机性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与卡尔曼滤波耦合的模拟递推算法,对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显示:现有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难以达到监测目标,最优地下水位监测网由14个监测井,每月监测一次的监测频率组成,比现有地下水位监测网减少了2个监测井。  相似文献   
106.
分析并综述了联邦滤波算法,以及该算法存在的问题.针对观测信息不足的情况下,结合抗差估计和自适应估计理论对联邦滤波算法进行了改进,给出了联邦滤波在局部传感器观测信息不足情况下的改进算法.由模拟计算结果可知,在局部传感器观测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改进的联邦滤波器能较好地抑制载体观测异常和状态扰动异常对动态系统参数估值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的抗差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7.
两种渐消滤波与自适应抗差滤波的综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两种渐消滤波解及其相应的原则,介绍了自适应抗差滤波原理和相应的解,分别从原理和解的表达式上分析了两种渐消滤波和自适应抗差滤波解算的基本性能。利用一个实际算例比较了渐消滤波与自适应抗差滤波解在控制状态异常影响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航空激光扫描(Airborne laser scanning)或者Lidar遥感信息获取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组成、数据获取的方法及其步骤;对近数十年来应用激光扫描遥感信息获取地形表面模型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应用现状做了简要回顾和评述;结合GIS和影像融合方法对Lidar遥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9.
根据GPS数据处理中的Kalman滤波状态转移矩阵和设计矩阵大量存在零元素的特点,将其构造成特定稀疏矩阵。再利用稀疏矩阵乘法,同时结合矩阵对称性、矩阵求逆降维等方法,可大大减少Kalman滤波的乘法次数。在非差C/A伪距情况下,该算法乘法总次数不到传统算法的1/3;在双差伪距P1,P2 双差载波情况下,该算法乘法总次数甚至不到1/6;其耗时也只有传统算法的1/3左右,因而大大提高了Kalman滤波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10.
Wiener optimal filtering of GRACE dat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 present a spatial averaging method for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 gravity-field solutions based on the Wiener optimal filtering. The optimal filter is designed from the least-square minimizati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sired and filtered signals. It requir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wer spectra of the desired gravitational signal and the contaminating noise, which is inferred from the average GRACE degree-power spectrum. We show that the signal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pherical harmonic degree j with approximately j−b, where b = 1.5 for GRACE data investigations. This is termed the Second Kaula rule of thumb for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The degree power of the noise increases, in the logarithmic scale,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j. The Wiener optimal filter obtained for the signal model with b = 1.5 closely corresponds to a Gaussian filter with a spatial half width of 4° (∼440 km). We find that the filtered GRACE gravity signal is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the exponent b of the signal model, which indicates the robustness of Wiener optimal filtering. This is demonstrated using the GFZ-GRACE gravity-field solution for April 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