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7篇 |
免费 | 728篇 |
国内免费 | 3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51篇 |
大气科学 | 292篇 |
地球物理 | 731篇 |
地质学 | 1124篇 |
海洋学 | 243篇 |
天文学 | 66篇 |
综合类 | 226篇 |
自然地理 | 18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34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32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45篇 |
2006年 | 136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介绍一个预测不同温度、压力、盐度和沉积物毛细管孔径条件下甲烷水合物 溶液 气体多相平衡模型。该模型以Van der Waals和 Platteeuw热力学模型、量子力学从头算粒子相互作用势能、DMW 92状态方程和Pitzer电解质理论为基础,能在很宽广温压范围内预测温度、压力、盐度和毛细管力对甲烷水合物形成和分解的影响。通过对比本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可知本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海水和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对于一定盐度下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的形成温压条件的在线计算可浏览: www.geochem model.org/models.htm。 相似文献
52.
53.
裂陷盆地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盆地不同演化阶段发育独特的地层结构样式及其砂体成因类型,形成各具特色的油气藏系统。近年来湖盆初始裂陷层系不断获得油气勘探突破,使之成为石油工业界重要关注对象,其多级次断裂演化、组合关系、地貌特征及其与水系和沉积响应关系已成为当前地质学领域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蒙古塔南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组良好记录了一套初始裂陷沉积序列,丰富的钻井及地震资料使之可作为理想的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地震、岩心及测录井资料,在构造—沉积学理论指导下重建了塔南凹陷初始裂陷构造—沉积演化及源—汇响应模式。研究表明,塔南凹陷初始裂陷第一阶段以新生的分割型小洼陷群为特征,与前裂陷阶段“高山深谷”地貌背景联控下形成短距离输送且数量众多的小型扇群;初始裂陷第二阶段伴随控洼断层长度的迅速增加发生软联结,形成连通且宽浅的盆地结构,发育多套低坡降构造转换带(面积大于50 km2)和西北侧缓坡带(延伸约28 km)供给型大套扇三角洲体系,长轴及陡坡方向水系运输距离较短。实例解析结合调研结果表明,先存水系和盆地地貌结构联合控制初始裂陷盆地源—汇系统,进而形成初始裂陷第一阶段盆地满盆富砂(沟通先存水系)或欠补偿(不沟通先存水系),年轻短程水系主导的孤立小湖盆群则主要发育小规模近源碎屑沉积物;初始裂陷第二阶段源—汇系统则与该时期断裂体系联结方式有关:断裂晚期联结型湖盆主要发育以短程断崖或小型转换带水系为特征,而断裂早期联结型湖盆形成大型构造转换带水系及三角洲体系,其缓坡带长度亦快速增大,盆地整体具有“富砂”特征。本研究为其他裂陷盆地寻找大型优质砂体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顾芷宁;吉福龙;呙维;朱欣焰;郭艳 《测绘地理信息》2020,45(3):70-74
不同运动状态的语义信息,可以为室内定位提供更加丰富的参考从而进一步辅助并提高定位的可用性和高精度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获取语义信息并基于CNN(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来识别目标体当前的状态行为(选取4种状态:静止、车行、步行和其他),进而为室内定位提供依据不同运动状态实现相应定位切换的方法。以武汉大学某地下停车场为研究区,结果表明,与SVM(supportvectormachines)相比,基于CNN实现行为状态识别能取得更好效果。本研究对室内环境下对所有目标使用单一定位算法实现定位的思想进行了拓展,将室内定位和情景语义进行结合,使得面向用户的定位服务更加智能化、情景化。 相似文献
55.
肖计划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4,(4)
建立了一个试验用地名库和地理语料库,在此基础上构建对地名用字可信度的统计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地名在中文文档中的使用习惯和规律,总结出经常与地名一起使用的且具有地名指示含义的辅助字或词,以此为基础建立地名识别辅助词词库和地名识别的规则库。对地名库和地理语料库的用字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设定地名用字可信度概率阈值和辅助词指示作用对文本中潜在地名进行初步的筛选形成候选地名;在粗筛选产生的候选地名基础上结合地名识别规则进一步确认,以提高地名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6.
声发射作为一种地应力测试的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应用岩石对经受应力历史具有"记忆"功能,作者利用声发射法对东营凹陷的岩样进行了测试,获得了该地区岩样的地应力记忆值和记忆出现率,从而来揭示本区所经历的构造期次和强度。测试结果证明,古应力记忆值与构造旋回中的应力历史是相吻合的。同时,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声发射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57.
改良最短距离法在合金样品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改良最短距离法分类原理对合金样品进行分类研究,从样本个数,训练集特征值范围及试验集插入位置等方面对识别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改良最短距离法对未知样品有较高的识别率,但该方法的外推预测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58.
流体的热力学前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流体的热力学前缘研究领域如下:(1)流体体系的p-V-T-x相关系研究,主要对象是H2O-CO2-盐类多组分体系高温高压下相图的实验和理论研究。(2)矿物在流体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后在流体中溶解类型的形式和热力学性质——平衡常数(或Gibbs自由能)及各种偏摩尔性质的研究。(3)流体热力学模型化研究,已研制出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包括多种矿物、溶解类型的热力学数据库和模拟热液平衡、矿物溶解性质、反应路径和水—岩相互作用的实用程序。(4)超临界流体的相关系和化学反应等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对认识地球内部的演化将有重要意义。(5)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使分析单个矿物包裹体成分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