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46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1112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4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41.
秦岭—大别山地区钼矿类型与矿化组合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大别山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钼矿为本地区最具特色的矿产,并且分布广、类型多、储量大。根据钼矿赋存状况、与岩浆岩的空间关系、矿物组合、矿体产状、热液蚀变等特征,初步将秦岭—大别山地区的钼矿床划分为5个类型7个亚型和10个矿床式。不同类型矿床中成矿元素的分布组合特征不同,可分为3种矿化组合,即Mo(Mo-W-Re)、Mo-Cu-Fe和Mo、Pb、Zn、Ag、Au。根据新的成矿理论,不同类型钼矿的成矿流体与熔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可以分出4种关系。秦岭—大别山地区钼矿类型的系统划分,对本区钼矿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42.
用GIS方法和既有的考古资料研究了嵩山南麓颖河上游和双洎河上游龙山晚期和夏商期聚落的时空特征。受距今4000年前降温事件影响,嵩山南麓地区的史前聚落在夏商期对地貌的选择与龙山晚期有显著差异,而且两个时期聚落的R-S分布也从多要素竞争型向单因素支配型转变;对聚落在龙山晚期和夏商期的域面进行的泰森分析表明,环境变迁对聚落域变化幅度的影响在颍河上游大于双洎河上游。根据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文化因子,文章认为龙山晚期的聚落空间结构演化表现为文化选择型模式,反映了人本主义的规划法则,而夏代早期的聚落结构则表现出环境选择型的某些特征。基于此演化序列,文章最后归纳了气候转折期史前聚落演化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943.
中国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补拙  陈浮 《地理科学》1999,19(4):303-308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3%,喜马拉雅运动基本奠定了山地格局,东西季风环流定格了自然地带的水平 山地垂直自然带确立了基础。从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的性质出发,一般可以分为18种主要类,分别属于季风性带谱系统和大陆性带谱系统。  相似文献   
944.

史前聚落时空格局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组织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演化特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早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本研究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Kernel)相结合的GIS点模式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华夏文明起源核心区域——环嵩山地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聚落分布时空格局和密度集聚程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裴李岗时期到龙山时期聚落分布趋于分散,从龙山时期到夏商时期,聚落分布趋于集中;从裴李岗时期到仰韶时期聚落空间分布由西北-东南格局向东北-西南方向转变。龙山时期聚落空间分布沿袭了仰韶时期东北-西南格局特征,夏商时期聚落分布又转变近东-西方向。2)环嵩山地区聚落遗址点空间分布核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聚落遗址点分布的密集地带在空间上明显出现转移,裴李岗时期最密集地带在新密市;仰韶时期,聚落分布密度比裴李岗时期大大增加,形成偃师、荥阳、郑州3个典型的中心;龙山时期,聚落密度相对仰韶时期稍微降低,保留了两个聚落密度集聚中心,即偃师地区与郑州地区;夏商时期核密度在4个时期中是最大的,聚落密度集聚中心与龙山时期大致相同。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时空格局变化研究表明早期聚落形态及其演化过程是人类在一定环境基础上依据自身文化特征选择和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5.
大兴安岭绰源地区出露有呈零星分布的老变质岩系,前人对其归属存在一定的争议。文章通过对该套岩石进行的地层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锆石U-Pb测年,探讨了该套变质岩系的原岩性质、形成环境和区域变质作用。结果表明,原岩主要为一套中酸性凝灰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类型的碎屑岩;推测其沉积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的浅海相或浅海-滨海相;该套地层定年为中下志留统。  相似文献   
946.
许模  邓辉  张强  蒋良文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S1):516-519
遥感图像是地面情况的真实记录。圆梁山深埋特长隧道是新建的重庆至怀化铁路干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其中毛坝向斜段地层由三叠系下统一二叠系碳酸盐岩组成,岩溶极为发育。岩溶涌突水将是隧道施工与运行的最大威胁。通过对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地层、构造以及地表岩溶形态的ETM陆地卫星遥感图像解译,快速宏观的把握全区的基本地质情况,为隧道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7.
王建  赵兴云  钱君龙 《地理研究》2006,25(2):242-254
对天目山两株柳杉(分别简称CF-1与CF-3),分别测定了不同方位上的树轮δ13C年序列。方差分析表明:天目山柳杉树轮δ13C值存在显著的方位差异和年际变化。不同方位上δ13C序列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极值出现的方位存在明显的年际漂移。同一树体各方位之间及两树体对应方位之间δ13C值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区域环境背景条件对树轮δ13C值方位变化及年际变化趋势的影响是共同的。重点分析了局部环境差异对树轮δ13C方位变化的影响。不同坡向及树冠不同方位光照条件的差异是造成树轮δ13C值方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8.
江西冷水坑矿田火山-岩浆活动时限:SHRIMP锆石U-Pb年龄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冷水坑铅锌银矿是武夷山北缘中生代火山岩带中独具特色的斑岩型矿床,含矿花岗斑岩侵位于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火山岩地层中.笔者采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冷水坑矿田含矿花岗斑岩与鹅湖岭组晶屑凝灰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3个晶屑凝灰岩的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157.8±1.6) Ma、(157.2±1.5)Ma和(158.2±1.8) Ma,花岗斑岩形成于(157.6±1.3) Ma.含矿斑岩与其赋存的火山岩活动时间高度一致,是同一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与区域上其他火山盆地不同,冷水坑矿田鹅湖岭组与打鼓顶组火山岩属于侏罗系.广泛发育于武夷山北坡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打鼓顶组与鹅湖岭组火山岩,其活动时间在不同火山盆地也各不相同,不能简单地统一划归为侏罗纪或白垩纪,这套地层的时代应予以重新厘定.区域上该套火山岩活动时间的差异,指示武夷山北缘火山岩浆活动具有阶段性或间隙性的演化过程,且构造背景也有很大不同.玲水坑矿田火山岩与含矿斑岩形成于中国东部陆内挤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49.
谯文浪  肖加飞  陈武  姚益祥 《贵州地质》2011,(4):304-309,294
通过对东天山伊吾县解放沟、四道白杨沟、马依当等区段出露岩体的调查研究,查明了其产出形态、岩石类型、岩石组合特征、侵入期次及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斜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等。本文将从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并探讨该区侵入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50.
青岛崂山周边地区构造断裂及花岗岩风化壳发育,具有开发矿泉水的潜力。在崂山周边实施14口水文井,分析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发现主要水文地质问题集中在河流中下游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区,工农业污染导致地下水硝酸根等超标,近海区域存在海(咸)水入侵现象。在蓝色硅谷区发现一处矿泉水后备选区,该点位于花岗岩风化壳内,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Na,微量元素锶含量为0.66 mg/L,偏硅酸含量为25.49 mg/L,均高于饮用天然矿泉水最低标准。矿泉水的形成主要与崂山地区地质环境特征及岩石矿物组成等因素密切相关,花岗岩中的二氧化硅和锶在长期水岩作用下融入水中,最终形成偏硅酸-锶复合型矿泉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