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06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71.
王萍  赵慧颖  闫平  朱海霞  翟墨  李秀芬 《冰川冻土》2021,43(6):1764-1772
黑龙江省春季土壤冻融剧烈,土壤湿度和温度受土壤冻融影响较大,利用黑龙江省6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地温资料及34个农气观测站人工观测的1981—2018年的土壤湿度资料,分析土壤冻结期间的气象要素变化,研究春季土壤冻融过程中湿度和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冻结期从北向南缩短,且逐年缩短,冻结期平均气温从北向南升高,逐年上升,降水量西部少、东部和北部多,逐年增加;春季冻融次数平原少、山区多,逐年减少。春季融雪开始日期由北向南提前,并且呈现逐年提前的趋势,融雪期升温速率北部、东部低,中部、南部高;在春季冻融过程中,土壤湿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多,东部土壤湿度受土壤融冻影响最大;在整个冬季土壤冻结期间,北部、中部及东部土壤湿度是增加的,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湿度增加的越多,而西部土壤湿度是减少的,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湿度减少的越少;春季土壤冻融期间,0 cm平均地温全省平均在-17.3~22.1 ℃之间,南部与全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升温趋势明显,而北部升温速度明显慢于南部。  相似文献   
172.
京津冀地区一次严重霾天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月9—17日京津冀地区一次严重霾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霾天气过程京津冀地区6个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的PM10、SO2和NO2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均较高,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PM10日平均浓度的变化幅度最大,峰值出现在11—13日之间;石家庄、保定和邯郸市的污染最严重,PM10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94 mg·m-3、0.95 mg·m-3和0.82 mg·m-3。SO2和NO2日平均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小,但浓度值均较大,基本为0.10 mg·m-3以上。影响此次霾天气过程的大范围环流形势为纬向型,存在较强的逆温层,弱下沉运动使近地层大气处于静稳状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而近地面较小的风速和低层相对湿度小于90%为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地区的气团主要来自新疆地区,路径主要是从西北气流转为西南气流,携带南方的湿空气和污染物向京津冀地区输送。  相似文献   
173.
用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资料,通过532 nm总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分析了上海地区霾期间低层0~2 km高度气溶胶微物理属性与地面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面相对湿度为65%~80%时,后向散射系数在0~0.001 km-1·sr-1范围内出现的频率最大;当地面相对湿度为50%~65%时,后向散射系数大于0.001 km-1·sr-1的频率最大;低层大气中聚集的主要是规则气溶胶粒子,当地面相对湿度为65%~80%时,气溶胶粒子最为规则,其次为80%~95%的地面相对湿度。当地面相对湿度为50%~65%时,不规则气溶胶粒子所占比重较大;霾期间,低层大气中细粒子气溶胶均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地面相对湿度的增大,气溶胶粒子粒径逐渐增大。在地面相对湿度为80%~95%时,大颗粒气溶胶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74.
Using hourly rainfall intensity, daily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low-level dew point depressions at 55 stations i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reanalysis in the coastal reg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eak intensity of extreme afternoon short-duration rainfall (EASR) and humidity as well a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he dependency of extreme peak intensity of EASR on temperature has a significant transition. When daily highest surface temperature is below (above) 29°C, the peak rainfall intensity shows an ascending (descending) tendency with rising temperature. Having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moisture condition in the variation of EASR and temperature, this paper discovered that the decrease of peak rainfall intensity with temperature ris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variation of relative humidity. At higher temperatures, the land surface relative humidity decreases dramatically as temperature further increases.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maintains basically unchanged, resulting in indistinct variations of water vapor content at seas. As water vapor over land is mainly contributed by the quantitative moisture transport from adjacent seas, the decline of relative humidity over land will be consequently caused by the further rise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75.
为进一步了解高原土壤湿度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利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1991~2012年22个站10cm、20cm、50cm 3个层次的土壤相对湿度观测资料,分析高原东部地区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全国1992~2012年的降水资料与1992~2011年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求相关系数的方法分析高原东部土壤湿度与全国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东部土壤相对湿度由东至西呈递减趋势.(2)10cm土层较干,20cm土层的相对湿度是3层中最大的,50cm土壤的湿度变化较为平缓;表层土壤湿度变化较明显.21年来,各层土壤湿度呈不明显下降趋势.(3)高原东部地区土壤湿度与中国东部降水有显著关系,若东部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偏湿(干),则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多).  相似文献   
176.
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针对自动气象站各要素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会随时间、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漂移。为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CP340恒温恒湿箱为湿度发生环境、采用英国michell公司的Optidew Vision精密露点仪为标准器,介绍了利用HMP155A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湿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方法和详细步骤。最后给出一个评定实例,在温度为22℃和40℃,相对湿度为30%RH~75%RH时,通过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各分量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HMP155A温湿度传感器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1.50%和1.46%。  相似文献   
177.
基于水热因子的玉米物候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锦州14 a玉米各生育期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表明:同品种玉米的物候期相近,变化在2 d左右,而吐丝期到成熟期所需天数变化较大,为6 d或以上;玉米各生育期的影响因子不同,气温与湿度对玉米出苗期、三叶期和七叶期的影响显著,播种期到七叶期的积温占整个生育期积温的20%,并与同期的空气湿度累积量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 2=0.91)。积温与空气湿度累积可较好地模拟玉米播种期至七叶期和玉米的总生育期。  相似文献   
178.
深圳夏季典型晴天不同小气候区温湿及舒适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荣  张小丽  隋高林  陈启忠 《气象》2010,36(10):62-66
应用自动观测站资料,分析了深圳城市、海洋、丘陵、山地等4个小气候区夏季典型晴天气温、湿度及舒适度特征。结果表明:各小气候区气温、相对湿度存在显著差异,它们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及日变化存在明显不同。白天最高气温,丘陵最高,城市第二,山地第三,海洋最低。夜间最低气温,海洋最高,城市第二,丘陵第三,山地最低。各小气候区舒适度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它们的最小值、最大值以及日变化也存在明显不同。白天,丘陵最热,城市第二,山地第三,海洋最舒适。夜间,海洋最热,城市第二,丘陵第三,山地最舒适。  相似文献   
179.
MTCLIM模型是许多生态、生理模型的分析工具。它能解释模型的结果,分析一些生态、水文过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也是其它模型的辅助管理工具,辅助建立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管理方案。本文介绍了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各变量较详细的计算方法,概述其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及模型应用的几个重要方面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0.
为探究青海省绝对湿度变化趋势及分布规律,基于青海省4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17年常规观测资料,运用绝对湿度计算公式及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青海省及4个生态功能区绝对湿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绝对湿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a来,全省及4个生态功能区年及逐月绝对湿度变化特征明显;季节、月际变化特征显著;绝对湿度具有较好的经度地带性和海拔地带性;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绝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对青藏高原农作物种植以及气候预报等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