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732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胥燕辉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10):113-117
对河北省昌黎县闫庄铁矿床的磁铁石英岩型铁矿石样品进行了光谱反射率测量,并与其铁含量进行了相关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铁矿石中铁含量与850900nm的反射率均值呈现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并从光谱编录入手,绘制了闫庄铁矿1个钻孔部分样品的光谱曲线与光谱彩色条码柱状图,与地质柱状图合并生成简单的光谱地质柱状图;研究证明,用岩心光谱反射率值去定量估算其铁品位是可行的,根据光谱曲线生成简单的彩色地质光谱柱状图非常有效,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62.
河北雄县地热田钻井地温测量及地温场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研究区22口井的实测井温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雄县地区地温场分析,对雄县地热田地温场的特点取得了以下认识:雄县地热田的盖层以传导热传递方式为主,热储层中源于供暖期热水生产和回灌引起的地下水受迫对流的影响,以对流热传递为主,不同静井时间的重复测温结果显示,静井时间的长短和井内流体的运移方式(抽水或回灌)控制了井内温度的分布及井内温度的动态变化:静井时间增加则测得的温度在中性点上下呈反向变化,生产井和回灌井的测温曲线存在明显不同,雄县热田第四系底部的温度为32.8 ℃~48 ℃,容城凸起为28 ℃~35 ℃,雄县热田第三系底部温度为64.5 ℃~81.3 ℃,容城凸起为45 ℃~60 ℃。雄县地热田盖层内的地温梯度为43.9~72.2 ℃/km之间,平均为51 ℃/km,容城凸起的井地温梯度为31.4~41.1 ℃/km,平均为37.1 ℃/km。雄县地热田内盖层导热流值变化为80.61~113.86 mW/m2 的范围。  相似文献   
963.
松辽盆地十屋油田属于构造-岩性油气藏。营城组发育正常沉积岩、火山熔岩、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岩石中不同程度地含有火山碎屑物质。火山碎屑的含量,不仅决定了岩石类型,而且影响储层物性。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石类型及其分布反映了物源区的特征。岩心的岩性识别虽然精准,但数量与分布有限,影响到确定物源-沉积体系的类型与分布。测井资料的岩性识别,特别是含有火山碎屑岩石的识别可以弥补取心不足造成的限制。十屋油田不同层位岩石中K元素测井值的对比,相同层位岩石中的U、Th元素测井参数交会图,GRDENCNLACRtRMSFL测井参数的玫瑰图和GR-PEGR-DEN测井参数交会图,对十屋油田营城组Ⅳ-Ⅴ砂组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石实现了有效的岩性识别,形成了测井识别模式。测井识别岩性和岩心识别岩性相结合,确定了研究区5种岩石类型分区,证明了松辽盆地十屋油田营城组Ⅳ-Ⅴ砂组来自火山岩物源、再旋回沉积岩源区的正常碎屑岩物源、受花岗岩影响的正常碎屑岩物源、受花岗岩和火山岩影响的正常碎屑岩物源以及混合区域物源沉积体系的存在与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964.
鄂尔多斯盆地洛河组和环河华池组砂岩是白垩系两套重要的含水岩组。通过区域构造背景确定下白垩统地层分布范围,结合沉积相和盆地演化特征分析不同组岩性的发育和分布形态,并利用盆地内丰富的测井资料信息,进行砂体厚度统计。总结出白垩系洛河组砂岩为风成沉积,产状稳定、覆盖面广;环河华池组砂岩由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滨浅湖滩坝相长石石英细砂岩组成,砂体分布位置以及厚度变化规律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965.
根据岩芯观察并综合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资料结合物性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成岩作用、成岩矿物等进行了研究。根据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成岩矿物组合特征等,将研究区成岩相定性划分为不稳定组分溶蚀相、黏土矿物充填相、碳酸盐胶结相以及压实致密相四类。通过常规测井中对成岩相具有较高灵敏的伽马、密度、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孔隙度、电阻率的测井曲线分析,利用密度-伽马交会图法进一步对四类成岩相进行定量划分,并建立研究区成岩相的测井定量识别标准。以华池地区城96井为例,其单井纵向的成岩相测井定量识别划分结果与取样点薄片鉴定结果、试油结论和物性分析等均具有良好的对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成岩相测井定量表征方法的研究,为后期致密油储层综合评价以及有利发育区带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66.
本文在建立取芯井段岩-电转换关系及测井相-沉积相解释模型的基础上,对沙二段1—3砂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分析。确定其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水上平原沉积,次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个亚相及分流河道河床、心滩、边滩等11个微相类型;并对各微相类型的沉积特征和剖面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7.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可容空间(A)与沉积供给(S)比值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沉积特征、沉积微相以及旋回对称性的变化,利用测井曲线叠加样式,确定短期基准面旋回测井响应特征和体系域内沉积物体积分配。研究结果表明,白音查干凹陷腾格尔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型)以及向上“变深”再“变浅”的对称型(C型)3种主要类型。再依据低可容空间和高可容空间特点,将A型划分为A1和A2两种类型;将B型划分为B1和B2;依据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的对称性,将C型划分为完全-近完全对称型(C1型)、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2型)以及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3型)等7种次级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   相似文献   
968.
以构造背景分析为基础,结合古岩溶在钻井和测井上的显示特征,利用常规测井与成像测井组合对比,对古岩溶发育段进行测井相分析,得出古岩溶在测井上的识别标志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古岩溶有效储集空间是由受古岩溶作用产生的溶蚀孔洞和由构造作用产生的裂缝共同构成。通过古岩溶测井识别与古岩溶剖面结构划分与对比,综合钻井地质剖面认为,元坝地区古岩溶剖面在垂向上主要发育地表岩溶带与渗流岩溶带,风化壳时期溶蚀作用强烈,但大部份空间均被后期沉积物所充填,呈现"溶蚀强、充填强"的现象,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裂缝型为主。  相似文献   
969.
Sediment delivery following post-fire logging is a concern relative to water quality. While studies have assessed the effect of post-fire logging on sediment yields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none have explicitly identified sediment sources. Our goal was to quantify post-fire and post-salvage logging sediment yields and use rill patterns to identify sediment sources. We measured the extent and type of logging disturbance, length of rills per unit area or “rill density”, ground cover, and sediment yields in nine logged and five control small catchments or “swales”, 0.09 to 0.81 ha, for 5 years after the 2013 Rim Fire in California's Sierra Nevada. The logged swales had a mean ground disturbance of 31%. After the first wet season following logging,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either mean rill density (0.071 and 0.088 m m−2, respectively) or mean transformed, normalized sediment yields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logged swales. Untransformed mean sediment yields across three sites ranged from 0.11–11.8 and 1.1–3.2 Mg ha−1 for the controls and salvage-logged swales, respectively. Rill density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sediment yield 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amount of high-traffic skid trail disturbance in logged swales. Rill density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amount of bare soil despite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 yields and bare soil. Rills usually initiated in bare soil and frequently connected high traffic skid trails to the drainage network after being diverted by waterbars. Rill connectivity and sediment yields decreased in control and logged swales where vegetation or other surface cover was high, suggesting this cover disconnected rills from the drainage network. Increasing ground cover on skid trails and between areas disturbed by post-fire logging and stream channels may reduce sediment yields as well as the hydrologic connectivity between hillslopes and the drainage network.  相似文献   
970.
煤体结构是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钻孔测井曲线特征并结合矿井地质构造成果,对淮南潘一矿8煤层煤体结构特征及其构造煤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区8煤层构造煤发育,其厚度大于该煤层厚度20%的点数占一半以上,因其顶、底板围岩封闭性良好,有利于瓦斯聚集,易在采动条件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确认为该区煤与瓦斯突出的重点煤层。依据瓦斯始突深度、构造煤分层厚度大于0.5m的分布范围、大中型断层位置及矿井突出资料,在F4断层组的两侧分别圈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区和威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