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31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松嫩平原西部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过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松嫩平原西部34 个气象站1951~2000 年5 个气象要素资料, 运用FAO Penman- Monteith 方程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 建立了各站与区域蒸散量序列。运用气候数理统计方法对蒸 散量序列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 并以点、面相结合的方式揭示气候突变规律。结果表明, 蒸 散量基本上以西南部沙地为高值中心向东北呈带状递减; 近50 年区域蒸散量略呈增加趋势, 研 究区北部的蒸散量增加贡献最大; 区域蒸散量以1962 和1982 年为转折点, 呈明显的阶段性变 化; 在50 年的演变过程中, 区域蒸散量被检测到2 次增加突变和1 次减少突变, 典型站突变发生 时间与区域突变基本相符, 但突变性质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2.
佳木斯地块主要金矿类型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才 《世界地质》1999,18(3):55-60
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地块是我国重要金矿集中产区之一。根据区域地质背景,金成矿作用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初步划分出5个金矿类型,并对各类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23.
东北松嫩平原区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点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气候变化和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受到广泛关注.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气候变化的一个敏感区,观测记录和多种模式预估显示该区气候变暖显著并将进一步增强,降水变化趋势则不明显或略有增加.东北松嫩平原湖泊群是我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但近几十年来,该区湖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中气候因素最为受人关注.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综述了松嫩平原湖泊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1)湖泊面积和湖泊水位;(2)湖泊水质;(3)湖泊生态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未来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可能影响以及湖泊的演变趋势,也阐述了在这种自然背景下的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东北黑土地特别是松嫩平原的土地盐碱化趋势正在加剧,对黑土地粮食安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改良盐碱地土壤成为重要的工作.半干旱气候、地质条件、低洼地形及地下水位等都是引起东北黑土地盐碱化的因素,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尤为突出,其土壤盐分中主要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CO32-和HCO3-,具有高碱化特点.沸石作为离子交换剂和吸附剂,能吸附盐碱土中的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降低土壤pH值和碱化度,同时可增加土壤对铵根离子、磷酸根离子和钾离子的保持能力,提高养分有效性,对于土壤改良效果显著.但由于沸石改性、用量及时效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今后研究中更应注重因地制宜地利用沸石矿物开展盐碱地土壤改良、加强沸石矿物改性与再生的研究,使其在盐碱地脱盐降碱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基于1985、2000、2017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方法,对松嫩平原东部30年间土地利用转型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5年,松嫩平原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分布界线清晰.土地利用强度持续增加,前期增加较快,后期趋缓.土地利用转型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用地持续增加,生态用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小幅增加,前期变化剧烈,后期趋缓.土地利用转型方向较为稳定.重心转移轨迹变化较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是1985~2000年,水域的转移轨迹向西北方向偏移76.34 km.松嫩平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85年的0.395持续下降至2017年的0.361,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2017年空间分布以中质量区和中低质量区为主,农业生产用地与草地、未利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变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6.
Mantle peridotites entrained as xenoliths in the lavas of Ngao Bilta in the eastern branch of the continental Cameroon Line were examined to constrain mantle processes and 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melts that have modified the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Cameroon Line.The xenoliths consist mainly of lherzolite with subordinate harzburgite and dunite.They commonly contain olivine,orthopyroxene,clinopyroxene and spinel although the dunite is spinel-free.Amphibole is an essential constituent in the lherzolites.Mineral chemistry differs between the three types of peridotite:olivines have usual mantle-like Mg#of around 90 in lherzolites,but follow a trend of decreasing Mg#(to 82)and NiO(to 0.06 wt.%)that is continuous in the dunites.Lherzolites also contain orthopyroxenes and/or clinopyroxenes with low-Mg#,indicating a reaction that removes Opx and introduces Cpx,olivine,amphibole and spinel.This is attributed to reaction with a silica-undersaturated silicate melt such as nephelinite or basanite,which originated as a low-degree melt from a depleted source as indicated by low Al2O3 and Na2O in Cpx and high Na2O/K2O in amphibole.Thermobarometric estimates place the xenoliths at pressures of 11–15 kbar(35–50 km)and temperatures of 863–957C,along a dynamic rift geotherm and shallower than the region where carbonate melts may occur.The melt/rock reactions exhibited by the Ngao Bilta xenolith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ir peripheral position in the eastern branch of the Cameroon Volcanic Line in an area of thinned crust and lithosphere beneath the Adamawa Uplift.  相似文献   
127.
Yoko-Dovyren层状纯橄岩-橄长岩-辉长岩地块位于西伯利亚克拉通南部的一处褶皱构造框架中(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北部)。该地块的结构在其厚度最大的中部得到了着重研究。剖面底部主体成分为斜长橄榄岩,并依据内部的堆晶成分变化从下往上可分为五个主要的地层序列:纯橄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橄榄辉长苏长岩→石英辉长苏长岩以及含易变辉石的辉长岩。该地块的矿化包括铜-镍矿化、低硫型富铂族元素(PGE)矿化以及铬铁矿化等。另外,该地块也含多种非金属矿物原材料,如硼矿化、透辉石、各种镁质硅酸盐岩等。它们也包括纯橄岩、异剥橄榄岩和橄长岩,并以较高的品质产出,有望采掘加工成为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和建筑陶瓷)。综合利用矿物原材料可增加矿床价值,并有助于建设环保型采矿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28.
李超  仝来喜  刘兆  黄小龙 《岩石学报》2020,36(3):871-892
云开地块早古生代的构造背景至今仍存有争论。对云炉-龙修一带出露的含石榴石紫苏花岗岩进行研究可为该区构造-变质演化提供重要制约。详细的岩相学研究表明紫苏花岗岩中存在两种成因的石榴石(石榴石Ⅰ和石榴石Ⅱ),并识别出该岩石保留了三阶段演化的矿物组合(M_1-M_3)。峰期前矿物组合(M_1)由紫苏辉石变斑晶中的包裹体矿物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组成。峰期变质-深熔矿物组合(M_2)由基质中平衡共生的斑晶矿物石榴石Ⅰ+紫苏辉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钛铁矿构成。退变质矿物组合(M_3)以紫苏辉石和黑云母以及钛铁矿边部降温生成石榴石Ⅱ+石英冠状体("红眼圈")和黑云母+石英后成合晶为特征。传统地质温压计、平均温压法及在NCKFMASHTO模式体系下的相平衡模拟结果表明,紫苏花岗岩峰期前矿物组合形成条件为720℃/70kbar(M1),峰期变质-深熔结晶条件为835~810℃/65~58kbar(M_2),退变质条件为740℃/56kbar(M_3)。岩相观察和P-T计算结果表明紫苏花岗岩的形成可能反映了一条顺时针的P-T轨迹,且以峰期前略微减压并伴随明显的升温和峰期后具有近等压冷却(IBC)过程为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锆石核部加权平均年龄为~431Ma,锆石边部加权平均年龄为~243Ma。我们认为峰期深熔作用和岩浆结晶石榴石Ⅰ的形成可能发生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而晚期退变质作用和变质重结晶石榴石Ⅱ的形成可能发生在早中生代(印支期)。本研究也表明云开地区含石榴石紫苏花岗岩的形成与早古生代扬子和华夏陆块碰撞后抬升过程有紧密联系,并遭受了早中生代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明显叠加。  相似文献   
129.
吕大火房剖面位于松嫩平原东部,是研究松嫩平原富硒土壤带中硒来源的典型自然剖面.在白垩系嫩江组(K2n)两条垂直剖面上共采集了33件样品,分析了硒及其赋存的7种形态、总有机碳(TOC)、pH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样品硒含量在0.01×10-6~3.05×10-6之间,平均含量0.56×10-6,不同层位样品硒含量差异较大;剖面样品中硒以残渣态硒为主要赋存形式,残渣态硒平均含量0.092×10-6,所占比例为51.98%.剖面样品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油页岩)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OC和pH对剖面硒含量分布有一定的影响,TOC与强有机结合态硒、腐殖酸结合态硒、离子交换态硒、水溶态硒呈正相关关系,pH与各形态硒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0.
Petrological, chronological and geotectonic geological analysis of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rock in Korean Peninsula shows that the remnants ( 〉3.4 Ga) of continental nuclei crust were formed in the Paleoarchean in the Rangrim Massif. In the massif, the main formation ages of continental crust range from 3.2 Ga to 2.5 Ga, its important growing period was 2.8 - 2. 5 Ga. The subsequent expansion period of the Rangrim Massif was 2. 4 - 2. 2 Ga. The division events occurred in 1.85 Ga and in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Early Mesoproterozoic, respectively. Since then the massif was relatively stable. However, the last division of the Rangrim Massif occurred at 793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