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240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The study of runoff is a crucial issue becaus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flooding, water quality and erosion. In cultivated catchments, agricultural ditch drainage networks are known to influence runoff. As anthropogenic elements, agricultural ditch drainage networks can therefore be altered to better manage surface runoff in cultivated catchment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i.e. the density and the topology, of agricultural ditch drainage networks and surface runoff in cultivated catchments is not understood. We studied this relationship by using a random network simulator that was coupled to a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The simulations explored a large variety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s corresponding to a thousand stochastic agricultural ditch drainage networks on a 6.4 km² Mediterranean cultivated catchment. Next, several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functions were used to compute water flow paths and runoff for each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 denser networks increased the drained volume and the peak discharge and decreased hillslopes runoff, (ii) greater network density did not affect the surface runoff any further above a given network density, (iii)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etwork density and runoff was weaker for small subcatchments (< 2 km²) where the variability in the drained area that resulted from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ditch drainage networks increased the variability of runoff and (iv) the actual agricultural ditch drainage network appeared to be well optimized for managing runoff as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ed networks. Finally, our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ditch drainage networks in intercepting and decreasing overland flow on hillslopes and increasing runoff in drainage network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川滇地区自有地方台,网建立以来的21年间记录到的239次小震群进行了研究,发现Ms≥6.7级的强震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小震群年频度增高的背景上。并引用了归一化熵值K作为衡量震群序列中能量分布均匀度的特征量,分析了不同K值的震群与中强震发生的对应关系,发现K≥0.8的震群发生与Ms≥5.5的中强震发生的对应率为59.3%;虚报率为40.7%;漏报率约占14%。K<0.8的震群发生满足无震条件的约占56%。以上结果表明,用归一化熵值K≥0.8来区别前兆震群与一般震群,结果没有华北地区的那样显著。在川滇地区,要将所对应的强震震级提高到6.5级,结果才比较好。  相似文献   
24.
小流域水沙耦合模拟概念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包为民 《地理研究》1995,14(2):27-34
小流域水沙耦合模拟概念模型,采用文献[1]、[2]和[4]中提出的概念性坡面产沙、沟蚀产沙、坡面汇沙、沟道汇沙和格林-安普特下渗曲线结构,结合水文学中的概念性汇流计算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流域水流、泥沙耦合模拟模型.该模型结构简单,经子洲试验站团山沟三试验场和蛇家沟、团山沟、水旺沟三试验小流域实测资料的模拟检查表明,模型结构合理、效果较好,适合于黄土地区流域.  相似文献   
25.
姚清林  马宗晋 《地震》1995,(2):117-124
为了探讨小区域内地震活动的时间规律。本文在中国大陆选择了11个地点分析其从远古至公元1990年间的破坏性地震(M≥4 3/4)的活动性。因而发现小区的地震活动规律主要表现于以大震为代表的地震活动分期上,破坏性地震的频率、集中程度与阶段性变化上,以及与所在地震区地震活动期的关系上,不同小区的地震活动特征有共性,有类型区别,更有各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6.
杜琦  薛明霞 《地下水》2007,29(4):114-116
对山西省小灌区农田土壤水分在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农田灌溉、作物蒸腾和田间土壤蒸发是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因素.农田土壤水分分布随着作物的种类而变化.  相似文献   
27.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降雨入渗产流点面转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袁建平  蒋定生 《地理科学》2001,21(3):262-266
在充分考虑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及地表结皮等影响因素在内的基础上 ,提出了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公式 :fm=fn×Sn/S×an×bn。以纸坊沟小流域为例 ,将实测的流域土壤入渗速率值 (点渗值 )利用上式进行转化 (面渗值 ) ,并与流域径流出口观测站由降雨径流观测值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出的面渗值进行对比 ,平均相对误差仅为 2 .42 %。初步得出流域土壤面渗率与不同治理度、年内 5~ 9月降雨总量间的单因子和复合因子高精度回归方程 ,为流域综合治理后的水资源量变化趋势提供一条量化途径  相似文献   
28.
利用时间城小地震地震图的方法,研究了震源参数与介质特性的差异。据初步研究结果,伊通-舒兰断裂南、北两段的震源应力降与Q值存在差异。该方法是断层的震源深度范围内介质特性研究的补充,为断裂的分段提供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9.
作者报告了100例脑脓肿,其中一般性脑脓肿62例、脑内小脓肿38例(强化灶小于1.5cm),并对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CT表现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根据大同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小震群资料,用组合模式理论[1]对本区的小震群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989年10月18日在本区发生的大同—阳高5.8级地震,利用震前小震群资料得出的预报震中与实际震中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通过震群与外因相关性的分析,对发震时间的预报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