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03篇 |
免费 | 3201篇 |
国内免费 | 10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8篇 |
大气科学 | 143篇 |
地球物理 | 11270篇 |
地质学 | 3577篇 |
海洋学 | 138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983篇 |
自然地理 | 5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207篇 |
2022年 | 353篇 |
2021年 | 535篇 |
2020年 | 445篇 |
2019年 | 479篇 |
2018年 | 467篇 |
2017年 | 482篇 |
2016年 | 352篇 |
2015年 | 550篇 |
2014年 | 692篇 |
2013年 | 685篇 |
2012年 | 690篇 |
2011年 | 748篇 |
2010年 | 710篇 |
2009年 | 940篇 |
2008年 | 705篇 |
2007年 | 763篇 |
2006年 | 736篇 |
2005年 | 708篇 |
2004年 | 634篇 |
2003年 | 619篇 |
2002年 | 496篇 |
2001年 | 479篇 |
2000年 | 440篇 |
1999年 | 379篇 |
1998年 | 380篇 |
1997年 | 358篇 |
1996年 | 369篇 |
1995年 | 323篇 |
1994年 | 299篇 |
1993年 | 233篇 |
1992年 | 203篇 |
1991年 | 112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31.
Earthquake probabilities and magnitude distribution (M ≥ 6.7) along the Haiyuan fault, northwester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洪流 《地震学报(英文版)》2004,17(6)
Introduction Haiyuan fault is a major seismogenic fault in north-central China.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great earthquake in the 20th century occurred near Haiyuan in northwestern China on Decem-ber 16, 1920. More than 220 000 people were killed and thousands of towns and villages weredestroyed during the devastating earthquake. A 230 km long left-lateral surface rupture zone wasformed along the Haiyuan fault during the earthquake with maximum left-lateral displacement of10 m. Pale… 相似文献
132.
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芦山 M 7.0地震后近10天的余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精度较高的重定位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余震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推测芦山主震的发震断层可能为大川-双石主断裂东侧的一条次级隐伏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133.
Approximate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using the modal pushover analysis procedur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IDA)—a procedure developed for accurate estimation of seismic demand and capacity of structures—requires non‐linear response history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for an ensemble of ground motions, each scaled to many intensity levels, selected to cover the entire range of structural response—all the way from elastic behaviour to global dynamic instability. Recognizing that IDA of practical structures is computationally extremely demanding, an approximate procedure based on the modal pushover analysis procedure is developed. Presented are the IDA curves and limit state capacities for the SAC‐Los Angeles 3‐, 9‐, and 20‐storey buildings computed by the exact and approximate procedures for an ensemble of 20 ground motion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PA‐based approximate procedure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effort by a factor of 30 (for the 9‐storey building), at the same time providing results to a useful degree of accuracy over the entire range of responses—all the way from elastic behaviour to global dynamic instability—provided a proper hysteretic model is selected for modal SDF systems. The accuracy of the approximate procedure does not deteriorate for 9‐ and 20‐storey buildings, although their dynamics is more complex, involving several ‘modes’ of vibration. For all three buildings, the accuracy of the MPA‐based approximate procedure is also satisfactory for estimating the structural capacities for the limit states of immediate occupancy, collapse prevention, and global dynamic instability.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4.
135.
嘉黎断裂是一条横贯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大型走滑断裂,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前后通过调整应力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前人对嘉黎断裂的研究成果,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角度,系统地总结分析嘉黎断裂带构造背景、壳幔结构、晚第四纪和现今的活动性质和速率.基于地质学方法,搜集前人在测年方面的研究结果,限定断裂的活动年限以及活动速率.同时在东段的北侧分支嘎龙寺附近,采用光释光测年法增加两个测年点,完善活动速度资料,并对断裂自西向东不同部位的走滑速率和错动断距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地球物理学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性和壳幔物质的速度结构、各向异性等参数,利用波形拟合方法,新增18个3~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嘉黎断裂现今的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运动,但是在不同的分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新生的西兴拉—达木分支是地震最活跃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探讨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过程,分析东构造结地区构造运动的稳定性,为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必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6.
由环境应力值寻找地震危险区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作者根据位错理论,采用二维矩形破裂模式,在导出了平均震源速度谱的基础上,导出了用地震波计算环境剪应力τ_0的公式。计算了1987—1991年中国和邻区大约1000多次4级以上中强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_0,并把τ_0≥10MPa的地震看作是高剪应力值地震。自1987—1991年5年内,我国及邻区共发生M_s≥6.0的强震45次,和160余次高剪应力中强地震(M=4.0-5.0,τ_0≥10MPa),大约有1/4的强震和1/3的高应力值地震发生在台湾地区。说明台湾地区是一个高地震活动区和高应力值地区。新疆的喀什—乌恰—乌什地区也是高地震活动区和高应力值地区。我们对发生在其地区的强震,向前追溯了环境应力值τ_0的变化。发现有11个强震事件(约占全部事件80%)在震前1—5年内,在以强震为圆心,半径为200km范围内(个别略远),均有1—2个或多个高应力值地震出现。说明当高应力值地震发生时,该地区环境应力在增高,它可以作为将要发生强震的前兆。据此,推测了今后3年内大陆强震发生的可能地区是:①中印缅三国边境地区;②西藏波密地区;③青海北部到宁夏北部地区;④新疆伊宁地区;⑤纵贯新青藏90°E±2°线地带;⑥晋北忻州地区;⑦苏北及黄海地区;⑧山东长岛地区。 相似文献
137.
138.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刻画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物理学参数,它通过随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地震孕育的过程来进行地震预测。通过对1990—1999年新疆地区部分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该理论得到孕震积分的概念应用于震例中。结果表明:中强震震前在震中附近可能存在多个高加卸载响应比值区,它们大致围成椭圆状或环状,地震通常发生在异常高值波动或减弱的过程中;异常峰值至发震时间比理论时间要短,这可能表明新疆地区构造活动剧烈,孕震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139.
多维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理论研究与震害经验表明,地震时结构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平动与扭转耦合的空间振动。本文提出了基于线性最优控制理论的部分状态反馈次优控制策略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控制策略,以Marlab和Simulink为平台,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反应进行半主动控制。对-6层双向偏心框架结构进行控制效果仿真分析的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2种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0.
以小波变换和功率谱估计为研究方法,使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热红外亮温数据,研究了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S6.9地震前的热辐射情况。结果发现震前4个月出现热红外异常,其后续演化方向与相关区域的断裂走向非常一致。在8月10日左右异常面积达最大,相对功率谱大于6倍的面积约为20万km^2,9月20日左右消失。分析相同频率2016年同期数据,结果显示在震中周围并未出现显著异常。时序曲线分析表明在8月12日相对功率谱达到峰值,为平均值的20倍,98天后米林地震发生;从7月4日到9月7日,地震当年相对功率谱偏离背景值和标准差,持续时间为65天。西藏地区的强震热红外异常表现出与地热资源分布较为一致的特征及特征周期相对较长的特点,为判定西藏地区的震情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