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2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1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篇 |
大气科学 | 37篇 |
地球物理 | 259篇 |
地质学 | 477篇 |
海洋学 | 4篇 |
综合类 | 58篇 |
自然地理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山西中部地区农村民居震害特征及抗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整理山西中部地区历史地震灾害资料,总结了山西中部地区农村民居由地震引起的地基震害、建筑结构震害、建筑材料与施工震害三大特征,讨论了今后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建筑的抗震对策。为将地震造成的民居震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提出要实行总体规划,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对农村民居抗震工作的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南部的平凉市安国-峡门-小湾子一带。通过对该区二叠系山西组沉积特征研究,对赋煤地质条件和煤炭资源勘查前景进行了评价。本区二叠系山西组含煤沉积、成煤条件受古隆起及其决定的古地理环境的影响,沉积物源供给区主要为研究区南部,沉积环境为曲流河及三角洲,沉积期后构造作用导致了已沉积地层的剥蚀、变形等,致使二叠系山西组煤层在研究区分布面积小、结构复杂、稳定性差、原煤灰分高。本区山西组含煤地层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区内未能形成并保留规模较大的煤田,找煤工作应选在安国-峡门-小湾子向斜及周边进行。 相似文献
93.
在对研究区地质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及工程地质学,对该公路沿线地质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沿线地质灾害类型,对存在的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评估,并对评估区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对线路的施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基于全国1:100万数字地貌数据库,全国2000、2005、2010年土地覆被数据和山西省行政区边界数据,采用土地覆被动态度、转移概率矩阵和地貌面积频度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山西省基本地貌形态类型下的土地覆被变化。结果表明:(1)山西省的土地覆被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总和占省域面积的95%以上。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是耕地和草地缩减,林地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通过分析转移概率矩阵,表明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2个时段内,土地利用的主要转化趋势相似,即林地与草地之间大面积的相互转化,耕地、草地分别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2)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随着起伏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林地分布随着起伏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从面积变化来看,耕地、林地和草地变化主要位于中起伏山地;水域变化主要集中在大起伏山地;建设用地变化主要分布于平原和台地;未利用地变化主要在小起伏山地。从动态度来看,耕地、草地和水域动态度,在大起伏山地地区最大;林地动态度在平原区最大;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大位于丘陵;未利用地在小起伏山地地区最大。(3)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主要转化在地貌上也存着差异。平原地区林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草地转化。台地和丘陵地区3个主要转化类型相似,2000-2005年主要是林地向草地退化,2005-2010年主要是林地和草地的相互转化。在小起伏山地地区,主要是草地和林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但草地转化为林地的面积较林地向草地的转化多。中起伏和大起伏山地地区主要以草地和耕地向林地的转化为主,也有较高比例的建设用地转化为林地。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主要是在起伏较大的山地地区,毁林主要发生在地形平缓地区。 相似文献
95.
晋南地穹列煤层气赋存区构造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晋南地穹列构造型相分析,恢复了4期应力场:①地洼初动期(印支期)近S-N水平挤压;②地洼激烈期(燕山期)NWW-SEE水平挤压;③地洼余动期(喜山早期)NNE-SSW水平挤压;④地洼余动期(喜山中期)NW-SE、NWW-SEE近水平伸展。其现代构造应力场以NW-SE向伸展应力场为主,但在沁水地穹则表现为NEE-SWW向近水平挤压应力场。有限元模拟分析证实:此局部挤压应力场的动力来源于挽近地质时期太行山和霍山的隆起与抬升,临汾地洼和太原地洼中的伸展应力场则与地洼壳体下部慢源物质逸散所导致的侧向拉伸有关。区内应力降的分布特点与晋南地穹列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具有良好的对应相关性,在高应力降区,单位体积煤层气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模拟主应力差等值线图中两个高主应力差值区恰好与东部沁水地穹中两个高含气量区相对应,充分说明地洼余动期构造应力场中高压应力区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6.
山西交城断裂带西张探槽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西张探槽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北10km,沿交城断裂带北段NNW方向高4.6m的低陡坎前缘开挖。探槽长108m,宽8m,深10m,揭露18层地层。探槽上部地层为亚砂土,探槽内断层下降盘的上部地层为一套砾石层,下部地层为一套褐色垆土与亚砂土互层,断层的上升盘地层以亚砂土为主夹砾石层。探槽揭露出3条断面,断面的上断点距地表1.5m,断错的最新地层距今(3.74±0.06)ka。探槽揭示出断面、地层断错、崩积楔、地层倾斜等现象。由探槽揭露出的地层与断层的关系可知早全新世以来交城断裂带曾发生3次断层活动事件,其时间分别为距今(3.74±0.06)~(3.06±0.26)ka、(8.35±0.09)~(3.74±0.06)ka与(10.66±0.85)~(8.35±0.09)ka,具有2.6~3.6ka的强震重复间隔;3次同事件最小垂直位移分别为3.0m、2.5m及3.2m。西张探槽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历史上未有强震记载的晋中盆地几千年前有过多次强震活动。西张探槽获得的交城断裂带全新世古地震活动的依据,对评价太原市未来的强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98.
通过实地考察、槽探和浅层地震探测等手段以及对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超采环境的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大同铁路分局地裂缝带的三维构造特征,指出现今处于发展中的地裂缝带是由东向西扩展的,扩展速率为260~520m/a,地裂缝带两侧的差异升降运动速率达22.1~24.4mm/a,主地裂缝带的水平拉张速率约1.11~11.6mm/a,垂直错动速率0.2~8.57mm/a,左旋错动速率1.87~3.57mm/a。地裂缝带的活动方式为无震蠕滑型,扩展中的地裂缝是一种无震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99.
100.
临清坳陷某区块缺少岩心、薄片、录井及常规测井资料。为了研究其目的层山西组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指导非常规天然气的高效开发。通过利用较少的录井岩性统计资料,结合地震物探方法,分析地震剖面特征、优选地震均方根振幅及相对波阻抗属性,确定该区目的层沉积相。通过上述地震属性研究的物探方法,确定山西组储层为河控浅水三角洲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局限台地沉积微相。其中三角洲相是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分流河道是有效储层发育的主要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