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45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山西天镇晚白垩世——新恐龙动物君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政武  庞其清 《地球学报》1996,17(Z1):135-139
新发现的山西天镇恐龙动物群是以巨龙类(titanosaurids)和甲龙类(ankylosaurids)为代表,含有鸭嘴龙类及兽脚类化石,其中一具何存较完整的巨龙类骨架(已获骨骼近70%)包括3个甲龙头骨及其头后骨骼.该动物君化石相当丰富,经与蒙古、印度、老挝、加拿大、美国和阿根廷等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君的比较我,实属晚白垩世较为罕见的一新恐龙动物群。由于天镇恐龙动物群的发现不仅将原划归始新世的灰泉堡组的时代归属晚白垩世,而且对白垩系划分和探讨恐龙的分类、演化、迁徒、动物地理区及其绝灭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高凡银金矿床的黄铁矿在矿化空间上表现出:由上往下晶形{100}减少,{100)+{210}增多,X_(py),由高负值变为低负值;在单号勘探线一侧Cu、Co、Ni、K_p和爆裂温度趋于增高,As,Ag和a趋于降低;在双号勘探线一侧则显示相反的特征。分析表明,本矿床目前控制矿体仍属上部矿体,深部矿体主要位于单号勘探线一侧,且矿化较好,双号勘探线一侧深部主要显示边部矿化特征,矿化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3.
山西断陷带地热特征与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著名的地震活动带之一,其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破坏性严重。山西断陷带地热场特征:各断陷盆地内部大地热流值或地温梯度值都比较高,吕梁山隆起区和太岳山丘陵区则比较低。提出清徐、临汾、蒲县、柳林四个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热结构,分别计算沉积岩层、花岗岩质层和玄武岩质层底部的温度和热流值。采用逐步逼近法计算浮山—临汾—蒲县剖面二维岩石圈地温结构。并用断陷盆地内的临汾、吕梁山隆起区的柳林、太岳山隆起区的沁源地区的大地热流值推导其岩石圈厚度和底部温度。地热异常影响着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重点探讨了地球内热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4.
选用山西地区丰富的地震资料,利用单台小震综合断面解、4级以上地震的P波初动解、多台小震综合断面解的结果,叙述了山西地区震源机制结果的特点.得出山西地区震源机制结果有一定的复杂性,小震综合断面解的结果与华北地区的震源机制结果相似,单个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一致性较差的结论.  相似文献   
45.
山西及其邻近地区地壳垂直形变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及其邻近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出现的两升三降的分布格局,反映出现代构造块体活动在不断增强.通过地震活动和区域形变场分析,可以看出山西地区自50年代以来地震释放能量有不断加强趋势,区域形变出现了有规律的四象限分布.预计今后10年内本区若干危险点有可能成为地震能量大释放地区.  相似文献   
46.
山西地区的地壳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近20年山西地区的震源机制结果,得出了山西地壳应力场存在着有别于华北应力场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这种小区域应力场在中部断陷盆地都是以北西—北北西向的水平拉张作用为主,而在东、西两侧隆起区则是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的结论.但如果把上述断层面解中的所有P轴、T轴再分别投影到吴尔夫网上,得到是一个一致性很好的断层面解,由此推断山西地区的平均应力场的主要特征与华北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完全相同,而山西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的特征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山西地下水动态井冈,在山西地震带几次中强地震前,表现出异常变化情况的分析,获得一批有价值的短临异常资料,这些异常资料对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具有参考意义;另一方面说明在有发震背景地区实现短临跟踪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48.
本文基于地质环境是由诸多因素有机组合而成,其质量也是各因素质量的复杂组合,是一种模糊现象,难以精确评价,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认识,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即以环境地质亚区为单元,考虑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采用数量化的动态聚类法,对晋陕蒙接壤地区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包括自然条件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煤炭、水资源开发后地质环境质量的相对变化评价。  相似文献   
49.
盛刚 《地质与资源》1993,2(1):35-40
区内砂金矿大都分布在嘉陵江、涪江、白龙江和汉水的河床、河漫滩及Ⅰ级阶地内。在河道由开阔趋向狭窄或由狭窄突变为开阔地段、河流转弯的凸岸(堆积岸)弧形拐弯偏向上游地段、支沟与主河道文汇处靠下游等地段砂金相对富集。砂金主要富集在松散沉积层近底部的含泥砂砾层中。区内砂金矿的成因类型分为冲积型河床砂金矿、冲积型河漫滩砂金矿和冲积型阶地砂金矿三种。成矿时代为全新世早期。形成砂金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砂金矿质来源,即必须有含金地质体的存在;二是有适宜的外营力作用、良好的地貌条件和有利的新构造运动,两者缺一不可。据此划出琵琶寺一河口和刘家坪-椒园里两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拾取了中国数字测震台网固定台站记录的2008—2019年期间发生在山西断陷带及邻区2级以上天然地震事件及陕西神木、府谷等3级以上非天然地震事件共25304条高质量Pn到时数据,反演了山西断陷带及邻区上地幔顶部高分辨率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及邻区Pn波速度结构差异较大,大同火山及以南区域、忻定盆地、太行山造山带、华北盆地南部和吕梁山局部地区表现为显著的低波速异常,而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北部、太原盆地、大同盆地北部、华北盆地北部和鄂尔多斯块体呈现明显的高波速异常.大同火山下方上地幔顶部的低波速异常与Pn快波方向呈现以火山为中心的近发散状结构特征,结合已有的远震上地幔成像结果,暗示大同火山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深部,岩浆的底侵或热侵蚀作用造成了该地区岩石圈的破坏以及整个华北克拉通的"活化",这一推论符合克拉通的热-化学侵蚀破坏模型.山西断陷带上地幔顶部速度异常形态较好的对应了研究区的地质构造,Pn快波速方向与地质构造的展布方向和SKS波各向异性的特征基本一致,说明变形形式以简单剪切为主,表明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与上地幔物质运移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