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9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632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513篇
地球物理   405篇
地质学   1631篇
海洋学   31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35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81.
一次陕西关中强暴雨环境条件及中尺度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利用T213再分析资料和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包括地面区域逐时加密观测资料,对2007年8月8—9日陕西关中特大暴雨过程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分析。天气学分析表明: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高压形成的高压坝在陕西中部断裂形成东北—西南向切变线、250 h Pa西风急流入口区右侧发散场和700 h Pa东西向切变线相互配合是特大暴雨形成的有利环境条件;低层风向快速变化使关中暴雨区低空水汽经历了减小—突然增加—快速减小的过程,关中周围水汽通过偏东气流输送至暴雨区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水汽和位势不稳定条件,而水汽的快速变化又形成关中暴雨的突发性和历时短而强的特征;高空反气旋涡度的发展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双圈垂直次级环流和强垂直上升运动及其两侧的弱下沉运动形成的不对称结构是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强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显示:强暴雨是由一个中α尺度对流系统(MαCS)的发生发展产生的,MαCS又是由2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合并发展而成,其内部对流单体的发展合并和独立加强形成岐山、礼泉和高陵3个大暴雨中心,这些对流单体的发展是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产生的,强降水的强弱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强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形成和加强可能是强降水的触发机制和增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82.
提出利用晴天每天早晨08时的观测资料,以大气温度季节变化统计特征为依据,来判断微波辐射计观测期间的工作状态。简要介绍了大气微波辐射传输方程,以南京冬春季节大气温度变化的统计特征为依据,以2010年11月27日—2011年5月29日期间南京某辐射计08时晴天的实验观测资料为例,通过对其12个通道的亮温观测值和计算值进行统计对比和物理分析,给出该辐射计实验观测期间的工作状态判断,认为用于湿度遥感的22.235、23.035、23.835、26.235和30.000GHz五个通道观测期间工作状态良好、稳定,而用于温度遥感的51.25、52.28、53.85、54.94、56.66、57.29和58.80 GHz七个通道性能一直衰退。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供微波辐射计工作状态监测和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参考。  相似文献   
283.
The spider crab Maja brachydactyla i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species in Europe and supports intensive fisheries in the NE Atlantic. A field survey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long‐term and consecutive interannual (2005–2010) variation of th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newly hatched larvae of M. brachydactyla. Larval biochemical profil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years, with pronounced differences being recorded in 2010. Differences among batches of newly hatched larvae were mainly explained by the contribution of triacylglycerols and, to a lesser degree, by protein and lipid content. The use of different nutrition indices is discussed. Th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newly hatched larvae from M. brachydactyla was highly variable, even though surveyed broodstock was obtained from the same local population and was always sampled during the same season. The unpredictable biochemical profiles of newly hatched larvae may condition their survival and recruitment. This largely overlooked aspect of larval variabil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uture fisheries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captive production of marine organisms that still rely on wild seeds.  相似文献   
284.
Ship floating condition in regular waves is calculated. New equations controlling any ship's floating condition are proposed by use of the vector operation. This form is a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 which can be solved using the penalty function method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And the solving process is accelerated by dichotomy. During the solving process, the ship's displacement and buoyant centre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hip surface according to the waterline. The ship surface is described using an accumulative chord length theory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displacement, the buoyancy center and the waterline. The draught forming the waterline at each station can be found out by calculating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hip surface and the wave surface. The results of an example indicate that this method is exact and efficient. It can calculate the ship floating condition in regular waves as well as simplify the calculation and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the precision of results.  相似文献   
285.
丝状藻体是紫菜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其生长增殖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考察了与坛紫菜丝状藻体生长增殖相关的多个影响因子,探讨了可促进坛紫菜丝状藻体生长、达到生长速率快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为:初始丝状藻体来自成熟紫菜叶状体的果孢子释放,基于8因子3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案[采用正交表L27(313)],确定了丝状藻体生长对多个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及优化的调控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除开pH、复合维生素浓度和NaHCO3浓度外,其他因子对丝状藻体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p≤0.043 8).获得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为:温度18℃、光强27μmol/m2·s-1、盐度25、pH值8.5、复合维生素浓度15μg/dm3、NaHCO3浓度2 mg/dm3、每天光照时数18 h、营养液浓度为f培养介质.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下的丝状藻体生长速率高达12.07%,平均值±标准偏差SD为(10.70±0.88)%/d.  相似文献   
286.
小卡子隧道是连接九龙县城和石棉县城的一条便利通道,它是连接S215和S211的绿色保障,九龙和石棉之间是海拔高度4 000 m以上,九龙县城周边为高原宽谷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九龙至周边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褶皱构造发育,其中冰雪害几乎每年冬春都发生,且影响线路较长,其它地质灾害也时常暴发,致使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成为制约九龙县发展,因而急需要对线路进行改造,拟建连接九龙县至石棉县小卡子隧道即为公路改建工程。  相似文献   
287.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较为频繁,总体以暴雨型沟谷泥石流为主,受地形、地貌、地质、降雨以及松散物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在调查分析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从泥石流的形成和启动条件入手,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88.
通过对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为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及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采用“大井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确定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79 m3/h,预算结果为矿井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9.
西丰一带侵入岩即以前所说的西丰大岩体,是布列亚-张广才岭巨型花岗岩带组成部分.该巨型花岗岩带记录了造山带从古亚洲洋板块开始俯冲、洋盆闭合到增生造山演化过程的基本信息.现在已经将规模宏大的西丰大岩体进行了详细解体,重新归并成4个侵入期次,划分为11个侵入序次,统称辽宁省西丰一带侵入岩.在详细解体、重新归并和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序次侵入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构造环境、物质来源与成因.早二叠世第一序次、第二序次侵入岩以及中侏罗世第一序次侵入岩为I型花岗岩,晚白垩世第三序次(闪长玢岩)也为I型,主要物质来源是地壳中岩浆岩重熔的成分.其余各序次侵入岩均为S型花岗岩,主要物质来源是地壳中沉积岩重熔的成分.西丰一带,早二叠世第一个序次侵入岩为火山弧型深成岩,早二叠世第二个序次侵入岩为火山弧型与同碰撞型的过渡类型.早二叠世第三序次至中侏罗世第各序次侵入岩和晚白垩世各序次侵入岩为同碰撞型和碰撞后型花岗岩.这些特征与古亚洲洋晚期的消减、闭合和增生造山演化序列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90.
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凯氏定氮法的消解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典凯氏定氮法是通过观察消解反应现象来控制温度和时间,对于数量较多的样品同时消解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消解温度和时间,以实现批量消解样品,提高分析效率。本文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凯氏定氮法中的消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选择料液比、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作为优化因素,研究三因素的不同水平对氮含量测定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得到最优的消解条件为:料液比(g/mL)=0.3∶5,消解温度260℃,消解时间60 min。重复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在优化的条件下能够很好地消解,重现性较好;标准物质的氮含量的实验测定值(1310×10-6)与标准值(1300×10-6)基本一致,两者的对数误差绝对值为0.003,方法的准确性高。应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方法,对于评价凯氏定氮法中三个消解条件对氮含量的非线性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优选作用,能更好地预测实验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趋势,可以准确控制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对于提高分析效率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