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1篇
  免费   1271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129篇
地质学   1454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福建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松建  陈为伟  郑师春 《地震》2010,30(1):82-89
根据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震源深度资料, 统计分析了1998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福建及邻区ML≥1.0并有震源深度参数且观测精度为1类地震1431次。 采用0.4°×0.4°网格和以0.2°为滑动步长, 统计了网格内地震的平均深度, 并绘制了平均深度等值线图。 分析结果表明: ① 福建地区地震震源深度总体上呈现东南深、 西北浅的特征, 东南沿海地区平均震源深度大于14 km, 西北地区平均震源深度小于10 km; ② 平均震源深度等值线展布大致呈NE向, 在福建南部地区平均震源深度在沿NE向展布基础上, 还受到NW向断裂控制, 断裂构造通过的地区平均震源深度相对较深; ③ 福建地区地震动力成因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52.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activity before the M5.1 earthquake in Wen'an,Hebei Province on July 4,2006 are analyzed by relocation of small earthquakes in the China's capital area,and some results are obtained as follows:① The seismic activity of M L ≥3.0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bei plain seismic belt displayed a feature of strengthening (lasting 43 months) quiescence (17 months) five years before the Wen'an earthquake.Simultaneously,the strain release curve showed a variation process of accelerating-flatting.② A seismogenic gap in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located at the depth of 15km ~ 20km,with 70km long in latitude direction and 90km long in longitude orientation,was formed by M≥2.0 earthquakes four years prior to the Wen'an earthquake.The initial rupture point of the Wen'an earthquake is situ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gap.③ The focal depths of earthquakes with M L ≥2.0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bei plain seismic belt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10km to 30km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pril,2003 to October,2004.Meanwhile,the seismic activity obviously strengthen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from 20km to 30km in depth).  相似文献   
953.
During an excavation survey to the Daijiayuan vestige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t Huoshan in Western Anhui,a ground crack related to tectonic movement and filled with silty fine sand was found. This phenomenon was initially confirmed to be due to seismic liquefaction. Many microscopic seismic relics,such as load structure,flow structure,cutoff plane and flotation of organic matter were found in the directional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These discoveries and cognitions prove that there were two earthquake events taking place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this area. Above-mentioned works enrich and develop the research methods to identify prehistoric earthquake event in eastern China area to a certain extent.  相似文献   
954.
支持向量机方法是基于统计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在处理小样本、非线性问题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而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地震数据时间序列的变化更呈现非线性、不规则等特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天津及其周边地区多种前兆现象,选取反映2至3个月短期情况的前兆测项,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建立地震综合预测模型,初步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地震短期预测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5.
分析了地基隔震减震的机理,包括层状土体界面对地震波的反射、土体非均匀性引起的散射、地基土层的粘滞耗能、塑性变形耗能、土颗粒的摩擦耗能、液化土层对地震波的滤波和吸收,并归纳了砂垫层等可以作为地基隔震减震层的材料。  相似文献   
956.
江西数字地震台网近震震级偏差与量规函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江西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记录资料,选取自2007年10月正式运行至2009年12月所记录的138次ML≥1.5的地震事件,计算了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从震级偏差频次分布、量规函数、平均周期等因素对单台震级的影响上作了定量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①除九江、赣州、石城、都昌、高安5个台的震级与台网的平均震级偏差比较大外,其余台站均比较小;②目前所用量规函数在震中距小于40 km时偏小,大于330 km时偏大,给出了量规函数校正值,③平均周期小于0.17 s时,变得极不稳定,离散程度明显增大,这种情况应该是由于单台震中距超过300 km的样本数太少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957.
深水中大跨径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某斜拉桥为例,采用基于Morison方程的附加动水质量方法研究了动水压力对深水中大跨径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并对中国、日本和欧洲规范中动水惯性系数的取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深水条件下应当考虑动水压力作用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对比日本和欧洲规范,我国规范中动水惯性系数取值偏低,动水压力的影响偏小。  相似文献   
958.
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阶跃截面固体的一维弹性波传播模型,研究了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的影响。采用固体入射纵波来模拟无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采用固体透射波来模拟有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利用阶跃截面处的放松连续条件,得出了烈度与高度差的近似定量关系。同时,以新疆地区逆冲走滑型地震为例,讨论了烈度与高度差的近似定量关系描述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影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9.
为研究工程结构中柱式构件的抗震性能,本文对国内外普通混凝土柱、高强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和钢骨混凝土柱的抗震拟静力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影响柱式构件抗震性能的几个关键因素,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探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0.
再生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行了4个剪跨比为1.75的再生混凝土短柱模型抗震性能对比试验,模型按1/2缩尺。模型1为普通混凝土短柱,模型2为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均为50%的再生混凝土短柱,模型3为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短柱,模型4为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均为100%且带交叉钢筋的再生混凝土短柱。分析了各模型的承载力、刚度及其退化过程、滞回特性、位移延性、耗能能力、破坏形态。研究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明显减小,试件初始刚度、承载力、耗能能力明显下降;加设交叉钢筋的试件抗震性能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柱可以在轴压比较小的结构中应用。提出了基于再生混凝土强度折减的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