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15篇 |
免费 | 1132篇 |
国内免费 | 2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大气科学 | 199篇 |
地球物理 | 4135篇 |
地质学 | 993篇 |
海洋学 | 196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61篇 |
自然地理 | 1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155篇 |
2019年 | 167篇 |
2018年 | 142篇 |
2017年 | 160篇 |
2016年 | 169篇 |
2015年 | 178篇 |
2014年 | 292篇 |
2013年 | 205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207篇 |
2010年 | 207篇 |
2009年 | 285篇 |
2008年 | 284篇 |
2007年 | 252篇 |
2006年 | 252篇 |
2005年 | 222篇 |
2004年 | 197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218篇 |
2001年 | 161篇 |
2000年 | 154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173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12篇 |
1993年 | 111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8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以HDR隔震梁桥多自由度(MDOF)模型和等效双线性单自由度(SDOF)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典型近场地震动作为输入,研究HDR支座双向耦合效应对HDR隔震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呈典型双线性;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面积小于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HDR支座滞回曲线面积。不考虑双向耦合效应的顺桥向HDR支座位移峰值db大于考虑双向耦合效应时,但横桥向的结果相反。近场地震作用下,对梁桥进行HDR支座隔震设计时,忽略双向耦合效应计算得到的墩底剪力峰值和弯矩峰值均偏于保守。可忽略HDR支座双向耦合效应对HDR隔震梁桥近场地震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在阿德朗达克-西魁北克地震带及其邻近地区的59台短周期数字地震仪记录的直达P波走时观测值,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该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上层(0-5km)在阿德朗达克穹隆山的中南部地区出现正速度异常;第二层(5-10km)及第三层(10-15km)的速度横向变化较小,介质相对比较均匀;第四层(15-25km)出现显著的速度异常,一个是位于地震带中部的正速度异常(+4%),它与布格重力正异常一致;另一个是位于阿德朗达克穹隆山下的负速度异常(-4%).结合已有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对比,可以认为阿德朗达克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穹隆上升山,但其热源前锋尚未到达地面的大陆热点. 相似文献
14.
15.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approximating constant‐Q wave propagation by series of Zener or standard linear solid (SLS) mechanisms. Modelling in viscoacoustic and viscoelastic media is implemented in the time domain using the finite‐difference (FD) method. The accuracy of numerical solutions is evaluat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in homogeneous media. We found that the FD solutions using three SLS relaxation mechanisms as well as a single SLS mechanism, with properly chosen relaxation times, are quite accurate for both weak and strong attenuation. Although the RMS errors of FD simulations using a single relaxation mechanism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offset, especially for strong attenuation (Q = 20), the results are still acceptabl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synthetic data of the Marmousi‐II model further illustrate that the single SLS mechanism, to model constant Q, is efficient and sufficiently accurate. Moreover, it benefits from less computational costs in computer time and memory. 相似文献
16.
17.
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是正确认识帕米尔北缘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非常关键的地区,本文利用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和地震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钻井资料,对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的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帕米尔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的盆山结构表现为帕米尔造山带向北冲断和南天山向南冲断所形成的对冲结构; 帕米尔山前为基底卷入式构造,古生界—中生界沿高角度的逆冲断层推覆到新近系和第四系之上,形成山前的古生界—中生界逆冲推覆带; 北侧由受乌泊尔断裂控制的深部隐伏冲断体系和浅部的第四纪背驮盆地所构成。研究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开始于上新世晚期,并持续变形至今,形成了下更新统西域组(Q1x)与下伏上新统、Q2与Q1和Q3 4与Q2之间的不整合。研究区最小构造缩短量为486 km,缩短率为481%。 相似文献
18.
Migration velocity analysis is a method devoted to the evaluation of both reflectivity and background velocity models,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 and low wavenumber components of the model, respectively. Inversion velocity analysis is one of its improved versions, leading to more stable background velocity updates. Still, the impact of the user parameters should be understood for an optimal update of the background velocity. We show that a sign reversal of the background velocity gradient could occur when the selected surface offset range or the space lag range is too small. We derive the theoretical limits and check their consistency through simulations in a simple model with a single interface. These guidelines determine the necessary ranges of surface offsets and space lags for a proper update of the background velocity model. We discuss their applicability on the Marmousi model. Artefacts in the retrieved background velocity model are observed when the guidelines are not satisfied. 相似文献
19.
20.
地震波衰减研究是了解岩石圈构造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OBS2016-2测线的海底地震仪(OBS)数据, 首次对南海东北部洋陆过渡区域地震波衰减特征进行研究, 通过正演模拟获得该区域二维纵波衰减(QP)结构.结果表明, 下陆坡的上地壳存在一个宽约40 km, 厚度约为4~5 km的高衰减区, 其特征为低纵波和横波速度(VP为5.5~6.3 km·s-1和VS为3.1~3.6 km·s-1)以及较低的波速比(VP/VS为1.72~1.80), 对应较低的QP(280~410), 推测与断裂发育有关, 且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洋陆过渡及洋壳区域的上地壳高衰减区具有低QP(300~400)和高VP/VS(1.90~1.96)特征, 可能对应较多的断裂发育及流体运移.洋陆过渡区域下地壳高速异常体表现为相对低的QP(550~600), 对应较高的VP(7.0~7.8 km·s-1)和VS(3.5~3.8 km·s-1)以及较高的VP/VS(1.85~1.96), 推测与蛇纹石化作用有关.蛇纹石化可能进一步增加岩石的孔隙度并导致更多的流体运移, 使得洋陆过渡及洋壳区域存在较高的地震波衰减.QP结构有助于我们分析南海大陆边缘的地震波衰减特征, 结合VP、VS以及VP/VS, 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地质结构和岩石属性, 对进一步挖掘OBS数据信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