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9篇
  免费   2052篇
  国内免费   942篇
测绘学   371篇
大气科学   805篇
地球物理   5873篇
地质学   2797篇
海洋学   429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394篇
自然地理   27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80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484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65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312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numerical estimations of seismic amplifications of waves traveling from offshore to shore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a floor configu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oundary elements were used to irradiate waves and density force can be determined for each element. From this hypothesis, Huygens’ Principle is implemented since diffracted waves are constructed at the boundary from which they are radiated and this is equivalent to Somigliana's theorem. Application of boundary conditions leads to determine a system of integral equations of Fredholm type of second kind, which is solved by the Gaussian method. Various numerical models were analyzed, a first one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 and some other models were used to show various ideal sea floor configurations to estimate seismic amplifications. Once the formulation was validated, basic slope configurations were studied for estimating spectra of seismic amplifications for various sea floor materials. In general terms, compressional waves (P-waves) can produce seismic amplifications of the incident wave in the order of 2–5. On the other hand, distortional waves (S-waves) can produce amplifications up to 5.5 times the incident wave. A relevant finding is that the highest seismic amplifications due to an offshore earthquake are always located near the shore-line and not offshore despite the seafloor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993.
?????????????α??????????????????????????????????????????????????????鷽??????????в????????????????????о?????????1)?????????????????α?(?????NS??)???????????????????????????????????????????2)?????????????????NS?????????????????????????????????????????????3)????????????????????????????4)?????NE??EW?????????3?????????????????5)?????NS??????????и?????????????????????????????6)??????NE?????????????????????????????????????????7) ??????????????????????????????????????????????????  相似文献   
994.
通过研究深冲铀矿区γ能谱铀异常、氡浓度异常特征和激电异常特征,探索矿区范围岩体、断裂构造和蚀变带与物化探信息显示特征的关系。据此,结合矿区地质特征,总结物化探方法应用效果,矿致异常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林旭  刘静  刘海金  胥勤勉  修方睿  李娜 《地质学报》2023,97(10):3438-3455
自剥蚀地貌中形成的剥蚀产物搬运到沉积区或汇水盆地沉积下来的过程,称为“源-汇”系统。从这些“汇”中识别“源”的信息,结合地层的沉积时代,约束黄河的形成时代、水系格局演化、流域内构造运动以及环境变迁成为黄河水系演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时至今日学者们对黄河何时出现的认识并不一致,存在“中新世内流黄河和中新世外流黄河”之争。为了解决这些争议,我们运用大河物源示踪研究中新兴的碎屑钾长石Pb同位素方法,对黄河中下游沉积物开展碎屑钾长石Pb同位素分析(n=378),将其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夏板块已报道的碎屑和基岩钾长石Pb同位素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的钾长石Pb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台湾岛是中国东部陆架海中新世地层出露最齐全的地区。因而,我们将黄河中下游与台湾岛中新统的钾长石Pb同位素比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物源联系。结合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南黄海盆地和东海盆地中新统的物源示踪研究结果,说明黄河物质在中新世未流入上述盆地。总体而言,中国北方中新世的构造活动控制了黄河的演化过程,导致其此时处于分段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96.
基于海温异常的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预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邵勰  黄平  黄荣辉 《气象科学》2015,35(6):684-690
定义了综合评估南海地区大气对海温异常等外强迫响应的指数,并以此作为中间变量提出了利用前期海温异常预报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基于海温异常的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预报性。分析表明:基于前期海温的异常,对于以日为单位预报对象的定量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来说,基本没有可预报性;而对于定性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预测,则可预报性大为提高。其预报时效可以提前至前期秋季的11月份。  相似文献   
997.
张灵玲  谢倩  杨修群 《气象科学》2015,35(6):663-671
利用1958-2001年ERA-40再分析资料计算大气热源,统计分析了亚洲季风区及其邻近海域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异的典型模态;利用线性斜压干模式,模拟了夏季大气对大气热源年代际异常的响应,揭示了大气热源年代际异常与1970s末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来亚洲及其邻近海域夏季整层大气热源变异主要表现为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年代际位相转换发生在1970s中后期,这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时间一致;菲律宾附近海域和中国西南地区是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有直接联系的两个热源异常关键区;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最直接地表现为这两个关键区热源异常的共同作用,而赤道中东太平洋、赤道印度洋大气热源增强则通过大气遥响应机制影响菲律宾附近海域低层大气环流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变异起相反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8.
基于NCAR大气模式CAM3.1模式,设计了有、无土壤湿度年际异常两组试验对中国区域近40a(1961-2000年)气候进行了模拟。从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角度,通过分析两组试验的差值场来探讨土壤湿度年际异常对气候模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温度和降水对土壤湿度的年际异常非常敏感,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对中国春夏季气候及其年际变率均有显著影响。当不考虑土壤湿度年际异常时,模式模拟的春夏季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在我国大范围内降低,春夏季降水在东部大部分地区明显减少,西部增加。而模式模拟的春夏季温度、降水年际变率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减弱。但当考虑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模式对气候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在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湿度年际异常时,主要通过改变地表能量通量和环流场,对温度、降水产生影响。当不考虑土壤湿度年际异常时,地表净辐射通量减少,地表温度降低,感热通量减少。感热通量差值场的空间变化和温度差值场的空间变化一致,感热通量对温度有一定影响。而潜热通量差值场的空间变化和降水的差值场的空间变化一致,可见降水受地表潜热通量的影响。土壤湿度年际异常引起的环流场的变化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地表能量和环流场年际变率的改变对春夏季气候年际变率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太平洋潜热通量及其与黄淮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雪  王文  李理  黄山江  谢旭生 《气象科技》2015,43(3):482-487
研究了1979—2010年太平洋潜热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黄淮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潜热通量的气候场和方差场均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各季节气候场的极值中心也是变化幅度较大的区域。黄淮地区降水与前期春季的潜热场相关性最好。定义了黄淮夏季降水指数来研究影响降水的潜热场关键区,发现春季潜热关键区为10°~20°N之间的中东太平洋和热带东太平洋沿岸海区。春季当上述两个海区净潜热通量增多时,后期夏季500hPa和850hPa位势高度异常场中,在太平洋西海岸-阿拉斯加南部一线上均表现为"正—负—正"的分布型,黄淮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温资料,用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60—2010年500 hPa和100 hPa等压面上北半球后冬(2月)极涡面积和前春(4月)北太平洋(20~60 °N,120 °E~120 °W)海表温度(SST)的变化特征,揭示了二者的时空联系。结果表明:近50 a来,(1)冬季北半球500 hPa和100 hPa极涡面积整体经历了先扩张后收缩的变化。春季北太平洋SST经历了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其突变时间与500 hPa极涡面积的突变时间相近,均出现在1987年,且与后冬500 hPa大西洋欧洲大陆区(Ⅳ区)极涡面积相关更好。(2)春季北太平洋SST的EOF第一模态空间型表现为PDO,第二模态表现为三极子型,突变分别出现在1980s初期和中期。(3)北太平洋SST与500 hPa Ⅳ区极涡面积相关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当前期春季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异常偏高(低),南部和北部海温异常偏低(高),使得下一个冬季500 hPa Ⅳ区极涡面积的扩大(缩小),这种空间遥相关型对应着海温的第二模态。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以第一模态空间型居多,但是对后冬北半球极涡面积影响大的却是第二模态。(4)当前春北太平洋SST呈第二模态时,对应次年冬季中高纬度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极地东风和绕极西风环流加强,极涡面积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