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9篇
  免费   2057篇
  国内免费   1124篇
测绘学   3480篇
大气科学   587篇
地球物理   5873篇
地质学   2823篇
海洋学   1230篇
天文学   834篇
综合类   703篇
自然地理   910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417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553篇
  2018年   390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592篇
  2014年   729篇
  2013年   725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633篇
  2010年   646篇
  2009年   815篇
  2008年   833篇
  2007年   816篇
  2006年   742篇
  2005年   662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530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421篇
  2000年   428篇
  1999年   335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320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高光谱遥感数据具有光谱信息丰富、图谱合一的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对地观测中。传统的高光谱分类模型大多过分依赖影像光谱信息,没有充分利用空间特征信息,这使得分类精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条件随机场是一种概率模型,能够较好地融合空间上下文信息,在高光谱影像分类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大部分条件随机场模型存在超平滑的现象,会导致影像细节丢失。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融合影像空-谱信息的高分辨率/高光谱影像分类方法,该方法将影像的纹理信息与原始光谱信息进行融合,利用SVM分类器对其进行预分类,并将各类概率定义为一元势函数,以融合空间特征信息;然后将空间平滑项和局部类别标签成本项加入二元势函数中,以考虑空间背景信息,并保留各类别中的详细信息。最后,通过两组的高分辨率/高光谱影像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SVM算法、传统的条件随机场方法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整体分类精度上分别提高了10%、9%和8%以上,同时在保持地物边缘完整性、避免“同谱异物”与“同物异谱”的现象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2.
根据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总磁异常计算的三维解析信号振幅值比总磁异常,能精确地刻画磁源体的位置、深度和边界。结果显示在中国东部地区不同构造块体内的岩浆岩深度差异很大,华北块体的磁异常解析信号振幅值较高、尺度大,磁源体埋深达10 km左右或更深,反映了这个古老克拉通块体的中—下地壳内部较为强烈的岩浆活动过程与活化。受构造抬升和岩浆上涌影响,苏鲁—大别造山带的岩浆岩体埋深则相对较浅,多小于5 km。中、下扬子块体的岩浆岩体的埋深也普遍较大,但是岩浆活动微弱,解析信号振幅值很低。受晚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的影响,华南块体及其东北海域分布比较孤立的岩浆岩体,其深度大都小于5 km。在东海,受新生代张裂作用的影响,岩浆岩体的深度与基底隆起或沉降呈明显对应关系。琉球群岛对应平静的磁异常并显示较深的岩浆岩体分布,表明琉球群岛不是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形成的火山弧而可能是由俯冲增生楔物质和部分从欧亚大陆分离出来的块体构成,其西侧的岩浆岩带才是真正的火山弧。  相似文献   
183.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cursory phenomena of the 2011 M W9 Tohoku earthquake in Japan that emerge solely when we analyze the seismicity data in a new time domain termed natural time. If we do not consider this analysis, important precursory changes cannot be identified and hence are missed. Natural time analysis has the privilege that enables the introduction of an order parameter of seismicity. In this frame, we find that the fluctuations of this parameter exhibit an unprecedented characteristic change, i.e., an evident minimum, approximately two months before Tohoku earthquake, which strikingly is almost simultaneous with unique anomalous geomagnetic field variations recorded mainly on the z component.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our finding that such a characteristic change in seismicity appears when a seismic electric signal (SES) activity of the VAN method (from the initials of Varotsos, Alexopoulos, Nomicos) initiates, and provides a direct confirmation of the physical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ES and seismicity.  相似文献   
184.
为了理解地震的发生和地壳结构不均匀性的关系,利用南加州地震台网的固定台和临时台所记录的2863个兰德斯余震和区域地震,共计107401个P波和19624个S波高质量的到时数据,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兰德斯地震区P波和S波的精细的三维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结果显示,地震的发生和分布与地壳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有密切的关系.总体上看,兰德斯地震区余震成丛分布,并被低速块体截断,其中4级以上地震大多分布于P波高、低速异常过渡区域或偏向高速块体一侧,这可能是因为高速区多属地壳脆性介质,易于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地震;反之,低速度区则可能代表破碎程度较高、富含流体或温度较高区域,因而更倾向于产生无震变形.基于兰德斯地震区强震震源位置、地震区P波、S波速度异常与泊松比分布推断,兰德斯地震区可能有流体存在.地壳流体易使地壳岩石弱化,从而引发大地震.  相似文献   
185.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幅遥感影像三维重建的DEM数据加密方法,提出了用单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三维重建方法获得高程格网内地表形态,实现了获取更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  相似文献   
186.
通过对云台水平式太阳光谱仪 1 982年太阳光谱观测中的成像质量情况统计分析 ,初步得到光谱仪一年中成像质量优良的时间在秋夏 9月和 8月份 ;一天内有两次像质优良的时间 ,上、下午各有一次 ,分别在日出后 2~ 3小时和日落前 3~ 4小时各有半小时到 1小时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7.
利用细观损伤力学模型建立了地壳损伤演化过程与地球重力场变化的关系 ,讨论了利用重力观测资料计算地壳微裂纹密度参数变化分布的理论与计算方法。利用河西地区 1992~ 1999年多期重复重力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裂纹密度参数变化进行了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与该地区的各观测时间段内相应发生的一级以上地震活动进行了对比分析 ,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8.
为内蒙古自治区大沁塔拉地震台地震计安装保温罩,利用台基噪声计算软件,计算保温前后地震观测数据PSD概率密度函数,分析保温罩对地震计的效能,结果发现,保温罩安装后,地震计温度变化平稳,地震观测数据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9.
采用VIC-3L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对老哈河流域的径流及其相关要素进行模拟,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老哈河流域水文要素变化的影响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内,模拟的流量过程线反映了实测流量过程线的变化趋势,而1997年和1999年模型模拟效果较差的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枯水年影响、下垫面情况变化等因素影响及VIc-3L模型自身的局限性等。  相似文献   
190.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 the elemental and isotopic (C, N, Pb) geochemistry of lake sediments from two contrasted environments in south‐central Chile. The first lake, Laguna Chica de San Pedro (LCSP), is situated in the urbanised area of the Biobio Region (36°S). The second lake, Lago Puyehue (40° S), is located 400 km to the southeast of LCSP and within an Andean national park. Our aim is to identify environmental impact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industrial activities and land degradation during the last 150 a. In LCSP, shifts in C/N atomic ratios, δ13C and δ15N from 1915–1937 to the late 1980s are attributed to successive land degradation episodes in the lake watershed. Based on a Pb isotopic mixing model, we estimate that up to 20% of lead in LCSP sediments is supplied from urban atmospheric pollution. By contrast, human impact in the watershed of Lago Puyehue is very limited. We observe no change in organic geochemistry during the last 150 a and lead contamination remains lower than 5%, even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Although contamination levels are much higher in LCSP than in Lago Puyehue, a peak in anthropogenic Pb is record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1974–1976) at both sites. This maximum contamination level is consistent with increased industrial activity in the vicinity of Concepción.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