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1篇
  免费   2625篇
  国内免费   2818篇
测绘学   627篇
大气科学   1002篇
地球物理   4073篇
地质学   6835篇
海洋学   1964篇
天文学   2020篇
综合类   693篇
自然地理   221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534篇
  2019年   609篇
  2018年   507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555篇
  2015年   597篇
  2014年   702篇
  2013年   639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805篇
  2010年   661篇
  2009年   966篇
  2008年   887篇
  2007年   949篇
  2006年   937篇
  2005年   818篇
  2004年   815篇
  2003年   814篇
  2002年   652篇
  2001年   604篇
  2000年   577篇
  1999年   509篇
  1998年   558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91篇
  1994年   259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南雄断裂带构造演化及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尚海 《铀矿地质》2010,26(5):257-263
文章从粤北地区受南雄断裂带控制的南东侧盆地沉积建造组合、构造岩成分特征等入手,探讨南雄断裂带的发生发展、构造动力演化及不同阶段断裂组合形式和铀矿床区域定位规律,提出与南雄断裂带强烈挤压阶段相配套的北西向张性断裂系统是幔源岩浆作用及其深部热流体侵入通道和铀矿体赋存部位的观点。下一步工作重点应针对北西向张性断裂的隐蔽性特点,选择有效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手段,查明北西向断裂地表出露的确切位置、产状变化及其空间展布规律,配合钻探工程揭露验证,不断深化对区域铀成矿规律的认识,扩大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62.
地幔柱构造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航寿 《铀矿地质》2009,25(4):193-201
地幔柱构造理论是近年来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新热点,是当今地球科学——地质学、构造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环境学和气象学等许多学科关注和研究的前沿领域。它的形成和演化及动力学观点被称为继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后的第3次地学浪潮,引起了中外地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地幔柱构造研究现状作了概略介绍,以期在铀矿地质领域内引起关注.起到传递信息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杨锡鎏  周翠英 《岩土力学》2010,31(2):571-576
现代三维视景建模与仿真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选线、施工以及运营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结构物的仿真建模以及能反映施工前后地表形态变化的三维地层模型研究是高速公路信息化中的重要问题。介绍了一种借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取结构物三维模型表面几何信息的简便方法;结合OpenGL纹理贴图技术,实现了结构物的仿真建模;针对结构物施工后对地表形态改变较大的问题,提出利用结构物表面数据对三维地层模型地表网格进行修剪的方法--地表网格竖直投影修剪法。把上述方法应用到广东省某高速公路高边坡的三维视景仿真建模中,结果表明,边坡的仿真模型较逼真。三维地层模型修剪后的地表形态与真实情况接近,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64.
地层不整合结构的量化判识是油气藏,特别是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成藏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断陷盆地覆盖区不整合结构研究相对局限、量化判识不够的现状,研究了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纵向结构的发育特征,将不整合结构划分为Ⅰ1,Ⅰ2 和Ⅱ三种类型,它们可通过实验室岩芯样品的分析测试量化判识。由于不整合各层结构在测井曲线上都有一定的响应,因而根据多种测井曲线构建了综合分层曲线,并用最优分割法确定了地层中不整合面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根据GR,AC和SP 曲线建立了主成分曲线,并综合岩芯地质和分析测试研究成果,提出了量化判识不整合结构的量化标准图版。该方法应用于济阳坳陷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勘探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5.
文中利用分布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部周缘地区的53 个宽频带地震固定台站的连续波形记录,采用双台互相关计算 方法由背景噪声提取瑞利波格林函数,经时频分析获得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分别计算了汾渭地堑、秦岭北缘、鄂 尔多斯块体内部和六盘山地区4 个不同构造区的平均频散曲线,进而反演了各构造区的地壳上地幔一维横波速度结构。结 果显示:地壳厚度在汾渭地堑为34 km,在秦岭北缘地区和鄂尔多斯块体均为40 km,在六盘山地区最厚,达49~50 km;相 应的上地幔顶部横波速度分别为4.20,4.2,4.30 和4.15 km/s;地壳内结构浅部特征差异最大,在地壳中部六盘山地区的速 度较低,下部地壳不同地区的波速较一致。  相似文献   
66.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不同变质程度煤所形成焦炭的结构、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气煤到肥煤阶段(Ro,m:0.77%~1.16%),焦炭气孔壁厚度逐渐增大;进入焦煤阶段(Ro,m>1.16%),焦炭气孔壁厚度降低。气煤、13焦煤形成的焦炭结构以各向同性体为主,焦煤、肥煤炼出的焦炭以粒状镶嵌结构为主。由气煤和高变质程度的焦煤形成的焦炭,其气孔以微孔和大孔为主,气孔分布标准差Ds最大;肥煤炼出的焦炭,其气孔分布大小较均一;13焦煤和低变质程度的焦煤成焦后,气孔分布状况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67.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深部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惠群  张文路 《铀矿地质》1996,12(6):357-363
本文探讨了在山西省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研究深部构造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及成矿环境的有利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区域重、磁场以北东、北北东向为特点,中太古界为主要磁源层。根据磁场特征.用统计方法可将前寒武纪构造分为若干隆起和断陷,它们对金矿成矿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另外,利用区域重力资料计算了山西省莫霍面深度,结果表明,莫霍面由东南向北西逐渐变深,莫霍面和岩石圈的结构控制了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展布,为选择金矿成矿有利地区提供了依据。并提出叠加型异常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8.
Employing first-principles methods, the docking sites for H were determined and H, Al, and vacancy defects were modeled with an infinite periodic array of super unit cells each consisting of 27 contiguous symmetry nonequivalent unit cells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stishovite. A geometry optimization of the super-cell structure reproduces the observed bulk structure within the experimental error when P1 translational symmetry was assumed and an array of infinite extent was generated. A mapping of the valence electrons for the structure displays mushroom-shaped isosurfaces on the O atom, one on each side of the plane of the OSi3 triangle in the nonbonded region. An H atom, placed in a cell near the center of the super cell, was found to dock upon geometry optimization at a distance of 1.69 Å from the O atom with the OH vector oriented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triangle such that the OH vector makes a angle of 91° with respect to [001]. However, an optimization of a super cell with an Al atom replacing Si and an H atom placed nearby in a centrally located cell resulted in an OH distance of 1.02 Å with the OH vector oriented perpendicular to [001] as observed in infrared studies. The geometry-optimized position of the H atom was found to be in close agreement with that (0.44, 0.12, 0.0) determined in an earlier study of the theoretical electron density distribution. The docking of the H atom at this site was found to be 330 kJ mol–1 more stable than a docking of the atom just off the shared OO edge of the octahedra as determined for rutile. A geometry optimization of a super cell with a missing Si generated a vacant octahedra that is 20%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iO6 octahedra. The valence electron density distribution displayed by the two-coordinate O atoms that coordinate the vacant octahedral site is very similar to those displayed by the bent SiOSi angles in coesite. The internal distortions induced by the defect were found to diminish rather rapidly with distance, with the structure annealing to that observed in the bulk crystal to within about three coordination spheres.  相似文献   
69.
铝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Al的配位与局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彭明生  李迪恩 《矿物学报》1998,18(4):425-430
利用同步辐射的AlK边X射线吸收近进结构(XANES)谱研究了刚玉和铝硅酸盐矿物(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和钠长石)中Al的配位与局部结构,证明该方法可以作为新的结构探针研究结构未知体系中Al的配位与局部结构。例如,Al的K边XANES谱证明在室温压条件,钠长石玻璃中的Al保持为四面体配位(AlIV),局部结构与钠长石晶体中的Al相似;尽管硬玉晶体中的Al为八面体配位,但硬玉玻璃中的Al变为四面体配位(AlIV)。而在相同的高温压条件(4.4GPa,1575C)下制备的硬玉-钠长石玻璃系列中,压力引起四面体配位的Al变成五次(Alv)和六次配位(AlVl),且五次和六次配位Al的比例随玻璃中硬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0.
甘肃省阿克塞县化石沟铜矿是柴达木北缘缝合带上近年来发现并取得重大突破的斑岩型铜矿床。本文对矿床区域构造定位;区内近南北向弧形弯曲构造系列的形成机制及与成矿的关系;含矿浅成英云闪长斑岩的形成演化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多种蚀变与矿化的关系以及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这些认识有助于开拓区域上找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