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80篇 |
免费 | 4247篇 |
国内免费 | 20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87篇 |
大气科学 | 1251篇 |
地球物理 | 1980篇 |
地质学 | 7621篇 |
海洋学 | 1854篇 |
天文学 | 129篇 |
综合类 | 1266篇 |
自然地理 | 10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457篇 |
2023年 | 679篇 |
2022年 | 873篇 |
2021年 | 886篇 |
2020年 | 754篇 |
2019年 | 866篇 |
2018年 | 622篇 |
2017年 | 618篇 |
2016年 | 642篇 |
2015年 | 613篇 |
2014年 | 918篇 |
2013年 | 775篇 |
2012年 | 887篇 |
2011年 | 892篇 |
2010年 | 768篇 |
2009年 | 723篇 |
2008年 | 698篇 |
2007年 | 580篇 |
2006年 | 546篇 |
2005年 | 499篇 |
2004年 | 441篇 |
2003年 | 397篇 |
2002年 | 390篇 |
2001年 | 371篇 |
2000年 | 293篇 |
1999年 | 335篇 |
1998年 | 325篇 |
1997年 | 319篇 |
1996年 | 232篇 |
1995年 | 202篇 |
1994年 | 206篇 |
1993年 | 162篇 |
1992年 | 177篇 |
1991年 | 146篇 |
1990年 | 135篇 |
1989年 | 109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23篇 |
1982年 | 18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1篇 |
1976年 | 10篇 |
1974年 | 18篇 |
1965年 | 22篇 |
1961年 | 10篇 |
1957年 | 9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隆起带(中-上元古界)囊括了该省80%以上的原生金矿(“沃溪式”金矿)和90%以上的砂金,也是世界名的金-锑-钨综合矿化带。其中,赋存于上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板岩中,位于湘西北沅陵县的沃溪金-锑-钨矿,即湘西金矿为代表性矿床。它也是我国仅次于湘中锡矿山的第二大锑矿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2.
本文研究了1986年2月强磁暴对我国中低纬地区电波闪烁活动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在武昌接收到的136MHz卫星信号的反常闪烁现象,计算了武昌暴时闪烁的极大熵功率谱密度。发现8日闪烁的幂律谱大都在约500m尺度附近呈现出明显的“膝(knee)”;谱指数比平时大,以膝为界,较大尺度上的谱指数值在2.6至3.6之间,平均为3.1,较小尺度上的谱指数平均为5.1,最大可达5.9;且在同一谱图上,有时出现不止一个“膝”,出现双膝时,最大谱指数可达8.9日的闪烁谱与8日有较大差异,但与非暴时的多数谱类似,大多未出现明显的“膝”,且谱指数较小,平均为2.8。本文还对引起闪烁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起源机制作了初步讨论,以解释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63.
以产出于大别新店高压变质杂岩带的含角闪石多硅白云母榴辉岩(XD963)为实验源岩,使用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压机装置,在2.0GPa,850~1070℃条件下,进行了脱水部分熔融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850~950℃下,多硅白云母通过不一致脱水熔融反应产生了≤12%的过铝质(铝饱和指数ASI>1.2)的高K钙碱性(K2O/Na2O=1.2~1.4)花岗质熔体,与其共存的残留相为石榴子石+绿辉石+石英+多硅白云母+角闪石+Fe-Ti氧化物+蓝晶石±金红石。1000~1070℃时,熔体比例陡然增大(>35%),成分变为准铝质的钙碱性花岗闪长质,残留相组合以石榴子石+绿辉石+普通辉石为主。实验熔体与早白垩世富K埃达克岩的主微量元素对比结果表明:除ASI以及Eu/Eu*值特征外,低温熔体(900~950℃)与富K埃达克岩具有很好的相似性。此外,本次实验源岩在相对低温(900和950℃)条件下形成的熔体具备富K埃达克岩的两个主要特征—高K钙碱性和花岗质。因此可认为形成高K钙碱性的花岗质岩浆不需要过高的压力以及高度富K的源岩。 相似文献
64.
在实验室内不同盐度梯度下培养常见的两种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s.l.)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根据logistic生长模型获得了终止生物量Bf和最大生长速率μmax,并测定了藻体中过氧化物酶(POD)、二胺氧化酶(DAO)、多胺氧化酶(PAO)的活性和丙二醛(MDA)、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的含量。结果表明,高、低盐度胁迫下,两种藻均会积累MDA,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增强,藻的生长受到了抑制。同时,两种藻都会提升多胺含量,通过多胺的调节作用来缓解胁迫的伤害,促进生长,但是在提升的多胺种类和形态上,两种藻存在着差异。高盐胁迫下,中肋骨条藻会提升多胺尤其是游离态多胺的含量来缓解伤害,东海原甲藻则依靠结合态的亚精胺和游离态的精胺的调节作用。低盐胁迫下,中肋骨条藻会提升游离态腐胺的含量,而东海原甲藻体内各形态的多胺都会上升。 相似文献
65.
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由浅部矿向深部隐伏矿、由易识别矿向难识别矿发展,找矿难度日益增大,地质专家越来越重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技术,对于实现矿产资源预测“智能化预测评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陕西省镇安县西部钨钼矿集区单元素化探异常原始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钨钼矿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归一化地球化学数据作为模型训练数据,通过深度学习中深度自编码网络方法实现异常值提取进而识别重点成矿有利地段,实现矿产资源找矿远景区定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对957条单元素化探异常原始数据分类且做好模型标签后,整个过程在计算机的“黑盒子”中自动完成学习和预测,相较于传统预测研究方法,本文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客观性强的特征。此外,本文利用已知矿点构建训练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对预测区进行矿产资源找矿靶区预测圈定,为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赵恒轩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9,(3)
介绍美国、欧洲、中国90年代高级天气雷达监测网建设与发展概况和瑞士的Met-Net高级气象雷达数据网系统的主要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67.
中国隧道及井巷地震波法超前探测技术研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射地震波法作为一种主要的超前探测技术在我国国内隧道及井巷工程中取得了诸多成功应用的探测实例,同时在应用中不同探测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超前探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TSP法、负视速度法、HSP法、TRT法、ISIS系统等反射波探测技术加以阐明,分析了国内超前探测技术应用与研究的现状,指出隧道及井巷超前探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超前探测研究在正反演理论、数据采集、偏移成像技术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超前探测的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实时的巷道前方地质体的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