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76篇 |
免费 | 3458篇 |
国内免费 | 15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35篇 |
大气科学 | 984篇 |
地球物理 | 1594篇 |
地质学 | 6037篇 |
海洋学 | 1493篇 |
天文学 | 108篇 |
综合类 | 1026篇 |
自然地理 | 8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360篇 |
2023年 | 544篇 |
2022年 | 662篇 |
2021年 | 718篇 |
2020年 | 606篇 |
2019年 | 695篇 |
2018年 | 514篇 |
2017年 | 491篇 |
2016年 | 492篇 |
2015年 | 478篇 |
2014年 | 723篇 |
2013年 | 621篇 |
2012年 | 697篇 |
2011年 | 696篇 |
2010年 | 625篇 |
2009年 | 571篇 |
2008年 | 572篇 |
2007年 | 477篇 |
2006年 | 432篇 |
2005年 | 398篇 |
2004年 | 343篇 |
2003年 | 331篇 |
2002年 | 319篇 |
2001年 | 308篇 |
2000年 | 241篇 |
1999年 | 243篇 |
1998年 | 258篇 |
1997年 | 258篇 |
1996年 | 195篇 |
1995年 | 169篇 |
1994年 | 162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141篇 |
1991年 | 115篇 |
1990年 | 109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5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8篇 |
1976年 | 10篇 |
1974年 | 13篇 |
1965年 | 17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32.
33.
2002年12月3~5日,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了第197次学就地质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重建的多信息化、定量化、计算机化,各古地理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耦合,以及更有效地为生产实践和人类生存地理环境的维护和改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索。题;②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③古地理与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及地理环境的整合问题。北京石油大学冯增昭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刘本培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刘纪远研究员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1 我国古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古地理是指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的自然地理环境。长… 相似文献
34.
35.
钢筋混凝土管桩反射波法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桩-土系统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和Wilson- 直接积分法计算钢筋混凝土管桩顶面的瞬态动力响应,并由此分析了管桩顶面不同测点的反射波信号特征及其与桩身缺陷的对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管桩顶部波传播的三维效应对桩身浅部局部缺陷深度的判断有较大的影响,所得结论对由反射波法检测管桩全截面断裂和局部缺陷以及传感器的合理布置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
气候系统具有内在的时空多尺度、结构多层次、本质非线性等特征。例如,从较大尺度上讲气候有冷期和暖期之分,但这个冷(或暖)期中还含有较小尺度的冷、暖期,它们也还含有更小尺度的冷、暖期。气候变化的这种多尺度和多层次性使气候资料时间序列的变化极不规则,甚至显得杂乱无章,大的小的涨落(或距平)都有,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很难识别其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7.
湘江新区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规划及决策偏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构建了经济最大化和生态效益最大化2个目标,并运用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最大(小)算子法求得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土地利用模糊最优规划方案。随后重点探讨了不同决策偏好情景下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和综合效益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偏好程度不同,主要会导致林地、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发生变化;(2)随着决策者对生态效益偏好程度的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减少,林地和水域面积逐渐增加;(3)当经济效益比生态效益重要时,最优的用地规划方案主要是在城镇用地和水域面积之间进行权衡;当生态效益比经济效益重要时,最优的用地规划方案主要是在林地和城镇建设用地之间进行权衡。研究结果对湘江新区进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电力勘察设计信息类型多样,数据存储复杂,容易引起空间负载失衡。本文提出基于GridGIS的空间负载平衡迁移算法,分析了迁移条件和原则,实现了基于GridGIS的空间负载平衡迁移模拟系统,进行了算法的性能分析,提高电力勘测设计信息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39.
以广西桂林会仙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为研究区,结合SegNet和低空无人机影像,构建会仙岩溶湿地地物信息提取模型,探讨多分类SegNet模型与融合单分类和双分类SegNet模型分类结果的差别,分析epoch参数设置对模型分类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分类SegNet模型对会仙岩溶湿地地物的分类结果的Kappa系数和F1分数分别为0.59和0.67,融合单分类和双分类SegNet模型分类结果的Kappa系数和F1分数分别为0.68和0.79;与多分类SegNet模型分类结果精度相比,融合多个单分类和双分类SegNet模型分类结果的F1分数明显增大。因此,融合多个单分类和双分类的SegNet模型更适用于提取会仙岩溶湿地地物信息;构建更优的会仙岩溶湿地地物提取SegNet模型,设置epoch值为10相对更合适。 相似文献
40.
横向沙丘背风侧沙粒风蚀起动的风洞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风洞实验,探讨了横向沙丘背风侧“二次流”的沉积学和形态-动力学意义。在不同迎风坡坡度的横向沙丘模型背风侧,我们观测了不同位置沙粒的起动风速以及在临界状态下沙粒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沙丘背风侧的颗粒起动风速不仅与其距沙丘顶部的距离有关,也与沙丘迎风坡坡度有密切关系。根据沙丘背风侧颗粒运动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向后运动区域、晃动或摆动区域以及向前运动区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沙丘背风坡气流分离、反向涡和气流重新辐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所有的观测结果中,迎风坡坡度为15°的沙丘具有最大的沙粒起动风速和最远的气流重新辐合距离,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