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5篇 |
免费 | 103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0篇 |
大气科学 | 27篇 |
地球物理 | 38篇 |
地质学 | 195篇 |
海洋学 | 28篇 |
天文学 | 71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W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linear stability analyses of the radial and low-degree non-radial p modes for stellar models with initial masses of . The stellar models were computed by using convective overshoot distance , 0.25 and 0.40 H P . Our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β Cephei instability strip forms a horn-shaped region pointing upwards near the main sequence on the Hertzsprung–Russell diagram (HRD).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stability strip for the radial modes join the zero-age main-sequence (ZAMS) at , while the top of the instability strip extends up to . The instability strip for the non-radial modes is even wider. The overall instability strip is dominated by the radial and non-radial fundamental modes. The first overtone (the radial-order index is also pulsationally unstable. We have shown that the β Cephei stability is almost independent of the overshoot parameter d over used for the stellar models, while it depends critically on the metal abundance. With decreasing metal abundance, the instability region shrinks and eventually disappears for . 相似文献
24.
鉴于传统的手工方法或CAD绘制抽水试验过程中Q=f(S)及q=f(S)曲线中出现的效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Excel的计算、图表功能.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某井田203孔8煤至17煤抽水试验资料为例,详细阐述了图表法和数值法绘制Q=f(S)及q=f(S)曲线的具体步骤及判别啦线是否正常的方法,为野外水文地质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2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物源特征对天然气勘探尤为重要。通过砂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组分、重矿物组合以及石英阴极发光等研究,认为研究区羊虎沟组受到北部、西南部、南部物源控制,各个方位物源在研究区中部吴忠—马家滩地区汇合。通过砂岩轻、重矿物组合和碎屑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以及泥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等分析,认为研究区羊虎沟组源岩以大陆上地壳岩石为主。研究区北部砂岩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泥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阿拉善古陆浅变质岩相似,具有亲缘性;西南部及南部砂岩物源区为稳定陆块区和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泥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祁连—北秦岭造山带中浅变质岩相似。综上所述,研究区北部母岩主要为阿拉善古陆的浅变质岩夹少许火山岩,西南部及南部母岩主要为祁连—北秦岭造山带的中浅变质岩,其次为碳酸盐岩和火山岩。 相似文献
26.
27.
变质作用p T t轨迹理论的提出完全改变了人们对变质作用过程的认识。地壳加厚区(造山带)内区域变质作用发生于地壳从热扰动到热松弛的动态演化过程中,岩石的p T t轨迹是地壳加厚的方式及机制、热松弛速率和岩石折返速率的综合函数。一维热模拟假设引起热扰动的构造作用在瞬间完成,岩石在折返过程中开始变质作用演化。二维热模拟结果表明在地壳加厚过程中(岩石埋藏阶段)伴随明显热效应,岩石在折返过程中有少量加热,达到温度峰值。反演变质作用的p T t轨迹包括3种方法:传统地质温压计方法,吉布斯/微分热力学方法和变质相图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以详细岩相学研究为基础,在岩石中划分出两期以上矿物组合。传统地质温压计方法被广泛使用,但在确定不同期次矿物组合的平衡和p T条件上有若干不确定性。吉布斯/微分热力学方法理论上非常完善,依据矿物(石榴石)的生长环带计算岩石的p T t轨迹,但是由于难以确定矿物生长阶段的矿物组合变化,以及缺少复杂固溶体的活度模型等,致使该方法实用性较差。目前反演岩石p T t轨迹的最好方法是变质相图方法,该方法依据p T视剖面图上矿物等值线温压计,模拟由矿物的世代关系和生长环带所记录的p T条件变化,并可以定量模拟变质过程中的矿物组合演化、变质反应和流体行为。对不同中压型变质带和超高压型地体中岩石p T t轨迹的反演模拟表明,岩石在构造埋藏阶段应伴随明显热效应,发生一系列递增变质作用,几乎同时达到压力与温度峰值,岩石折返过程以等温降压型(ITD)为主。这与一维热模拟结果很不相同,而与二维热模拟结果大体相似,但一般折返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28.
地学知识可视化概念特征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学知识可视化是将知识可视化研究的理论、技术、方法引入地学研究领域,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分析地学知识可视化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总结其研究特点的基础上,对地学知识可视化的定义进行阐述,讨论其概念特征、理论基础以及表达方法,并对其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