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29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1048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40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系统考察了湖南省麻田和桃花江两个不同发育程度的下寒武统黑色页岩风化剖面,并提出了元素在理想剖面中的分布模式(概念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这两个剖面中元素的分布特征与理想分布模式的关系,并结合元素相关性研究、等质量图解的判别分析、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地球化学性质的探讨,认为在黑色页岩风化过程中,Ti为不活动元素,可作为参照系来计算其它元素的相对迁移性,Nb、Ta的活动性较小,Zr与Hf之间存在着共迁移现象;研究表明化学风化程度是影响元素活动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龙岩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天乐  王宗良 《地球学报》1996,17(3):292-301
福建龙岩高岭土矿床是蚀变花岗岩风化残余型矿床。花岗岩风化剖面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各带有特征的粘土矿物组合、含量和化学组分。矿石矿物主要有高岭石、埃洛石、水白云母、石英及少量长石。高岭石的结晶有序度较低,粒度一般大于2μm。埃洛石粒度多小于2μm.龙岩高岭土矿石具有贫铁、钛和自然白度高的特征,属优质大型高岭土矿。其成矿作用经历了内生岩浆分异、热液蚀变和表生风化三大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83.
全新世岱海流域化学风化及其对气候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岱海 12.08 m沉积岩芯 210Pb和 AMS- 14C精确定年及地球化学、物理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包括 8.2 ka冷期、中世纪暖期 (MWP)和小冰期 (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全新世以来所经历的化学风化及其环境演化过程.全新世早-中期 (9.0~ 3.5 ka),岱海流域处于温暖湿润气候环境,主要环境特征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显著增强、生物生产力逐步提高、湖泊水位大幅度抬升.在 7.90~ 8.25 ka期间存在一次冷气候事件,其发生时间与来自湖沼、海洋、生物组合和极地冰芯等在内的全球环境记录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减弱、湖泊生产力降低以及湖泊水位下降. 2.5 ka以来,岱海沉积物中环境指标的显著变化,表明进入气候波动更频繁的新冰期.岱海沉积物中的指标变化也展示了本世纪以来的气候增暖过程,但其化学风化强度还没有达到 MWP的程度.  相似文献   
84.
文章从本区地质成矿规律、物性特征等入手,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论述了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找矿工作中物探方法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提出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物探工作的系列方案和地球物理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85.
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的碳酸盐成因及其风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是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与原生碳酸盐溶解、再沉淀,以及含钙硅酸盐化学风化强度等密切相关。碳酸盐在表生环境下极易移动,且其迁移变化受大气降水、温度等古气候所制约,因此黄土次生碳酸盐记录了古气候的重要信息。甘肃西峰赵家川剖面碳酸盐含量、磁化率的系统测定和风尘序列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在整个剖面中,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曲线呈显著的负相关,并从剖面上部到红粘土底部,碳酸盐含量有增加趋势。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沉积分别处在不同风化阶段:黄土化学风化最弱,处于钙质残积阶段,古土壤处于强烈钙质淋溶阶段和硅铝残积阶段,红粘土化学风化最强烈,处于硅铝残积阶段或红土化阶段;不同的化学风化阶段古气候性质有别。  相似文献   
86.
测量了喀斯特地区乌江、沅江两大水系的河流枯水期的主元素、Sr2+离子浓度和Sr同位素比值。这些河流的化学组成代表了流经碳酸盐岩地层的河水的化学组成。这些河流及其支流有高的溶解盐,TZ+变化范围为:2.1~6.3 meq/L,高于全球河流的平均值(TZ+=0.725 meq/L)。河水含有较高的溶质浓度,河水水化学组成以Ca2+和HCO-3为主,其次为Mg2+和SO2-4,Na++K+和Cl-+Si分别只占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5%~10%。 这些河流的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其自流盆地的地质特征控制。流经碳酸盐岩地层的乌江水系河流具有较高的Sr浓度(1.1~9.70 mol/L)和较低的87Sr/86Sr比值(0.7077~0.7110),与流经碎屑岩地层的沅江水系的清水江河流中较高的87Sr/86Sr比值(0.7090~0.7145)及较低的Sr浓度(0.28~1.32 mol/L)形成鲜明的对比。 流域盆地的地理岩性控制了河水的化学组成和同位素组成。对河水的化学计量分析表明河水化学组成受碳酸盐岩溶解控制,而碳酸盐岩主要受碳酸和硫酸作用而溶解。乌江流域受硫酸作用特别明显,表明硫酸主要来源于燃煤或流域盆地硫化物矿物氧化而形成的大气输入。化学元素和同位素比值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3个主要来源为:石灰岩、白云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同时估计了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化学风化速率,结果表明流域盆地的碳酸盐岩风化速率远远高于许多世界大河。岩石风化过程中硫酸的出现或土地的过度使用或土壤植被的退化等都可能是导致流域的碳酸盐岩风化速率如此高的原因。   相似文献   
87.
红河盆地的化学风化作用:主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沉积物的元素含量有助于反映其流域的自然风化过程。红河是世界上重要的河流之一,但其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却几乎没有。本文通过开展红河盆地干流和主要支流40个样品的主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红河流域硅酸盐岩的化学风化作用为中等强度,与长江及亚马逊河的风化强度相近,而高于黄河,低于珠江;且化学风化作用受该区域的气候和构造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88.
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则民 《地学前缘》2008,15(4):258-268
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是斜坡灾害孕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到目前为止,化学风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水-岩比的饱和环境下单矿物及矿物成分单一的碳酸盐岩的风化动力学方面,非饱和环境下的岩石风化研究还主要限于风化产物的特性描述方面。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是一种高度复杂的THMC过程。由于在溶解对象、溶解液及溶解过程的水动力-水化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既有的地质材料风化动力学成果为探索这一复杂过程提供了理论储备,但还不能阐明其核心机理。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的扩展过程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斜坡灾害孕育的理解,为灾害预报-预警及其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以促进岩石-岩体力学及浅表生水文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发展。  相似文献   
89.
岩体风化程度量化分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岩体风化程度分带,是常用于区分地壳表部岩体工程地质性质优劣的一种较老的岩体质量分类,由于参与风化带划分的因素中定量指标较少,因而造成分带的误差较大。从风化岩体裂缝发育程度的变化、岩体完整性的变化和岩体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用岩体裂隙间距、岩石质量指标、岩体完整性系数和原有的定性因素,对风化岩进行量化分带。  相似文献   
90.
不同构造带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制约:气候还是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章东  李英  王苏民 《地质论评》2005,51(6):672-680
虽然构造—风化-气候之间的制约关系仍然存在各种争论,但无疑的是,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是调节地质时间尺度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进而保持地球表层气候稳定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理解地表制约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的因素,特别是当仅仅从气候要素变化难以解释长时间尺度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时候。综合不同构造区内岩石物理剥蚀率和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数据表明,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硅酸盐风化率与构造和气候之间既存在相互耦合也存在矛盾的关系,仅仅归因于单一要素是不能得到圆满解释的。构造隆升区的强剥蚀可能是造成硅酸盐风化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将晚新生代地表系统的各种变化与各构造带(如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联系起来可能是草率的。在不同类型构造带内,气候和构造对硅酸盐风化的制约并非是相互排斥的,特别是长时间尺度,因此“构造隆升-化学风化-气候变化”假说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