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34篇 |
地质学 | 257篇 |
综合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青藏高原西部甜水海地区白垩纪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水海地区广泛分布白垩纪的中酸性侵入岩,可分为早白垩世(123Ma)、晚白垩世早期(100~93Ma)和晚白垩世晚期(79~74Ma)3期。早期侵入体零星,为正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及含石榴子石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大于1.1,K2O含量大于Na2O,负Eu异常明显,刚玉分子数大于1.1,属于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晚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分布广泛,以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主要属中—高钾钙碱性系列,个别属于钾玄岩系列,A/CNK主体小于1.15,负Eu异常中等,刚玉分子数多小于1.1,主体属I型花岗岩。晚白垩世晚期花岗岩同样分布广泛,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个别为中钾钙碱性系列,A/CNK主体大于1.05,负Eu异常较明显,刚玉分子数多大于1.1,主体属于典型的S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认为,甜水海地区白垩纪中酸性侵入岩与班公湖-怒江残余洋盆消减、闭合有关,可能记录了羌塘-冈底斯带之间的同碰撞(早期)、碰撞后(晚白垩世)等构造岩浆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2.
东准噶尔壳体构造演化与花岗岩构造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准噶尔构造上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中亚复式壳体准噶尔地洼区的东北部 ,古生代 ,花岗岩浆活动强烈 ,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壳体大地构造演化的地槽体制阶段的激烈期和余动期 ,按历史-动力学条件、构造环境和成因“三位一体”综合成因类型划分新原则可将其划分为四种构造成因类型 :地槽造山前陆缘裂谷幔源分异型、地槽同造山汇聚碰撞壳 -幔混熔型、地槽同造山汇聚碰撞壳源型和地槽造山后陆内裂谷幔源分异型 ,各类花岗岩因其形成的历史 -动力学条件、构造环境及机制与方式有别 ,而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和成岩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03.
广东省两类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表明:Ⅰ型花岗岩的磁化率的数值较大,一致性较好;各向异性度比较小,磁化率椭球为纯压扁型.S型花岗岩的磁化率数值普遍较小,一致性较差;各向异性度比较大,磁化率椭球以兼具压扁型和拉长型为特征;岩体内部两种磁化率椭球(压扁型和拉长型)的3个主轴的方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花岗岩的野外地质特征,作者认为,S型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板块内部强烈的挤压和剪切作用,不同类型的源岩在强烈的挤压作用下局部地带发生破裂,发育了大规模的剪切推覆作用,在剪切热的作用下源岩物质被改造形成S型花岗岩;Ⅰ型花岗岩则是原始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当时板块的B型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04.
Nadezhda KANYGINA Andrey TRETYAKOV Dmitriy ALEXEIEV Kirill DEGTYAREV Anfisa SKOBLENKO Natalia SOLOSHENKO Boris ERMOLAEV 《《地质学报》英文版》2024,98(1):67-82
The combined petrographic, petr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y of the Neoproterozoic gneisses of the Sarychabyn and Baskan complexes of the Junggar Alataw of South Kazakhstan elucidate the Precambrian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ktau–Yili terrane. 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Precambrian crustal blocks in the we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The U-Pb single-grain zircon ages indicate that granite-gneisses formed from the same source and crystallised in the early Neoproterozoic ca. 930–920 Ma.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neisses corresponds to A2-type granites. The whole-rock 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εNd(t) = ?4.9 to ?1.0 and TNd(DM-2st) = 1.9 to 1.7 Ga) indicate the involvement of Paleoproterozoic crustal rocks in magma generation. Early Neoproterozoic ca. 930–920 Ma A-type granitoids in the Aktau–Yili terrane of South and Central Kazakhstan might reflect within-plate magmatism adjacent to the collisional belt or a local extension setting in back-arc areas of the continental arc. 相似文献
105.
南岭地区中生代主要成锡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锡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南岭中生代成锡花岗岩系花岗质岩浆多期或多阶段侵位和结晶的产物.空间上往往集中成群成带分布,构成多个复式岩基,明显受华夏和扬子两大地块接合部NE向深大断裂及NW向隐伏深大断裂的控制;中生代成锡花岗岩主要侵位于燕山期,成矿作用主要有两期,一是早期矽卡岩化导致锡的初步富集,二是晚期岩浆热液叠加形成了工业锡矿床.锡成矿作用与燕山期伸展背景下的大规模花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6.
The Indosinian Orogen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ectonic background and magmatic evolution in Indochina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Being a part product of the Indosinian magmatism in northwest Vietnam during late Permian–middle Triassic period, Muong Luan granitoid pluton dominantly consists of granodiorite, less diorite and granite. This pluton is located in the Song Ma suture and assigned to the Dien Bien complex. Geochemically, the Muong Luan granitoid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wide range of SiO2 contents (59.9–75.1 wt%) and high K2O contents. They display typical features of I‐type granites. The presence of hornblende and no muscovite and cordierite in the rocks further supports for I‐type character of granitoids. The emplacement age of the Muong Luan pluton obtained by LA–ICP–MS U–Pb zircon is at 242–235 Ma, corresponding to Indosinian time. Zircon εHf values of –5.6 to –10.4, in combination with moderate Mg values of 34–45 suggested that the Muong Luan granitoid was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mafic crustal source rocks, which are probably Paleoproterozoic in age as revealed by Hf model ages (TDM2 = 1624–1923 Ma). 相似文献
107.
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可以提供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在冀晋辽地区和广东省吴川 -四会地区均有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出露。它们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质的特征。冀晋辽地区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Al2 O3/ Ti O2 比值变化于 5 0到 2 5 0之间 ,暗示其熔融温度在 80 0到 90 0℃之间 ;而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 ,其大多数的 Al2 O3/ Ti O2 比值较低 ,暗示其源区熔融温度在 875℃以上。它们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指示其熔融源区的残留矿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角闪石 ,表明这些强过铝质岩浆形成于 0 .9~ 1.7GPa的压力条件下。这表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燕山期深部热背景存在南北差异。在造山作用特征方面 ,华南在燕山期表现出“热”造山带的特点 ,华北则表现出过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胶东招掖地区与金矿化有关花岗岩类继承锆石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岗岩类锆石SHRIMP研究表明,胶东招掖地区与金矿化有关花岗岩类含有大量不同时代的继承锆石,发现3446±2-3114±4Ma的继承锆石表明胶东地区存在古太古代硅铝核。大量印支期继承锆石(平均年龄219Ma)的年龄与南、北克拉通碰撞时代一致,推测这些锆石极可能来自其源岩,即华南、华北克拉通碰撞造山花岗岩。否定了玲珑花岗岩主要是胶东岩群交代-重熔形成的传统认识。郭家岭型花岗岩中含有较多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继承锆石,表明其源岩有较多的胶东岩群和荆山群变镁铁质岩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