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2篇 |
免费 | 1036篇 |
国内免费 | 6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8篇 |
大气科学 | 573篇 |
地球物理 | 766篇 |
地质学 | 1867篇 |
海洋学 | 300篇 |
天文学 | 27篇 |
综合类 | 206篇 |
自然地理 | 5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151篇 |
2019年 | 152篇 |
2018年 | 140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18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72篇 |
2012年 | 215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211篇 |
2008年 | 171篇 |
2007年 | 168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亚欧和亚非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对其沿线重要港口的竞争力研究,可以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综合考虑港口的自然条件、腹地环境、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政府廉洁度,及其在航运网络中的地位差别等因素,运用熵权-层次分析法对沿线51个国家的99个重要港口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 港口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地中海地区港口竞争力普遍较强,亚洲次之,非洲最弱。② 港口的网络地位对竞争力的影响最大,竞争力强的港口多位于重要水域的战略通道,网络地位高,辐射范围广。③ 我国投资的部分沿线港口综合竞争力与成熟港口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具备较大的竞争力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2.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Langmuir wave (LW) to electromagnetic wave is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solar type III bursts. The Langmuir wave can be easily excited by the instability of the electron-beam current,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Langmuir wave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ause for the second harmonic of a type III burst, but, so far, the dispersion equation and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backward Langmuir wave have not yet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For the equation of two-stream instability with temperature included, an analytical solution is derived. It is found that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of the forward LW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beam-current speed, while that of the backward LW depends only on the thermal velocity, when the other parameters are fixed. Thes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partially confirmed by particle-in-cell (PIC) simulations. With the PIC simulation,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backward LW is studied, and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backward LW can not be excited directly by the electron-beam current, and that its energy is obtained basically from the scattering of the forward LW. However, the electron-beam current does cause a direct amplification of the second harmonic of the forward LW. 相似文献
173.
为保障船舶海上航行安全,结合GIS与模糊层次分析法,从海上搜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搜救力量2个方面选取9个因子建立海上搜救困难性评价模型,对南海海上搜救困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自然环境影响下,南海海域搜救困难性具有“V”字形分布的特点,由东北向西南难度等级逐渐降低。2)在人文搜救力量影响下,南海海域的搜救困难性整体呈“东北-西南条带式”,难度最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南海东北―西南的连线上,呈不规则环状向连线两侧递减。3)综合两方面因素,南海部分岛屿周围搜救难度偏高,主要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及远离搜救基地的影响,而远海海域搜救难度在整体上为“东北-西南递减式”空间分布格局,最高和较高的区域由研究区东北延伸至西南,然后向西北、东南两侧递减。总体而言,南海研究区中近21.1%的海域搜救难度≥7级,仍需加强对搜救力量的部署与建设。 相似文献
174.
175.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以及考虑作物生长过程的耦合模式RegCM3_CERES对东亚区域进行20年模拟,研究作物生长对流域水文过程与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作物生长过程的耦合模式模拟海河流域、松花江流域、珠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效果明显改进,在除黑河流域外的各流域模拟的温度负偏差有所减小,其中在海河流域、淮河流域的夏季改进尤为明显。各流域夏季(6、7、8月)月蒸散量最高,其中长江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的夏季月蒸散量基本上在100 mm左右,并且七大流域蒸散发的季节变化趋势跟总降水基本一致。多数流域考虑作物生长过程的耦合模式模拟得出蒸散发减少且进入的水汽增加,导致局地水循环率减小;黑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降水有所增加,其他流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针对长江流域,比较耦合模式RegCM3_CERES与模式RegCM3模拟结果显示,叶面积指数减少1.20 m2/m2,根区土壤湿度增加0.01 m3/m3,进而导致潜热通量下降1.34 W/m2(其中在四川盆地地区减少16.00 W/m2左右),感热通量增加2.04 W/m2,从而影响到降水和气温。 相似文献
176.
震源时间函数与震源破裂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现代数字地震学的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震源时间函数,另一个是地震震源的时空破裂过程。首先,从地震断层位移表示定量出发,介绍震源时间函数和震源破裂过程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两种从远场地震记录中提取震源时间函数和获取有限断层面上时空破裂过程图像的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177.
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时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中国大陆有代表性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峡地区着手,进行了新构造运动剖析。并结合全国火山活动期次,总结出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的时程变化。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新构造运动特点和规律,为国民经济建设及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地质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78.
选取某一支护面上的任意一根桩为研究对象,设置一道支撑(或锚索或锚杆)及开挖至坑底,建立其受力平衡方程和位移协调方程。通过圈梁的协调作用,将研究对象扩大到整个支护面,推导出能够同时考虑开挖过程、支撑设置以及桩-土-圈梁共同作用的支护面位移和受力方程组,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的程序求解,可计算出开挖至坑底工况下圈梁、桩身任一截面的内力、水平位移。通过算例计算圈梁(桩顶)的位移与监测位移及部分桩的内力,与文献[1]方法计算的内力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文中方法的合理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9.
丽江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发震应力场和破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丽江7.0级地震震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的复杂地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南南东。震区位于可能受到多种构造动力源作用的特定构造运动环境中。获得了主震和22个ML≥4.0级余震的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分析表明,主震发震应力场为北3°东,与震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有一个小角度的偏差。主震的发震应力不仅有水平应力的作用,同时还有显的垂直应力的作用。在余震序列发展中震区呈现出 相似文献
180.
成矿系统分析与新类型矿床预测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新类型矿床的发现常能带来矿产储量的巨量增长 ,是新世纪中保障矿产资源供应的一个重要途径。成矿系统分析对发现新类型矿床有重要意义。 (1)掌握一个区域成矿系统中各矿床类型间相互关系 ,由已知矿床类型找寻未知矿床类型 ,这已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找矿历史中得到证实。 (2 )认识成矿系统的空间结构 ,主要是垂向分带 ,有助于找寻深部的隐伏矿床类型。 (3)查明成矿系统的时间结构 ,包括成矿过程中矿床类型的迭变关系 ,可由已知矿化链条查找缺失的矿化链条 (矿床类型 ) ,这在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中常能奏效。 (4 )查明成矿系统中矿床类型多样性的制约因素 ,可据此分析相关区域中发现新类型矿床的潜力。 (5)研究新的成矿环境和新的成矿作用 ,从而发现新的矿床类型。在生物成矿系统、深海成矿系统、低温成矿系统、构造成矿系统及叠加成矿系统中有更大的发现新类型矿床的几率。文中提出近期内可能发现的新的铂族元素矿床类型。笔者还指出今后的找矿目标 ,应是整个成矿系统 ,而不是局限于单个矿床及单个矿床类型 ,这样才可能不失去发现新类型矿床的机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