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46篇
地质学   928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31.
为了定量地研究塔里木北部地区区域的层次结构.拆离构造,特别是同油气地质、圈闭构造密切相关的沉积盖层中的层滑倾滑和推覆滑覆等各种构造的形成机制,对该区沉积盖层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物性和岩石力学标本采集和测试(包括三轴参照实验).依其参数结构特点和地质、物探资料,划分出4套7层区域性层滑系统,并与研究程度较高的中、下扬子区的物性参数、岩性组合和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对比.最后还进一步阐明了塔里木北部地区特征的前列式冲断构造和含油气局部构造等,均受到这7层区域层滑系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2.
邢台震源区波速比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忻州─泰安人工地震测深剖面P波、S波的联合解释,得到沿剖面不同地质单元隆起区与裂陷区、震源区与非震区的速度和波速比结构.鲁西隆起和太行、山西隆起为较均匀的成层构造,地壳厚度分别为32km和40-43km,波速比为1.74.中段裂陷区构造变化较大,地壳厚度约30-33km,波速比为1.75-1.77.邢台地震区上地壳下部和中地壳出现高波速比1.77的异常,与裂陷区东的1.73形成明显的差异.由此推测,地震的发生不仅与震源区的构造有关,更主要是与震源区岩石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3.
混合物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剑浩 《地球物理学报》1996,39(Z1):364-370
应用电场理论研究混合物的电性,得出了混合物的电导率公式和介电常数公式.这一结果表明:混合物的电导率决定于混合物各成分电导率的均值和方差;混合物的介电常数决定于混合物各成分介电常数的均值和方差.作为所得结果的应用,给出了岩石的电导率公式和介电常数公式.  相似文献   
134.
不同温压条件下弹性波在岩石中传播速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瑞  卢民杰 《地震地质》1996,18(3):259-265
对以岩浆岩为主的岩石类型进行了不同温压条件下弹性波传播速度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的物质组成是决定弹性波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以岩浆岩为例,由酸性到基性波速呈增加趋势;(2)岩石中弹性波的传播速度随环境条件改变而变化。一般说来,随温压条件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5.
赵阿兴 《地震地质》1992,14(1):89-95
通过对不同温度和围压条件下济南辉长岩的蠕变破坏实验结果和声发射特征分析,本文提出以岩石蠕变破坏应变做为岩石蠕变破坏判据。建立了岩石蠕变破坏应变的经验关系式。依据实验结果得到相应的济南辉长岩蠕变破坏应变参数,进一步探讨了预报岩石蠕变破坏和地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6.
The granite tors of Dartmoor a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he regional spatial patterns of 21 geomorphic, petrographic, and structural variables. The data were derived from topographic maps, field measurement,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of rock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field. Identification of spatial patterns and comparison of patterns between variables were made on contour maps generated from the data using ARC/INFO. Three tor types—summit tors, valleyside tors, and spur tors—are semi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 using these data and procedures. The three types of tors are distinguished with respect to variations in relative relief, joint spacing and joint type, rock texture, grain size, and composition. Summit tors have the highest relative relief (mean: 125·7 m), contain the most potassium feldspar (>30 per cent), and have the most widely-spaced primary vertical (>300 cm) and secondary horizontal joints (> 10 cm). The rocks are the most megacrystic (> 15 per cent) and the coarsest grained. Plagioclase is also abundant in summit tors. Valleyside tors have the lowest relative relief (mean: 72·9 m) and the most widely-spaced horizontal joints (primary, 60-200 cm; secondary, > 10 cm). Grain size, vertical joint spacing, and quartz and potassium feldspar abundances are intermediate. The shapes of valleyside tors are controlled by horizontal joints and the rocks are either very feebly magcrystic or equigranular in texture. Spur tors have intermediate relative relief (mean: 115·4 m), the narrowest joint spacing (vertical joints, < 200 cm, 50-75 cm; horizontal joints <60 cm, < 10 cm) and the finest grain. In addition, the rocks are feebly magacrystic.  相似文献   
137.
Fires occur frequently in many biomes and generate high temperatures on the ground surface. There are many field examples of fire causing rock disintegration. The simulation of fire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a furnace) and the monitoring of changes in rock modulus of elasticity (with a Grindosonic apparatus), reveal that different rocks respond differently to heating.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elasticity occur at temperatures as low as 200°C and granites display particularly marked reductions. Extended periods of heating are not required for significant reductions to occur. It is postulated that the degree of change in elasticity as a result of simulated fire is such that rock outcrops subjected to real fires are likely to be sufficiently modified as to increase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erosion and weather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38.
节理岩体三维偶应力弹性理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俊  陈胜宏 《岩土力学》1995,16(4):20-29
节理的存在使得岩体的力学特性十分复杂。偶应力理论考虑了介质内颗粒尺度的影响,它以具有一定尺度的微元体为研究对象,引进了偶应力及弯曲曲率的概念,从而考虑了弯曲效应对介质变形特性的影响,可以用来解决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洞室底鼓、顶板开裂及反倾向层状岩体的弯曲倾倒等弯曲变形及弯曲破坏问题。本文考虑了节理间距的影响,对节理岩体的空间间题提出了弹性偶应力理论并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式,最后通过算例说明用偶应力理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9.
拓宽古生物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古生物学应加强横向联系,与其他有关学科相互渗透,扩大研究领域,拓宽研究内容、利用新技术,包括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与沉积岩石学研究结合起来,提高古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给国家生产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0.
阎树魁 《吉林地质》1993,12(4):63-67
本文对控制岩体活动的地质因素—岩性、岩体结构、结构面、地应力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岩性、岩体结构是产生岩体活动的内因。本文将岩体结构划分为六种类型,即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镶嵌结构和散体结构。并对控制岩体稳定性的结构面进行了研究和分类,指出不同结构面对岩体活动的具体影响。通过各种控制岩体活动的地质因素分析,掌握岩体活动规律,对予防灾害性岩体活动,防患于未然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