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24篇
地质学   858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岩石介质中多裂纹扩展相互作用及其贯通机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通过对岩石试样中预置的一组右行右阶雁列式裂纹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非均匀岩石介中多裂纹扩展的相互作用模式及其贯通机制。数植模拟再现的受压混合型裂纹扩展过程中逐步演变的全场变形过程,以及与细观非均匀性有关的声发射和断续扩展模式的“岩桥”现象,清晰地揭示出多裂纹扩展的相互作用及其贯通机制。模拟结果说明,对于岩石这种地质介质而言,忽略其非均匀性影响,可能会掩盖岩石变形与破裂过程中的许多与非均匀性有关的特殊现象,包括声发射或微震模式、岩桥或雁行断裂等。  相似文献   
992.
剪切破坏模式下确定均质岩基极限承载力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剪切破坏是岩基中最常见的-种破坏模式, 常发生在完整岩体、破碎岩体和软弱岩体等均质岩基中。本文基于岩体经验强度准则和极限平衡法, 简单介绍了理论计算岩基极限承载力的Bell解法和Hoek -Brown解法, 以及确定岩体参数m, s,c, 的方法。最后, 结合规范, 以重庆某工程为例说明了本文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唐国顺 《云南地质》2001,20(2):128-135
哀牢山造山带,从北东至南西可划分为造山带内带、外带及前陆盆地。据以往资料、造山带外带至墨江-带即已终止。最近,经1:5万黄草岭幅区调,发现马邓岩群,证实该带继续向东南延伸近200km,这一发现对深入探讨哀牢山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和时空展布,进一步认识墨江-绿春地区构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地震孕育过程中形变趋势变化形态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变介质包体模型理论中体应变解析解计算分析了孕震过程中不同观测点的形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硬包体产生的体应变具有明显的3阶段过程,软包体却只有2个阶段的特点,但它们的形态特征不仅都具有象限性与地区性,而且还随震中距的不同而不同。岩石实验结果也表明,观测点距破裂面的距离不同,其形态特征也不同。在理论分析与岩石实验结果一致的基础上,分析了张北地震与景泰地震前形变异常的形态特征,即具有明显的地区性与象限性;并且形态特征随震中距的变化而不同;变化幅度也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基于对形变异常形态特征的理解,提出了利用形态特征预测、判断发震地点及孕震状态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工程水文地质学及其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工程水文地质问题产生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中岩土体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目前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尚处于相对分散的单一研究状态,缺乏系统的从地质机制分析到地质模型抽象,进而由模拟再现到发展趋势预测以及治理措施论证的全过程研究。本文在系统分析、总结水电工程中水 -岩和水 -工程建筑的作用类型及特征基础上,认为可能出现的工程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是;水库诱发地震、岩溶渗漏、库岸及高边坡的稳定、坝基、坝肩抗滑稳定、枢纽区深层承压水问题等。  相似文献   
996.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that accurate and reliable in situ stress measurements can be performed in soft rocks. A quick overview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soft rocks is presented. After reviewing stress measurement techniques that have been used in soft rocks, the modified doorstopper technique is presented and the advantages it has over other techniques in soft rocks are underlined. Results from laboratory simulations in controlled conditions show that the technique is reliable and accurate. It is then shown, through field applications in a potash mine in Brazil, in an underwater tunnel in shales in Canada and in an exploratory drift in molassic rocks of the French Alps, how the technique yields results that can sometimes be confirmed by field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997.
The transitional virtual geomagnetic poles (VGPs) of the five most detailed records lie within the longitudinal bands of America, western Europe and eastern Asia. This distribution does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a direct link with heterogeneities of the lower mantle underneath Americas and eastern Asia. A similar distribution of VGPs persists by adding less detailed records and show similarities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maximum inclination anomalies predicted by time-averaged field models. However, the two databases are far too limited to infer any recurrence of non-dipole components during reversals. Clusters of VGPs are observed in most records at various geographical locations without preference for specific longitudes, which most likely result from intense volcanism during short time periods rather than from transitional dipolar states.  相似文献   
998.
岩石破裂过程中电阻率变化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压岩石在破裂过程中,视电阻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其异常形态与实验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实验中对磁铁石英岩样品施加了单轴压缩,岩石的破裂经反复加载和卸载实现,并在岩样的裂隙中注入了食盐溶液. 在实验的各阶段,对样品的主剖面重建出一系列内部真电阻率分布的图像,揭示了介质内的微细结构,从而探讨了视电阻率变化的原因. 实验发现,岩石中裂隙的存在及所含液体的饱和状态,是岩石在主破裂前控制电阻率变化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低应力状态属常态导电过程,孔隙度的变化是主要因素;高应力状态属裂隙表面导电机制,随着破裂面在岩体内部出现,水和孔隙有了完全贯通的平面,多种导电机制都得以发挥作用. 此外,体导电结构的变化在宏观上表现为各向异性和图样有序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999.
关于岩石风化过程中化学组分迁移的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岩石化学分析结果的定和效应给定量研究风化体系中化学组分的迁移规律带来困难。一般岩石风化体系可以有母岩-滤液和母岩-风化产物两个子体系。本文即探讨该二子体系中化学组分迁移的定量计算问题。对比分析表明,母岩-滤液子体系方法较适用于风化程度高的体系,而母岩-风化产物子体系方法较适用于风化程度低的体系。对于风化程度中等的体系,宜采用两种子体系方法所得结果的加权平均,其中权重按风化程度取值。  相似文献   
1000.
Evaluating magnetic lineations (AMS) in deformed rock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gnetic lineation in rocks is given by a cluster of the principal axes of maximum susceptibility (Kmax) of the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MS) tensor. In deformed rocks, magnetic lineation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result of either bedding and cleavage intersection or they parallel the tectonic extension direction in high strain zones. Our AMS determinations, based on a variety of samples that were taken from mudstones, slates and schists from the Pyrenees and Appalachians, show that strain is not the only factor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gnetic lineation. We fin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extent to which the magnetic lineation parallels the tectonic extension direction depends on both the original AMS tensor, which in turn depends on the lithology, and the deformation intensity. Rocks having a weak pre-deformational fabric will develop magnetic lineations that more readily will track the tectonic exten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