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6篇
  免费   2365篇
  国内免费   1415篇
测绘学   246篇
大气科学   297篇
地球物理   5107篇
地质学   4496篇
海洋学   493篇
天文学   265篇
综合类   710篇
自然地理   40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551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48篇
  2000年   352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39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The area of Serravalle, si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town of Vittorio Veneto (TV), NE Italy, has been the target of a seismic microzonation campaign. 10 seismic stations have been deployed for a 7 months period to record in continuous mode. Three stations were installed on bedrock outcrops and seven on sedimentary sites with variable cover thickness. Spectral analys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 collected data-set using the Generalized Inversion Technique (GIT, e.g. Andrews, 1986). In particular, spectral ratios have been calculated for each station relatively to the average of the three reference, bedrock sites. The spectral ratios provide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the seismic motion amplifications which occur in each of the monitored sites. Two sites show high values of amplification, 5 times larger than signal amplitude at the reference sites, in correspondence of well discernible peak frequencies of 5 Hz. Results for the other stations show smaller amounts of site amplification spreading over a broad range of frequencies. Sites where the highest amplifications were recorded all lie on the left bank of the Meschio River and in areas farther away from its outlet into the plain correlating with the presence of thick layers of Quaternary deposits.  相似文献   
92.
93.
94.
95.
96.
97.
98.
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1933~2003年间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发生的745个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了高原地壳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量正断层型地震集中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000m以上的地区,其中许多地震是纯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该区正断层型地震的断层走向多为南北方向,断层位错矢量的水平分量均位于近东西方向,这表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存在着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地震震源应力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中部高海拔地区,E-W向或WNW-ESE向的水平扩张作用控制着该区的地壳应力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是该区引张应力场的作用结果,其动力学原因可能与持续隆升的高原自重增大引起的重力崩塌及其周边区域构造应力状况有关。而青藏高原周缘地区,除了东部边缘外,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前沿以及青藏高原的北部、西部边缘所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是逆断层型或走滑逆断层型地震。在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北东或者北北东方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为优势应力场。在中国西部的大范围内,主压应力P轴水平分量位于NE-SW方向,形成了一个广域的NE-S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的北上运动以及它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挤压应力场是高原强烈隆起的直接原因。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形成了近东西向引张应力场为主的区域,并以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部分释放其应力积累。研究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引张应力场和近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的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强烈隆起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
山东省临邑县临盘镇地裂冒喷水油灾害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7月临邑县临盘镇西十二里村发生地裂冒喷水油灾害:对此次灾害研究认为,灾害发生前地应力已有明显改变,这种改变应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油田开发难以直接引发断层的活动。因此,地裂冒喷水、油灾害是因活动性断昙——临邑断层在局部薄弱部位活动而引起的,断层活动使地下流体顺断层涌出地表,是自然地质灾害。灾害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面不均衡沉降耦合使得地下应力布不均习,导致在断层的薄弱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并引发灾害发生。灾害发生已使得地下不均衡应力得以释放,近期内再次发生灾害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0.
方差体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维地震数据体反映了地下一个规则网格的反射情况。当遇到地下有断层或某个局部区域地层不连续变化时,一些地震道的反射特征就会与附近地震道出现差异而导致地震首局部的不连续性。三维方差体技术就是求取三维数据体所有样点的方差值来反映这种不连续性信息。通过该技术在济宁2号井某采区的实际应用,可看出,方差体技术在三维地震信息的自动拾取以及提高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精度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对断层、陷落柱有良好的自动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