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9篇 |
免费 | 636篇 |
国内免费 | 4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4篇 |
大气科学 | 329篇 |
地球物理 | 804篇 |
地质学 | 1038篇 |
海洋学 | 266篇 |
天文学 | 37篇 |
综合类 | 170篇 |
自然地理 | 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45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137篇 |
2008年 | 134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非线性铀成矿作用--以上第三系砂岩型铀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戴杰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19(2):119-126
本以滇西上第三系陆相砂岩铀矿为例研究非线性铀成矿作用。与铀矿化有关的参数可分为矿化参量和控制参量,矿化参量以及矿化在控制参量中的分布均遵从对数正态分布,控制参量(温度、压力和地球化学条件)的耦合作用对铀矿化的概率和平均品位的控制作用是非线性的,铀矿化在控制参量构成的相空间中的变化轨迹是一复杂的超曲面。非线性铀成矿作用具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52.
Early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to obtain an accurate condition assessment can assist in the reprioritization of structural retrofitting schedul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structural safety. Nowadays, seismic isol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a wide variety of infrastructure, such as buildings, bridges, etc., and the health conditions of these nonlinear hysteretic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s 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effectively detect structural damage in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s based on vibration data, three time-domain analysis techniques, referred to as the adaptive extended Kalman filter (AEKF), adaptive sequential nonlinear least-square estimation (ASNLSE) and adaptive quadratic sum-sqnares error (AQSS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research, these analysis techniques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accuracy, convergence and efficiency, for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through a series of laboratory tests based on a base-isolated structural model subjected to E1 Centro and Kobe earthquake excitations. The capability of the AEKF, ASNLSE and AQSSE approaches in tracking structural damage is demonstrated and compared. 相似文献
53.
54.
55.
针对基于像素的HMRF-FCM算法抗噪性差以及对地物复杂边界分割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形状信息的静态MST区域划分和RHMRF-FCM算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定义一种静态MST同质区域划分准则,借助MST能较好表达边界和形状信息、能较好抑制几何噪声的特点,解决地物复杂边界的表达和降低分割结果中几何噪声问题。首先,利用MST静态划分将图像域划分成若干个均质区域,假设每个均质区域内光谱测度服从独立同一的多元高斯分布。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隐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以及建立基于信息熵和KL信息正则化项的模糊聚类目标函数。最后,采用偏微分方法对分割模型参数进行求解,从而得到全局最优分割结果。为验证本文方法,对WorldView-3高分遥感图像进行分割试验。定性、定量分析了尺度参数、光谱相似性参数和区域紧致度参数对最优分割结果的影响,并对比分析本文算法和eCognition软件中的多分辨率分割算法、分水岭算法。 相似文献
56.
港口靠船桩工作性状计算的双参数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港口靠船桩是承受重复性荷载或多循环荷载的一种横向承载桩。双参数法能较好地描述靠船桩 (单桩、群桩 )的桩土工作性状。用双参数法进行计算时 ,所给的地面条件必须由重复荷载或多循环荷载作用下实测出来。根据现场试桩资料 ,标定桩土参数 ,即k =mx1/n的指数l/n、桩土相对柔度系数α、桩土综合刚度EI等值 ,可以用来设计试桩附近局部地区同类条件下的其它长桩。对于没有进行试桩的某些工程 ,可以联合运用双参数法和p -y曲线法进行桩的分析 相似文献
57.
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提出水资源承载力是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支撑能力。指出目前金华市的水荒不是水源型缺水,而是水质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根据20多年的历史数据和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利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仿真研究了金华市未来政策实施后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指出,对于金华市来说,单方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高方案和把环境保护作为首要目标、经济慢速发展的低方案都是不可取的,只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兼顾的中方案才是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8.
重力模型参数空间差异研究——以中国城市间铁路客流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力模型是重要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已经在相关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重力模型应用中,结果对参数的敏感性较高,不同的参数设置就可能导致结果体系的巨大差异,故精确的参数是重力模型应用的基础.许多研究关注了重力模型参数的提取,但限于数据等因素,参数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采用2010年城市间铁路客运量作为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反映,以城市市辖区居民总可支配收入作为城市的“质量”,刻画城市本身的吸引力,进而通过回归分析考察重力模型的参数结果;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插值工具,分析重力模型中各个参数的空间差异并得到可视化结果.相比于既有研究,本文在变量选取中增加了城市间列车交流频次这一变量,与平均运行时间结合共同反映城市之间的“距离”,使模型拟合结果得到较大改进.结果表明,重力模型参数取值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区域使用统一的重力模型参数可能使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因此将重力模型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时,不能忽略参数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59.
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模型预测基桩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测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指数曲线模型的函数表达式是一个超定非线性方程。采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处理时,往往由于计算复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预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为此,用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指数曲线模型的参数和理论极限承载力进行优化,并基于MATLAB环境下编写了模型的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应用指数曲线模型对挤扩支盘桩静载荷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优化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实测数据和有效地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且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优化模型具有求解速度快、计算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干扰因素小、通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