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4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测绘学   646篇
大气科学   426篇
地球物理   1037篇
地质学   1346篇
海洋学   359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620篇
自然地理   6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61.
云南省江城勐野井钾盐矿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固体钾盐矿。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近几年通过野外地质、地球物理及钻井勘探 ,认为钾盐来自深部侏罗系,并沿断裂构造带挤压塑流到表层,可能在深部还存在大面积的“盐源”。为实现找矿突破,亟须了解控制盐矿形成的构造及围岩的三维结构特征。通过对江城地区高精度重力数据位场分离、边缘检测、3D物性反演的地球物理处理与解释,获得了勐野井地区江城湖盆的基底变化、断裂展布等地质信息,确定了研究区构造格架、地下密度体的三维分布与岩盐矿的关系,推断在勐野井矿区西北深部可能还有侏罗系盐岩甚至钾盐的存在,该地区将是未来找矿工作的重点。研究成果为江城地区下一步钾盐矿勘查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962.
物探在甘肃省宕昌县代家庄铅锌矿找矿中的作用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代家庄铅锌矿地物化综合勘查中物探在不同找矿阶段所起作用和效果进行了再认识。首先利用区域重磁场特征划分东、西秦岭的分界,揭示出东、西秦岭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控矿的差异性;激电测量借助探测目标物的物性差异普详查起到间接找矿作用;据高精度磁测弱异常差异,探讨了成岩成矿的氧化还原环境;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探采阶段,由已知含矿部位向外围进行定位预测指导采矿。  相似文献   
963.
在中国最大的铬铁矿罗布莎周边地区有着数目众多的含铬超镁铁岩体;分布广阔,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选择泽当岩体进行了重、磁、大地电磁法的剖面探测,结果表明:泽当岩体被近南北向断裂切割成多块,其西端岩体向北推移的距离远于东段的岩体,总体上呈北西西向展布;岩体磁异常由蛇纹石化产生的磁铁矿和岩体生成时剩余磁化引起,磁异常指出了岩体浅部的范围;航磁较大范围的异常表明存在较深部的磁性体;重力异常说明岩体局部存在高密度体,且与磁异常相吻合,地表出露的矿点多分布在此范围内;岩体表层为高阻薄层,在剖面中段高阻体厚度最大处达1.5 km,范围不大.在薄高阻体下为薄层低阻层.电阻率剖面两侧以高阻体为主,中段有多个低阻体,且与深部5~25km深度上的低阻体相连,中地壳范围的低阻体与幔源物质上涌在地壳范围留下的熔融体有关,与地壳上部的超镁铁岩体有关.综合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特征认为在磁异常分布区内具有局部重力异常、低阻体异常较多的地段是泽当岩体最有利于进一步详细探测找矿的部位.  相似文献   
964.
新疆蛇绿岩带的分布、特征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董连慧  朱志新  屈迅  王克卓  赵同阳 《岩石学报》2010,26(10):2894-2904
新疆位于亚洲大陆的北部,构造上跨越了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现今主要由中新生代盆地和其间的古生代造山带组成。古生代造山带主要由陆缘岩系和岩浆岩组成,其中夹有洋壳残片和前寒武结晶基底的碎块;洋壳残片从北向南大致分布12条,其中出露较集中的约30多处。这些蛇绿岩,以塔里木盆地为界,北部主要为古亚洲洋的洋壳残片,南部主要为特提斯洋的洋壳残片。在介绍其基本特征的同时,本文侧重报道了近年来新疆区域地质调查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965.
本文推导了断层活动与地面重力变化的理论关系,讨论了与断层活动有关的三维形变场变化与实际观测的重力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位错理论模型模拟了青藏高原东北侧的多组断层活动引起的地壳三维变形与重力场变化分布。并结合该地区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地震前观测的两期重力资料,讨论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活动与重力变化过程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6.
夜光遥感影像数据可有效反映城市空间格局变化。本文基于1992—2012年的DSMP-OLS夜光遥感影像和2018年的珞珈一号遥感影像,利用分层阈值法提取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建成区;通过计算平均灯光强度、平均灯光增长速率、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建成区增长速率、城市重心、城市重心偏移距离等一系列指数,揭示区内各城市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1992—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规模大幅增长,沿珠江口两侧形成了以澳门、广州、深圳和香港为核心的倒“U”形城市群,并呈辐射状向周边扩张。②以珠江口为界,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整体高于西部各个城市,广州、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江门、肇庆、惠州等外围城市。③1992—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区的增长速率由小变大,最后逐渐趋于稳定,2002—2007年是城市扩张最迅猛时期。④1992—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重心迁移方式表现为3种类型:持续向区域中心迁移;持续向相邻城市邻接区迁移;持续向海洋方向迁移。大部分城市的重心迁移方向呈“震荡”特征。  相似文献   
967.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了中国区域植被发生改变后引起的局地或区域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大范围区域植被变化对区域降水、温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可导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尤其加剧了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西北地区绿化有利于黄河流域降水增加,而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降水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里的洪涝灾害;气温的变化比降水更显著,植被退化使当地气温明显升高,使中、低层大气变得干燥,近地层风速加大,而植树造林却使当地及周围地区冬偏暖、夏偏凉,大气变得湿润,近地层风速减小,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另外,植被变化对东亚冬、夏季风强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分布和冬季低温、冷害事件发生的强度。  相似文献   
968.
Two intense quasi-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QLMCSs) in northern China were simulated using the 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and the 3D-Var(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analysis system of the 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model.A new method in which the lightning density is calculated using both the precipitation and non-precipitation ice mass was develop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ghtning activities and QLMCS structures.Results indicate that,compared with calculating the results using two previous methods,the lightning density calculated using the new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is in better accordance with observations.Based on the calculated lightning densities using the new method,it was found that most lightning activity was initiated on the right side and at the front of the QLMCSs,where the surface wind field converged intensely.The CAPE was much stronger ahead of the southeastward progressing QLMCS than to the back it,and their lightning events mainly occurred in regions with a large gradient of CAPE.Comparisons between lightning and non-lightning regions indicated that lightning regions featured more intense ascending motion than non-lightning regions;the vertical ranges of maximum reflectivity between lightning and non-lightning regions were very different;and the ice mixing ratio featur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ightning and non-lightning regions.  相似文献   
969.
羌塘坳陷石油地质走廊剖面重磁异常处理模拟及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重磁视深度滤波”方法对羌塘石油地质走廊南、北两条剖面上的实测重磁数据进行处理解释,提取两条剖面位场异常中含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断面的初始特征,然后使用最新的“重磁模拟解释系统(GM-SYS)”,以初始特征为模拟初值,以地震、地电和地质资料为约束,进行重磁剖面模拟反演,获得了羌塘盆地南、北两条剖面精细的地质结构解释断面图和栅状图。结合剖面域内的其它资料对走廊域内几个重要地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解释,对羌塘盆地石油地质走廊域内的地层、基底、断裂及火山岩分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整个羌塘盆地区域地质解释及油气远景评价提供了新的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970.
In the eastern Sierras Pampeanas, Central Argentina, tourmalinites and coticules are found in close association with stratabound scheelite deposits in metamorphic terranes. In Sierra Grande (Agua de Ramón and Ambul districts) and Sierra de Altautina, tourmalinites are associated with stratabound scheelite deposits related to orthoamphibolites. In the Pampa del Tamboreo area, tourmalinites are located in biotite schists stratigraphically related to acid to intermediate metavolcanic rocks and scheelite-bearing quartzites.The mineral chemistry and bor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ourmalinite-hosted and vein-hosted tourmalines are investigated. Overall, the tourmalines belong to the dravite-schorl series and are generally aluminous; Fe/(Fe+Mg) ranges from 0.33 to 0.85, Al/(Al+Fe+Mg) from 0.66 to 0.76 and the amount of X-site vacancy (0.12–0.48) indicates significant foitite components. Their bor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11B) are from −24.0‰ to−15.0‰.Similar mineral chemistries and boron isotopic values for tourmaline in tourmalinites related to stratabound scheelite mineralisation and in tungsten-bearing quartz veins suggest a common source for the boron and probably the tungsten. The field, chemical and isotopic relationships are consistent with tungsten and boron in quartz-vein deposits being remobilised from stratabound scheelite and tourmalinite, dominantly by liquid-state transfer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shear zones. Tungsten and boron in the original sedimentary sequence (now meta-exhalites) are ascribed to volcanogenic exha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