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4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测绘学   646篇
大气科学   426篇
地球物理   1037篇
地质学   1346篇
海洋学   359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620篇
自然地理   6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Employment and Socio-spatial Relations in Australia's Cultural Econom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ignificance and contribution of Australian 'creative' industry activities in light of recent debates on the emergence of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 First, census employment data and business location count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patterns of metropolitan primacy and concentration in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both across states and in Sydney. Second, the specificities of the locations of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links between cultural industry activities and wider urban-regional change are explored in more detail. A set of observations of urban-regional change is used to demonstrate how the notion of 'cultural economy' should includ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aterial activities of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and the discursive worlds of image makers and place marketers. Urban renewal, housing market pressures and intra-regional migration all mediate Australian experiences of the 'cultural economy'. Such interactions, in addition to key quantitative data on employment and business activity, suggest important policy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84.
85.
86.
北碚醪糟坪泥石流防治工程,在施工中使用了多工艺方法,泥石流前缘采用桩、粱、锚支挡工程,相互连接及帷幕灌浆,改变土质性能,加强稳定性,泥石流中段大胆采用碎石毛石重力坝,阻拦上部泥石流,加上盲沟连接碎石桩和重力坎,排泄地下水、地表水。为了防止泥石流上段北岸继续造成滑塌,在北岸进行护坡桩保护。后缘是根据彻底根治原则,用人工挖孔抗滑桩,桩上端与横粱相连,粱与锚桩连接,切断了泥石流物质来源。该泥石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不畅通而引起的,在泥石流中下部修建了盲沟网格,明渠修建在下部外围稳定的土体上,水渠沟沟相通,最后集中排泄到明渠中流走。该泥石流采用综合整治方法,大胆使用碎石桩毛石重力坎,这一工艺获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7.
在以往的优势面分级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控制大型工程区域稳定性的优势面等级进行了评价,使优势面等级分类的定量化更为可靠和可信。与以往的评价方法相比,灰色聚类方法克服了严格数值界限的弊病,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8.
地表剥蚀作用对地应力场反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易达  陈胜宏 《岩土力学》2003,24(2):254-256
岩体自重和剥蚀作用都是形成岩体初始应力场的重要因素。在地应力回归分析中,反演所得岩体重度往往大于实测重度。通过算例说明,地表剥蚀作用因素是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由此产生的一些工程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9.
MATLAB作为最优秀的数学软件之一,在国内外工程技术界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其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图形显示功能尤为突出。复杂的物探重力基点网平差计算通过用MATLAB的矩阵计算功能,变得简单易懂。而编制的MATLAB的M文件程序,计算快速准确。相信MATLAB在物探数据处理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大地震发生的地球物理条件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周缘是我国的主要强震区之一,也是地球物理场变异带和地壳陡变带,前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强震的发生与它们有密切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强震往往发生在地球物理场变异带和地壳陡变带等值线由密集变为舒缓或斜坡带上,这可为地震地点的预测、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地震参数的确定,提供基本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