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7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477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844篇
地球物理   446篇
地质学   535篇
海洋学   194篇
天文学   311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GPS测高技术在无验潮水深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应用双频GPS动态后处理高精度定位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GPS无验潮海洋深度测量作业模式,通过海上试验与传统作业模式作了数值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作业模式不仅无需验潮,而且能够有效消除传统作业模式中船只动态吃水和涌浪等因素对测量成果的影响,显著提高水深测量成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1993年ENSO事件爆发(4月)前酝酿时期“热带大洋与全球大气-海洋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155°E,2°S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上空辐合对流区边界层内也有等温或逆温层存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变化与大尺度海-气变异有密切关系,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东移,边界层上部逆温层出现概率明显增大,边界层内高湿层湿度减小。另外,边界层内实测风速、风向廓线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上不服从Ekman规律,但由其平均,分量合成得到的平均风随高度的变化却基本符合Ekman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以蕴涵丰富地下水系统水循环信息的电性特征为线索,采用电测深法,在分析研究银川平原450 m深度内地下水系统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平原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为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法(MT)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差异,首先可以确定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地质结构和构连;而由于地质体电阻率受地热水影响而降低,进而据此圈定地热水的分布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讨地热形成机制。在华北地台地热勘探中MT法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6.
Deep seismic sounding in the region of the Mirnyi kimberlite field indicates that the boundary velocity of the uppermost mantle is elevated (v b=8.6–8.8 km/sec) and extremely variable near the Mir kimberlite pipe. These velocity heterogeneities are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the kimberlite magmatism and may be useful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other kimberlite fields.  相似文献   
17.
18.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radio occultation measurements obtained using the TurboRogue GPS receiver on the Danish satellite Ørsted have been processed using the single frequency method. Atmospheric profiles of refractivity and temperature are derived and validated against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data from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 (ECMWF). Results from the Ørsted GPS measurement campaign in February 2000 indicate that the single frequency method can provide retrievals with accuracy comparable to that of using two frequencies. From comparisons between measured dry temperature profiles and corresponding dry temperature profiles derived from ECMWF analysis fields, we find a mean difference of less than 0.5 K and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2–4 K between 500 and 30 hPa in height. Above 30 hPa the impact of the ionosphere becomes more dominant and more difficult to eliminate using the single frequency method, and the results show degraded accuracy when compared to previous analysis results of occultation data from other missions using the dual frequency method. At latitudes less than 40° (denoted low latitude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s generally smaller than at latitudes higher than 40° (denoted high latitudes). A small temperature bias is observed centered at 200 hPa for low latitudes and at 300 hPa for high latitud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ECMWF analyses do not adequately resolve the tropopause temperature minimum. In the lowest part of the troposphere an observed warm bias is thought to be due to erroneous tracking of the GPS signal in cases of atmospheric multipath propagation.  相似文献   
19.
上海“8.5”特大暴雨的成因和特点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邵玲玲  黄炎 《气象》2002,28(8):47-50
利用WSR-88D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分析2001年8月5日到8月6日产生于上海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研究探讨这次过程的降水成因和降水特点。发现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气流的风速辐合、螺旋雨带中强回波短带的合并加强、风的垂直切变产生的辐合以及热带系统的高效率降水作用是这次暴雨过程的降水成因和降水特点。并提出了预报这类暴雨系统需要注意的要点:强降水回波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往往和风场中的局地强辐合区相联系,利用多普勒雷达连续演变的风场资料,可及时了解辐合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提前作出强降水可能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青藏公路路基变形分析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9  
为研究青藏公路多年冻土人为上限在退化过程中对路基变形产生的影响过程和程度, 在唐古拉山以南选择了3处具有代表性的路面进行了为期2 a的路面变形观测. 资料表明, 在多年冻土人为上限退化过程中随着公路路基结构、冻土类型的不同, 路基变形从冻胀和融沉过程、冻胀量和融沉量、发生的时间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采用半挖半填结构产生的路基变形最为剧烈, 在含冰量相对少且采用较高路堤结构的地段路基变形过程相对平缓. 同时结合探地雷达的勘察结果对路基下的融化区、多年冻土区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多年冻土人为上限的下移、地下冰的融化会在多年冻土人为上限以上的地质体中导致较强烈的层间错动和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