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8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17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篇 |
大气科学 | 120篇 |
地球物理 | 229篇 |
地质学 | 393篇 |
海洋学 | 55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油气聚集对石英矿物成岩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气在砂岩储层中的聚集会对石英矿物的胶结作用产生影响。对黄骅坳陷三马探区的石英矿物的包裹体分析以及对开放孔隙中原油抽提物和包裹体中原油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含油级别较低的油层与水层具有相似的均一化温度分布范围,但富含油层中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高值分布范围比低级别油层和水层低,包裹体中的烃类组成与开放孔隙中的主要存在成熟度上的不同。分析认为石油的充注不会使石英矿物的胶结作用立刻停止,石英的次生加大作用仍在继续,但胶结作用受到一定的抑制,当石油充注到一定程度后,胶结作用将会停止,后期进入储层的成熟度较高的原油可能未被捕获。 相似文献
102.
巴麦地区即塔西南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具有台地边缘-斜坡的古构造和古地理背景,这种台地边缘和典型的浅滩沉积暗示了该区具有发育生物礁的环境特征。区内先巴扎(XBZ)600 km2三维地震探区石炭系发育了巴楚组(C1b)生屑灰岩及标准灰岩、小海子组(C2x)3套灰岩,其中小海子组发现特殊响应碳酸盐岩,主要表现为厚度增大、频率增高、多出一条波峰同相轴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差异厚度法、底面拉平法、地震属性法、正反演模型法,结合野外露头、岩心、镜下观察、录井、沉积相等综合分析,可初步推测该低速异常体为厚度增加、孔隙度增大的近东西向台地边缘障壁礁所致。礁体东西走向延伸超过25 km,礁核区小海子组灰岩最厚62 m,礁外的小海子组50 m。台缘斜坡南倾,坡度陡,水平宽度1~2 km。礁后生屑滩北倾,坡度缓,水平宽度3~6 km。受色力布亚断裂带遮挡,该生物礁储层可以形成有利圈闭,面积约为42 km2,厚约45 m。 相似文献
103.
两种渐消滤波与自适应抗差滤波的综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两种渐消滤波解及其相应的原则,介绍了自适应抗差滤波原理和相应的解,分别从原理和解的表达式上分析了两种渐消滤波和自适应抗差滤波解算的基本性能。利用一个实际算例比较了渐消滤波与自适应抗差滤波解在控制状态异常影响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4.
105.
局部异常体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模拟试验 ,验证了利用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技术可以分辨线性尺度为1个像元宽度的目标 ;讨论了表层低速带对基岩中异常体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分辨率的影响 ;给出了高分辨率探测局部异常体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技术 ,即最佳的观测系统、有效的数据采集技术、精细的数据预处理和优化的正反演算法。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表明 ,该方法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6.
邢台市东部平原地热开发远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邢台市东部平原地质构造、地层、地热地质模型、地质变异常区分布特征基础上,对邢台市东部平原地热开发远景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在邢台市东部平原进行地热资源开发的合理化建议。指出地热异常区内的远景开发区应优先开发;准地热异常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应引起足够重视;在不具备完整地热地质模型的地热异常区内也有地热资源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7.
刘惠云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1,24(3):9-11
利用1979-1995年6-8月逐月的100hPa平均高度场资料及相对应的降水资料,对新疆夏季降水异常月的南亚高压的环流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分别总结出了南疆和北疆降水偏多月及降水偏少月时南亚高压环流特征不同的8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8.
Sets of 20 soda ash glasses, 16 soda lime glasses and 23 wood ash glasses mainly from excavations in Europe (additional soda ash glasses from Egypt) were analysed on 61 chemical elements. Average SiO2 is about 62% in soda glasses and 50% in wood ash glasses. The three groups of glasses contain on average 13% Na2O, 18% Na2O and 13% K2O as fluxes to lower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quartz at their production. The starting materials beside quartz were halophytic plant ash for soda ash glass, trona (Na3H(CO3)2·2H2O) and lime (clamshells) for soda lime glass and beech ash for wood ash glass. Each of the three major glass types contains specific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oncentrations mainly contained in quartz and its intergrown minerals. 50 Paleozoic and Mesozoic sandstones from Central Europe represent the quartz composition. The REE pattern of these glasses apparently indicates major compositional stages of the Continental Earth's Crust. The boron to lithium and sodium to potassium ratios as in seawater suggest reactions of materials for soda glass with seawater. Negative Ce anomalies in the three glasses are caused by reactions of quartz with seawater. 相似文献
109.
西秦岭温泉斑岩钼矿床岩浆-热液演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西秦岭北缘广泛出露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和相关的斑岩-矽卡岩矿床。温泉矿床位于该矿带东段,是其内已探明规模最大的斑岩钼矿床。温泉矿床发育多阶段热液脉体,黄铁矿作为其中的贯通性金属硫化物,其化学组成蕴含着岩浆-热液演化及金属沉淀过程等诸多信息,对于斑岩系统模型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温泉矿床热液脉体时序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脉(A脉)、石英-黄铜矿脉、石英-辉钼矿脉(B脉)和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脉(D脉)。A脉是斑岩系统岩浆-热液演化的最早期脉体,主要矿物组合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铁矿±磷灰石±黄铜矿,代表了引起早期基性岩浆矿物被蚀变为黑云母的流体通道;B脉与钾长石化蚀变关系密切,围岩中斜长石斑晶大量被蚀变为钾长石;石英-辉钼矿脉切割所有早期黑云母化-钾化蚀变阶段的石英-硫化物网脉,并形成于所有斑岩侵位之后,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于辉钼矿裂隙及边部;D脉是斑岩系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最晚期事件,其主要被黄铁矿和石英及少量黄铜矿填充,发育晚期的绢英岩化和泥化蚀变,长石多发生破坏性蚀变。四个阶段石英网脉中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显示,A脉的黄铁矿中Cu、Mo和Au含量均较低,有少量的金属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沉淀,但通常不能形成规模矿体;石英-黄铜矿脉的黄铁矿中Cu含量明显较高,且多与高品位Cu矿体的空间产出位置相一致,可能是斑岩系统伴随钾化蚀变作用主要的铜沉淀阶段;B脉的黄铁矿中Mo含量明显较高,与高品位钼矿体空间产出关系密切,可能代表了斑岩系统钼成矿作用的主要阶段;D脉的黄铁矿中Au含量明显升高,可能代表了金在斑岩系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最晚期事件中的沉淀。 相似文献
110.
During the magnetic storm of 21st March 1990, the DE-1 spacecraft encountered the auroral region at high invariant latitude
at altitudes ranging from a few thousand kilometers in the ionosphere to many earth radii in the magnetosphere. The magnetic
field perturbations interpretable as field aligned current (FAC) layers and the electrostatic turbulence possibly due to electrostatic
ion acoustic instability driven by these currents are shown. The critical drift velocity of Hot Plasma Torus (HPT) electrons
and the growth rate of ion acoustic wave as a function of electron to ion temperature ratio (T
e/Ti) for low and high current densities and energy of HPT electrons are found out. The intense FAC destabilizes the ion acoustic
wave and the resultant electrostatic turbulence creates an anomalous resistivity. The current driven resistivity produces
parallel electric field and high power dissipation. The anomalous resistivityη, potential difference along the auroral field lines Vt|, intensity of electric field turbulenceE
t| and power produced per unit volumeP are compu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nge in westward magnetic perturbation increasesJ
t|, η, Vt|, Et| andP. Hence HPT electrons are heated and accelerated due to power dissipation during magnetically active periods in the auroral
region. Concerning, applications, such HPT electrons can be used in particle accelerators like electron ring accelerator,
smokatron et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