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361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85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2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通过野外地质研究和室内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青海杂多地区的双湖-澜沧江结合带中发现了一套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该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沿北西—南东向区域构造线多呈岩脉状侵入在早石炭世杂多群中,局部呈构造透镜体分布在断裂带中或呈包体分布在白垩纪花岗岩中,出露规模不大,局部侵入体具有层状侵入杂岩体的特征。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石橄榄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岩石地球化学具高Ti、Fe、Al、Ga和LREE中等富集的特征。橄榄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得到275.3Ma±1.9Ma的坪年龄,表明这套超镁铁—镁铁质岩石可能为早、中二叠世弧后盆地拉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2.
在果干加年山的主脊及其以北识别出一套稳定的沉积岩系,角度不整合于蛇绿混杂岩之上,以细砂岩、硅质粉砂岩为主,其中夹有大小不等的古生代外来岩块,底砾岩成分因地而异并具有快速堆积的特点,底部夹有流纹岩。厚度大于1633m。流纹岩夹层获得的锆石SHRIMPU-Pb谐和年龄为214Ma±4Ma,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在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上三叠统望湖岭组,代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闭合以后接受的最早的沉积盖层。望湖岭组之下的蛇绿混杂岩获得阳起石Ar-Ar年龄219.7Ma±6.5Ma。同位素定年确定构造转化事件发生在214~220Ma之间,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闭合时间提供了确切的时间约束,望湖岭组是这一事件的沉积记录,是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蛇绿混杂岩之上首次发现的沉积盖层。  相似文献   
103.
利用最新取得的区域重力资料,参考航磁、遥感、区域地质资料,对青藏高原狮泉河—康西瓦地区重力场分区、断裂构造体系、构造单元、局部异常、深部构造、成矿远景区(带)等进行了研究。对阿尔金走滑断裂西南端的走向和延伸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讨论了2条重力低值带的成因;推断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下部莫霍面隆起的高度,从重力角度提出了对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认识;认为青藏块体在拼合后地壳有2个加厚中心;新圈定了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地质、矿产、航磁等资料,初步划分出4个成矿远景区(带)。  相似文献   
104.
根据1998~2013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流动重力观测成果,给出了中国西藏及周边地区的重力年变率分布。结合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和高原湖泊水位变化,估算了由陆地水储量变化引起的区域重力效应。基于50km平滑半径的高斯滤波,给出了测区内15a时间尺度的重力变化空间分布,并初步探讨了尼泊尔Ms8.1地震孕育的重力场长期背景趋势变化。结果表明:1)流动重力典型测点的时间序列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变化特征,表明测点附近区域的长期重力变化以线性上升趋势为主,反映了区域重力逐年累积增加的背景效应;2)中国西藏及周边区域的重力长期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和分区现象,这与青藏高原复杂的变形构造和动力学系统密切相关。喜马拉雅活动构造带在15a时间尺度上明显呈正重力变化趋势,可能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存在的持续挤压变形引起的地下物质重新分布与调整有关,反映了大震孕育过程中地壳变形和介质变化引起的震区周围应力与能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105.
针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铁路隧道超欠挖分析和收敛分析等应用中如何能对任意形状隧道LiDAR点云进行断面差异分析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应任意形状铁路隧道LiDAR点云的断面差异分析方法。该方法先建立铁路隧道设计断面统一模型,提出实测断面点与设计要素对应关系判定方法,对从隧道LiDAR点云中提取出的断面在铁路隧道设计断面统一模型中逐点确定所对应的设计要素,并计算出断面在对应设计要素上的径向投影点到设定的起算高程面与设计断面左侧交点的弧长,根据弧长对断面进行排序,最后根据设定的采样步长对有序的断面进行采样得到实测断面,进而计算出实测断面相较于设计断面的偏差量。通过3组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断面隧道模拟点云数据对提出的算法参数最佳取值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不仅给出了算法参数的最佳取值,也论证了本方法可以对任意形状铁路隧道LiDAR点云进行断面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106.
荆志东  刘俊新 《岩土力学》2010,31(7):2116-2121
高速铁路要为列车的高速行驶提供一个高平顺性和稳定性的轨下基础,而路基作为轨道结构的基础,必须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和耐久性好的特性。由于红层泥岩属于软岩,工程稳定性差,以红层泥岩作为基床的填料,其刚度明显不足,所以为了弥补基床表层的不足,在其顶部添加一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为了验证这些措施的效果,以便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通过足尺动态模型试验,模拟在实际荷载条件下基床的动态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为基床表层填料,静态变形明显降低,能够大幅降低动荷载作用时的动变形,减少了基床结构的永久变形,增强了轨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7.
陈大桂 《福建地质》2010,29(3):264-268
高盖山隧道岩爆预测采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判别法、Russenes岩爆判别法、Turchaninov岩爆判别法和Hoek岩爆判别法等4种综合评定判别。当硬质脆性岩类隧道埋深小于240 m时,不会产生岩爆;埋深240~368 m时,可能产生轻微岩爆;埋深368~650 m时,会发生中等规模岩爆;埋深大于650 m时会发生较强岩爆。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力学为理论基础, 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技术支撑, 利用亚东-格尔木-锡铁山走廊域的地学剖面实测温度数据和青藏高原MODIS遥感影像数据, 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锡铁山走廊域的热环境特征。通过研究表明, 研究区域内热环境总体分布规律为中东部最高, 东南部次之, 西北部最低。  相似文献   
109.
青藏高原东北缘寺口子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固原寺口子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这些地层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沉积演化特征和构造演变历史。根据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沉积结构和构造、沉积层序,识别出20种岩相、5种沉积相类型。结合前人对寺口子剖面的古地磁测年,分析研究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以及对构造的响应表明:20.1 Ma盆地以缓慢的坳陷沉降开始演化,直至1.2 Ma遭受破坏。在此期间青藏高原东北部经历了6.4 Ma、4.6 Ma和1.2 Ma这3次明显的构造挤压隆升运动,其中约6.4 Ma的构造运动是青藏高原向东北部扩展首次影响到海原—六盘山断裂以东地区。从盆地的形成和沉积演化过程来看,马东山山前断裂的逆冲推覆,导致了寺口子盆地的强烈变形和构造降升,并且最终成为青藏高原的最新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0.
高兴元  渠红梅 《探矿工程》2010,37(3):52-54,58
依据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成果,对研究区段的旋喷桩加固进行了工程设计、现场施工组织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旋喷桩约束加固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