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microlens ray-tracing simulations showing the effect of absorbing material between a source quasar and a lensing galaxy in a gravitational lens system. We find that, in addition to brightness fluctuations due to microlensing, the strength of the absorption line relative to the continuum varies with tim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variations depending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absorbing material. We conclude that such variations will be measurable via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of image A of the gravitationally lensed quasar Q2237+0305 if the Lyman α clouds between the quasar and the lensing galaxy possess structure on scales smaller than ∼0.1 pc. The time-scale for the variations is on the order of years to decades, although very short-term variability can occur. While the Lyman α lines may not be accessible at all wavelengths, this approach is applicable to any absorption system, including metal lines.  相似文献   
43.
44.
45.
岳彩军 《气象学报》2010,68(1):59-69
湿Q矢量最大特点就是考虑了非绝热加热作用,各种湿Q矢量差异也主要表现在对非绝热加热计算处理方案的不同.因此,通过比较分析非绝热加热作用,可揭示出不同湿Q矢量之间诊断能力的差异.2005年第5号登陆台风"海棠"在7月19日08时20 H 08时,给福建省东北部及浙江省造成大范围暴雨.WRF模式成功模拟出此次台风暴雨过程.文章将结合"海棠"台风(2005)登陆台风暴雨过程,利用 WRF模式模拟输出的气象要素,通过计算降水场,定量分析了非绝热加热作用及其对湿Q矢量诊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公包括大尺度凝结加热的非绝热加热作用H1及包括了潜热加热(大尺度凝结加热和对流凝结加热)、感热加热和辐射加热的非绝热加热作用H2来讲,局地变化项的强迫作用较垂直平流项、水平平流项的强迫作用约小1-2个量级,可以忽略不计,垂直平流项的强迫作用是主要成分,对于水平平流项来讲,尽管其强迫作用明显小于垂直平流项的强迫作用,但也明显大于局地变化项的强迫作用,考虑其将更有利于充分反映H1、H2的强迫作用.对于包括非均匀饱和大气中潜热加热的H3来讲,水平平流项与垂直平流项的强迫作用相当,均为主要成分,而局地变化项的强迫作用为次要成分且不容忽视,对其考虑将有助于全面描述H2的强迫作用.(2)非绝热加热作用H1、H2以及H3强迫产生的24 h累积降水场具有相似的水平分佰特征,三者强迫产生的逐时雨量随时间演变特征也非常相似,这表明水汽凝结潜热是非绝热加热作用的主要成分.(3)进一步结合模拟降水场分析表明,相对于H1强迫产生的降水场来讲,H2与H3强迫产生的降水场更接近模拟结果,这揭示出包含H2的湿Q矢量与包含H2的湿Q矢量诊断能力相近,且对降水反映能力较包含H1的湿Q矢量诊断能力强.(4)不同湿Q矢量各自有其自身诊断特点,根据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可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湿Q矢量来作为研究工具.如需要具体、细敛分析水汽潜热的强迫作用,可以选朋包含H1、H3的湿Q矢量,如仅需考虑总的湿Q矢量强迫作用,则可以直接选用包含H2的湿矢量.  相似文献   
46.
豫西突发性暴雨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常规观测、FY-2C气象卫星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28~30日豫西卢氏县引发历史罕见山洪暴雨的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与贝加尔湖高压叠加形成阻塞形势,其西侧低空急流携带大量水汽与较强的锋生场交汇在豫西,导致了这次极端暴雨事件的发生;大尺度强斜升运动区中,低层存在一个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机制,引发中β云团生成、合并、发展,从而造成暴雨。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常规和固定铝log(Q/K)图解法对温泉系统是否有效 ,采用WATCH程序 ,对江西 3个温度较高的温泉 ,即庐山温泉、汤湖温泉和横泾温泉 ,进行了探测性的研究 .采用常规log(Q/K)图解法计算时 ,由于参加计算的 4个水样的铝含量均未检出 ,计算结果显示只有不含铝的矿物玉髓和方解石相交于温度 1 0 0℃附近 ,热储总体上没有达到平衡 .在采用了固定铝log(Q/K)图解法并同时考虑冷水的稀释作用计算后 ,中低温地热系统中常见的蚀变矿物如浊沸石、纤蛇纹石、萤石和玉髓均显示了较好的收敛性 ,收敛的温度大致在 1 0 0~ 1 4 0℃ .并且上述矿物组合可见于某些温泉的深部钻孔中 ,计算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 .结果表明固定铝log(Q/K)图解法可以恢复温泉系统的热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8.
基于常Q模型的解耦分数阶拉普拉斯算子粘滞波动方程,可以分开模拟振幅衰减和相位错动。但该方程拉普拉斯算子的阶数是随空间变化的,因此数值求解存在一定困难。这里基于截断的泰勒展开,经过一系列近似,推导出拉普拉斯算子的阶数与空间无关的解耦分数阶粘滞弹性波动方程。采用中心差分计算时间导数,使用交错网格伪谱法计算空间导数。数值算例表明,新的方程在处理非均匀介质时具有精度高,计算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49.
Research on vertical motion in mesoscale systems is an extraordinarily challenging effort. Allowing for fewer assumptions, a new form of generalized vertical motion equation and a generalized Omega equation are derived in the 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nonhydrostatic equilibrium) and the isobaric coordinate system(hydrostatic equilibrium),respectively. The terms on the right-hand side of the equations, which comprise the Q vector, are composed of three factors:dynamic, thermodynamic, and mass. ...  相似文献   
50.
用于激光二极管泵浦的Nd:YAG激光器中声光Q开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激光二极管泵浦的Nd:YAG激光器(DPL)以其诸多优点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开发小型和高效率,适用于DPL中的声光Q开关(MAOQ)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据文献报道,以熔石英玻璃为声光介质,研制成功的MAOQ,工作了Bragg衍射区,驱动功率1~5W,衍射效率10%-30%可调。本文从激光原理出发,详细地探讨了MAOQ的工作原理,对声光互作用长度的选取进行了分析,对入射角与衍射损失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