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36篇 |
免费 | 1039篇 |
国内免费 | 19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4篇 |
大气科学 | 194篇 |
地球物理 | 2295篇 |
地质学 | 3657篇 |
海洋学 | 802篇 |
天文学 | 30篇 |
综合类 | 324篇 |
自然地理 | 5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156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227篇 |
2019年 | 290篇 |
2018年 | 247篇 |
2017年 | 250篇 |
2016年 | 315篇 |
2015年 | 302篇 |
2014年 | 333篇 |
2013年 | 417篇 |
2012年 | 332篇 |
2011年 | 381篇 |
2010年 | 335篇 |
2009年 | 404篇 |
2008年 | 390篇 |
2007年 | 408篇 |
2006年 | 413篇 |
2005年 | 319篇 |
2004年 | 306篇 |
2003年 | 257篇 |
2002年 | 232篇 |
2001年 | 183篇 |
2000年 | 202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162篇 |
1997年 | 153篇 |
1996年 | 149篇 |
1995年 | 108篇 |
1994年 | 108篇 |
1993年 | 98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构造应力环境对浅成岩体成矿系统的制约:从安庆月山岩体冷却过程动力学计算模拟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构造应力环境对浅成岩体成矿系统的制约,以安庆地区的月山岩体及其所形成的安庆铜矿床为例,在传统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假设不同的力学边界条件进行岩体冷却过程动力学的计算模拟实验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在没有构造应力作用时,在岩体的接触带上不可能形成有利成矿定位的局部汇流扩容空间,挤压和拉伸作用都能够在岩体接触带形成局部汇流扩容空间,但二者的空间分布规律有着极大的差别,只有拉伸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动力学计算模拟实验能在已发现矿体部位形成汇流扩容空间,表明构造应力环境对成矿定位的汇流空间的制约以及拉伸构造应力作用对月山岩体成矿的重要贡献。在拉伸构造应力和无构造应力作用时,接触带上的流体压力都是随着变形的进程而趋降低的,只有在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下,流体压力才会有一个超压的过程,流体超压是形成斑岩型矿床的重要机制。可见挤压环境才是一种有利于斑岩型矿床成矿的构造环境,铜陵-安庆地区缺乏与矽卡岩矿床相对应的斑岩型矿床主要原因之一是成矿时处于一种拉伸的构造应力作用环境。 相似文献
102.
103.
Yang Wunian Zhu Zhangsen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GI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Liu Xinzhu Yang Wencai 《《地质学报》英文版》1997,71(3):344-354
The structural feature shown on a remote sensing image is a synthetic result ofcombination of the deformations produced during the entire geological history of an area.Therefore, the respective tectonic stress field of each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complexdeformation of an area can be reconstructed in three steps: (1) geological structures formed atdifferent times are distinguished in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2) structuraldeformation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microstructures (joints and fractures) and the related structures (folds and faults); and (3)tectonic stress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respectively recovered through a study of the features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fields in different periods.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circlular and radial joints are correlated in space to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natural model ofthe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and calculating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by using quantitative dataof th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of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line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04.
Shear-tensile crack is a model for an earthquake mechanism that is more constrained than the moment tensor but that can still describe a non-shear focus. As such, the shear-tensile crack model is more robust than the moment tensor model and yields more reliable estimates for the earthquake mechanism. Such an advantage verifies the credibility of the non-double-couple component found for some events of the 1997 West Bohemia-Vogtland earthquake swarm. As expected, in several cases, a significantly resolved non-double-couple component was obtained where the moment tensor approach failed. Additionally, for non-shear sources, the shear-tensile crack model offers optimization of the Poisson number within the focus, concurrently with retrieval of the mechanism. However,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joint inversion of the 1997 swarm indicate that resolution is low. A series of synthetic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limited observations during 1997 were not the cause. Rather, hypothetical experiments of both very good and extremely poor network configurations similarly yielded a low resolution for the Poisson number. Applying this method to data for recent swarms is irrelevant because the small non-double-couple components detected within the inversion are spurious and, thus, the events are pure double-couple phenomena. 相似文献
105.
埠后古火山机构由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组成,铅、锌、铜、硫矿与后者有关。为了圈定火山通道的大致位置,在熔岩中采制定向切片,进行显微构造分析。通过变形、压密、阻挡、涡流等显微构造标志确定流动方位;利用长条状晶体的长轴方向确定流动线理。根据流动方位和流动线理圈出古火山口位置,进而指出在环火山颈的大断裂一侧,可能具区域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6.
ntroductionSeveralyearsago,ShanxigrabensystemwasstudiedmainlyandindetailinChina.First,byusingthemethodofseismogeology,geophys...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利用煤镜质组反射率推断豫北构造应力场,基于构造应力是造成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VRA)的主要控制因素,对在豫北焦作、安阳、鹤壁三个矿区井下取的定向煤样品进行了室内显微镜下反射率测试,对测试数据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后就得出了由最大反射率值、中间反射率值、最小反射率值为轴组成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VRI).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样显示二轴晶正光性,它们经过了强烈的构造变形,研究区煤样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是由构造应力所引起;由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VRI)得出的豫北构造应力场与钻探、节理统计、河南省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等方法得出的应力场基本上是吻合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应力场到安阳、鹤壁矿区后发生了向左的偏转.总之,利用煤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推断构造应力场的方法是可行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8.
扩展有限元法模拟裂纹时独立于网格,因此该方法是目前求解裂纹问题最有效的数值方法。为了在计算代价不大的情况,实现大型结构分析中考虑小裂纹或提高裂纹附近精度,在裂纹附近一般采用小尺度单元,其他区域采用大尺度单元。提出了分析三维裂纹问题的多尺度扩展有限元法,在需要的地方采用小尺度单元。基于点插值构造了六面体任意节点单元。所有尺度单元都采用8节点六面体单元,这样六面体任意节点单元可方便有效地连接不同尺度单元。采用互作用积分法计算三维应力强度因子。边裂纹和中心圆裂纹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9.
韩崇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92,(4)
洛坝铅锌矿床位于黄诸关韧脆性变形带所波及的范围内,断裂、褶皱、劈理、节理等形态构造类型均很发育,经对小型构造的统计及应力场分析证明,矿区变形主要是在海西—印支期长期存在的南北向古应力场持续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0.
胶莱盆地是位于胶东半岛的白垩纪盆地,前人对该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进行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关于盆地初始形成阶段古构造应力场状态还存在一些争论。本文通过对盆地内部断层滑动矢量数据的反演及节理、同沉积断层指示意义分析,将胶莱盆地白垩纪构造演化划分为五个阶段:早白垩世早期NWW-SEE向伸展,控制了莱阳群初始沉积;莱阳群沉积末期近E-W向挤压;早白垩世晚期E-W向伸展,形成了青山群;早白垩世末期NW-SE向挤压;晚白垩世近N-S向至NNE-SSW向伸展,形成了王氏群。大量的野外现象与前人研究成果均与本文得到的盆地初始成盆阶段NWW-SEE向伸展应力场相吻合。NWW-SEE向伸展作用可能是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过程中,古太平洋板块后撤与苏鲁造山带后造山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代表胶莱盆地形成初期,受苏鲁造山带造山后期作用的影响;而青山期伸展方向的变化可能指示盆地主要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后撤的影响。盆地在白垩纪古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分别受到早白垩世裂谷作用与晚白垩世走滑拉分作用控制,两种作用的叠加使胶莱盆地成为一个复合型盆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