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以河北文安5.5级地震为例,分析了地震前天津地区流体测项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天津王3井、王4井水汞、潘庄井及双桥1井水位在震前都出现了明显的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福建华安县汰内井2005年以来的水氡测值进行分析,提取了中期及短期异常,认为这些异常与2006年12月26日台湾屏东海外7.2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23.
Despite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no precursor patterns for reliably predicting major earthquakes have thus far been identified. Seismogenic locked segments that can accumulate adequate strain energy to cause major earthquakes are highly heterogeneous and low brittle. The progressive cracking of the locked segments with these properties can produce an interesting seismic phenomenon: a landmark earthquake and a sequence of smaller subsequent earthquakes (pre-shocks) always arise prior to another landmark earthquake within a well-defined seismic zone and its current seismic period. Applying a mechanical model, magnitude constraint conditions, and case study data of 62 worldwide seismic zones, we show that two adjacent landmark earthquakes reliably occur at the volume-expansion point and peak-stress point (rupture) of a locked segment; thus, the former is an identified precursor for the latter. Such a precursor seismicity pattern before the locked-segment rupture has definite physical meanings, and it is universal regardless of the focal depth. Because the evolution of landmark earthquakes follows a deterministic rule described by the model, they are predictabl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lay a firm physical foundation for reliably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future landmark earthquakes in a seismic zone and can greatly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earthquake genera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24.
中国大陆7级强震前地下流体前兆时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晏锐  黄辅琼  顾瑾平 《地震》2004,24(1):126-131
对中国大陆1969年以来11次7级强震前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分阶段进行统计分析,并选用雷达图描述了中国大陆7级强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时空特征,认为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异常出现时间上的阶段性与不均匀性,中长期趋势性异常分散,短临异常相对集中,且各占总异常比例的50%左右;震前异常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沿活动断裂呈现出一定的集中性;中长期趋势异常较早出现在震源区附近,并呈现出由震源区向外围扩散-收缩-扩散-收缩的过程,特别是进入短临阶段后,异常向震源区收缩的趋势更为明显;在震源区(或在距震源较近的范围内)异常所占的比例大,远离震源区所占比例小,且有由震源区向外围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5.
何翔 《地震研究》1991,14(4):339-346
本文利用云南省跨断层短水准测量资料,提出且证实了一个新的观点:在地震平静期点位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地震前不同测点间的不同变化是一种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26.
震前自然电场的前兆及其可能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震前自然电场的前兆及礤可能机理。主要结论:(1)5.4 ̄6.2级地震在150 ̄200km,7.0 ̄7.9级地震在250km范围内自然电场出现前兆;(2)过滤电场、电化学电场、土体受压变密和机电转换可能是自然电场的前兆机理。  相似文献   
27.
地震前兆观测异常信号识别是前兆研究的基础,但是前兆现象的识别始终存有较大争议,从前兆观测系统,环境影响因素,观测量自身物理规律,前兆特征和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前兆识别中存在的客观困难和局限性,文中提出了一些观点,希冀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客观认识,寻求在当前认识水平和条件下地震前兆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28.
张小涛  宋治平  李纲 《中国地震》2018,34(4):772-780
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震中为中心,对震前不同震中距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震中距100km范围内无前兆异常,前兆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距100~500km范围内。震前2年新增前兆异常开始逐渐增多;不同震中距范围内的新增异常测项所占比例在震前1.5年左右达到最大,在震前又降低。在震中距300km范围内的异常测项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前兆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存在3个不同的变化阶段,即α阶段(前兆异常的早期阶段,包括α_1和α_2,震前1000天以上)的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异常具有向外扩展的特征;β阶段(前兆异常的中期阶段,震前500~1000天)的异常表现为大范围出现异常;γ阶段(前兆异常的短期阶段,包括γ_1和γ_2,震前500天内)的异常分布在震中的东北方向,表现为远源区的异常向震中收缩过程(γ_1)和近源区的异常向外扩展的过程(γ_2)。通过与其他震例对比分析发现,前兆异常的3个阶段现象可能是大震前的共性特征,大震前前兆异常的显著增加对发震时间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监测地下深部气体组分含量变化,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作了论述,对开展天山地震带气体地震前兆研究的条件和SP—2305色谱仪观测条件的选择作了分析,最后,对气体测量在地震预报中的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戴德求  包海梅  刘爽  尹锋 《岩石学报》2020,36(6):1850-1856
富Al球粒是原始球粒陨石中一种矿物岩石学特征介于富钙铝包体(CAIs)和镁铁质硅酸盐球粒之间的特殊集合体,所以常常认为富Al球粒在认识CAIs和镁铁质硅酸盐球粒形成演化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具有特殊意义。然而,对富Al球粒的初始物质组成以及形成演化过程一直存在较多争议,而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能够对球粒演化和早期星云环境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在本文中我们报导了来自Kainsaz(1937年降落于俄罗斯,CO3型)碳质球粒陨石中的2个富Al球粒(编号K1-CH1和K2-CH2)的矿物岩石学和氧同位素组成特征。K1-CH1的矿物组成主要为橄榄石、低钙辉石和富钙长石,K2-CH2为橄榄石和富钙长石。2个球粒中的矿物均具有贫~(16)O同位素组成特征。K1-CH1中矿物的△~(17)O组成基本上位于2个区间:-11.1‰~-8.7‰和-3.9‰~0.4‰;而K2-CH2的△~(17)O介于-6.6‰~-0.6‰之间,且具有从中部至边部升高的趋势。矿物岩石学和氧同位素特征表明,这2个富Al球粒的初始物质组成为富CAIs和镁铁质硅酸盐。在球粒熔融结晶过程中,与贫~(16)O同位素组成(△~(17)O:-8.7‰~-7.8‰)的星云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球粒形成后,发生迁移进入陨石母体,在相对更贫~(16)O同位素组成(△~(17)O:-0.6‰~0.4‰)的母体中(流体参与)发生变质作用,并再次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