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6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758篇
测绘学   175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1539篇
地质学   1531篇
海洋学   449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3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本文对强震前震源系统的调制比r_m和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随时间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得到下列研究结果:(1)强震前近源区以及中强震前近源区大多出现调制比r_m的起伏加剧,并大多在起伏频次达三次时有大震或中强震发生。(2)大多数中、强地震前r_m异常面积Sr_m围绕震源区呈现由小至大、由大至小的过程,因此引入最小异常面积Sr_(min)和最大异常面积Sr_(max)之比γ作为中、短期预报指标,根据统计得到异常指标[γ]如下式某些震例在震前出现异常面积Sr_m起伏的加剧过程,初步认为是震源区周围调整单元调整能力较差导致的结果。(3)r_m、Sr_m起伏加剧开始时间与震级有关,震级愈大,起伏加剧出现愈早。根据半年步长逐月滑动得到的r_m-T图,起伏加剧开始至发震的时间与震级M的统计,得到如下关系(T以月计)M=4.29+0.11T(4)强震前场区异常一般呈现随机异常型、波动型和衰减型三种。若场区某统计区出现r_m的三次起伏加剧时,说明该统计区未来有强震发生。(5)由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原理初步解释了震前震源区周围调整区调制比r_m及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起伏现象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192.
苏鲁交界及南黄海地区地震波速比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焕鹏 《地震》1994,(2):36-44
本文主要应用多台波速比和单台波速比的方法,计算了苏鲁交界及南黄海(北纬35°35′至36°00′,东经117°00′至121°00′)范围内,1984到1991年7月发生在该区域的163次ML≥1.7地震的波速比值,并对波速比结果进行t检验和模糊数学分析识别。分析结果发现,1985年1月至11月出现了不连续的波速比低值异常时段,模糊数学识别的异常从属函数在这段时间也呈现高值。异常恢复后,1987年  相似文献   
193.
山西中强地震前波速比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春云  王赵丽 《地震》1994,(2):54-63
本文分析了大同-阳高6.1级(1989),5.8级(1991),忻州5.、1级(1991),侯马5.1级(1989)以及太原,运城1989-1991年几个4.0级左右地震前后的202次小震资料。结果表明:这些主震前都存在明显的地震波速异常变化,纵横波速比Vp/Vs表面为下降-回升的异常形态,负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大小相关;主震在岁异常结束后发生,滞后时间随区域地震震源深度增大而延长。同时,主震前还存  相似文献   
194.
张东平 《地震》1994,(3):85-90
本文提出比值R分析计算方法,用其求解时间序列数据矩平差和标准差结构的分形,目的的于判定地震预报指标,作为实例,宁夏区和同心区的地震频度,最大震级,以及同心地办水氡观测数据的比值R随时间的分形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证明本方法能为我国提供可信的震情信息。  相似文献   
195.
InteractionamongfracturesandstressfieldcomputationoffracturesystemsZhi-LiZHANG(张之立)(InstituteofGeophysics,StateSeismologicalB...  相似文献   
196.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中强地震(7〉M≥6)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运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中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明显上升,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态,持续时间为半年到两年。  相似文献   
197.
高世玉  张廉强 《中国地震》1995,11(3):204-211
本文根据白家疃台60年代以来的短周期地震记录图,分析了区域震相的强度比。研究表明:Sn/Lg波的强度比波传播路径上岩石层热结构、热状态及强地震活动等均有相关性,并就这种相关性对于强地震成因及其预测研究的直接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8.
本文利用主应变比异常理论分析了祁连建站以来地应变观测资料,认为肃南──祁连断裂段上及附近发生的地震是由于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在引张应力状态下,正断层或走滑断层易于活动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9.
The regional variation of the seismic velocity-ratio () over a 200 km long traverse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microearthquake surveys. The Wadati-plot method is used with a minimum of four P and S arrivals for each of 49 earthquakes. The area as a whole is found to be characterized by a value of 1.74–1.76 for earthquakes of depth 12–40 km, except in a 50 km long section near Wellington, where is low at 1.60. This low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e fault zones in the region. A small change of is observed between the upper crust (5 km) and lower crust (12 km), but there is no change of between the lower crust and uppermost mantle.  相似文献   
200.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its passage through the atmosphere, is attenuated by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by atmospheric gases, dust and aerosols. The most important absorber is water vapour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ameter in atmospheric absorption studies is the total precipitable water in the atmosphere. The present paper summarise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made to compute the total precipitable water in the atmosphere over India using radiosonde and other data, as part of a programme for the computation of direct, global and diffuse solar radiation at the ground from the solar constant. Using values of air temperature and dew point from the ground up to 250 mb at 19 radiosonde stations and surface water vapour mixing ratio values at 105 surface observatories in India, precipitable water amounts have been computed for 124 stations, for each month and for the whole year.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techniques used to extend the total precipitable water amounts derived from radiosonde data at 19 stations to 124 stations covering the major climatic zones in the country and presents the results in the form of 12 maps show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otal precipitable water over In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