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31篇 |
免费 | 1508篇 |
国内免费 | 158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5篇 |
大气科学 | 941篇 |
地球物理 | 1977篇 |
地质学 | 4065篇 |
海洋学 | 1849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485篇 |
自然地理 | 34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221篇 |
2022年 | 480篇 |
2021年 | 496篇 |
2020年 | 441篇 |
2019年 | 472篇 |
2018年 | 420篇 |
2017年 | 469篇 |
2016年 | 458篇 |
2015年 | 500篇 |
2014年 | 632篇 |
2013年 | 686篇 |
2012年 | 616篇 |
2011年 | 641篇 |
2010年 | 537篇 |
2009年 | 584篇 |
2008年 | 624篇 |
2007年 | 671篇 |
2006年 | 616篇 |
2005年 | 481篇 |
2004年 | 455篇 |
2003年 | 433篇 |
2002年 | 282篇 |
2001年 | 252篇 |
2000年 | 256篇 |
1999年 | 207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18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9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数学模型手段对珠江河口的盐通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该平面二维水流盐度模型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河网与八大口门在内,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良好,较好地反映了模拟区域盐度场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显示:珠江河口枯季大潮时的总盐通量为1 954×104t,小潮时总盐通量为512×104t,仅为大潮时的26.2%;无论是在大潮还是小潮期间,大虎和官冲的盐通量所占比例最大,说明盐水入侵主要是通过虎门与崖门这两个通道进入;盐通量沿程明显减少,这是盐度、水通量等沿程变化的综合作用.不同类型水体的盐度等值线在枯季大小潮期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2.
塔里木河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比较分析塔里木河流域1990—2005年城市化水平、用水总量、产业结构、用水效益的变化过程,建立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效益、用水总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效益呈线性增长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塔里木河流域及各市用水效益都在不断提高;水资源对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约束作用,塔里木河流域的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总量之间对数增长关系不明显;总结归纳了塔里木河流域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初级矛盾、扩张矛盾、适应矛盾、适应协调4个发展阶段特征。今后需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集约的水资源利用体系,调整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关系由矛盾状态为适应协调状态,缓解水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约束。 相似文献
993.
黄浦江水质指标与反射光谱特征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地物光谱测量技术及同步配套的常规水质采样分析实验,对上海市黄浦江全河段水体进行调查研究。共选取31个典型站位进行了光谱测量和同步水质取样,每个测点分析了9个水质指标,包括TP,TN,CODMn,CODCr,NH3-N,BOD5,DO,悬浮物浓度和浊度。各水质参数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以总氮(TN)和悬浮物浓度两个水质指标为例,分析了这两个水质指标与单波段归一化反射率、反射率的一阶微分、不同波段之间反射率的比值以及反射率取对数等之间的相关关系,给出了以上两个水质指标的单波段归一化反射率、一阶微分反射率识别的特征波段,以及两个波段比值的最佳波段组合。建立了常规水质参数与水体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环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过去150 年长三角地区的春季物候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中国历史日记中的长三角地区春季物候记录,重建了该地区1834 年以来的春季物候期变化序列,同时结合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序列对温度变化的指示意义。主要结论有:(1) 1834-1893 年,长三角地区春季物候在波动中逐渐推迟,但19 世纪末起突然出现大幅提前;1900-1990 年以年代际波动为主要特征,1990-2010 年又再次出现大幅提前;1834 年以来,该地区春季物候最迟的年份为1893 年,最早的年份为2007 年,分别较1977-1996 年平均推迟27 天和提早17 天。(2) 长三角地区的春季物候期变化与该地区上年12 月-当年3 月及当年1-3 月气温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超过-0.75、-0.80,可很好地指示该地区的冬季与初春(特别是1-3 月) 气温变化;这为进一步集成多种代用资料重建历史时期的中国温度变化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5.
We investigated the abundance of different picophytoplankton groups and the phytoplankton pigment ratio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nutrients and suspended solids along a salinity gradient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The average numbers of Synechococcus spp.(Syn) and picoeukaryotes (Euk) were (2.7 ±5.1)×l03 and (1.1±1.4)×l03 cells mL-1,respectively.Prochlorococcus spp.(Pro) was only found in the high-salinity brackish water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3.0× 10^3 cells mL-1.Syn and Euk numbers both tended to increase offshore and Syn showed a larger variation in cell abundance than Euk.The contribution of picophytoplankton to total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and decreasing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estuary to the open ocean.The response of different picophytoplankton groups t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as different.Water temperature was more important in its control over Euk than over Syn,while nutrients were more important in their influence over Syn than over Euk.Phytoplankton pigment ratios were different in the three different ecological zones along the salinity gradient (i.e.,freshwater zone with 0-5 range,fresh and saline water mixing zone with 5-20 range,and high-salinity brackish water zone with 20-32 range),where three different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were discovered,suggesting that phytoplankton pigment ratio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complementary indicator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相似文献
996.
根据2001年7月对南黄海的大面积调查,研究了南黄海夏季pCO2的分布机制,着重讨论下层海水涌升和长江冲淡水对海-气界面CO2通量的贡献,并给出了南黄海海-气界面CO2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南黄海总体上是CO2的1个弱源,大约向大气中释放45.05×104t C。夏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均性,其汇区主要由长江冲淡水造成,影响区域占汇区吸收CO2的99.9%;而在源区,下层海水涌升虽然面积较小却占源区释放CO2的35.2%。可见陆架边缘海区源/汇格局的地域差异非常之特别。 相似文献
997.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元阳到者龙的6个不同地点,对18个变质岩样品进行系统分析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发现用MDD模式得到的18条冷却曲线(温度范围在400-150℃之间)均存在一次(或两次)快速冷却过程(冷却速度>100°C/Ma),这种快速冷却(抬升)过程不仅反映了该剪切带在大约25-17Ma时,韧性走滑作用结束和正断作用的开始,而且它的起始时间还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新的趋势。利用6个不同地点快速冷却(抬升)的起始时间与相对距离作图时,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斜率为34mm/a) 相似文献
998.
黑河下游胡杨季节尺度径向生长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半径型树木生长测量仪, 于2009-2010年生长季对西北内陆河-黑河流域下游荒漠河岸林优势树种-胡杨径向生长进行了监测, 结合环境气象、 水文因子同步监测资料, 对胡杨季节变化节律和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按照胡杨径向生长日变化特征, 将其分为增长型(ΔR+)、 负增长型(ΔR-)和持续增长型(ΔR++)3种类型.在生长季, 胡杨径向生长季节变化呈"S"型, 可分为前期缓慢增长(P1)、 迅速增长(P2)和后期微弱增长(P3) 3个阶段; ΔR+/++类型在这3个阶段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64%, 85.51%和48.61%; 5月末至8月初是胡杨年轮形成的主要阶段, 在该阶段气温和地下水位埋深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 但地下水位埋深应是最根本的因素. 因此, 在树木年轮学应用方面, 胡杨可以用来反演区域水环境变化, 包括河道径流和地下水位变化等. 在荒漠河岸林管理方面, 满足春夏季地下水位条件和适度频率的春汛, 是保证该地区胡杨河岸林正常生长和保持合理种群结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三峡水库持续下泄清水条件下长江中游沙卵过渡段内卵石局部冲刷、搬运和淤积现象的成因,采用近期水文、泥沙和地形观测资料,结合河道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计算了研究河段内各级流量下的泥沙起动粒径分布,分析了上游来流、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辨析了河床冲淤的成因。结果表明:①45 000 m3/s以上流量时,粒径大于30 mm的卵石可沿洪水主流带连续搬运;流量低于15 000 m3/s时,大粒径卵石只能沿枯期主流在浅滩河段局部搬运;流量介于两者之间时,水流对大粒径卵石的输移动力相对较弱。②三峡建库后,洪水量级削减而枯水天数增多,不利于卵石长距离下移,而水位下降不断溯源传递,促使枯水流路上原本稳定的区域开始冲刷。③局部淤积现象由枯期水动力增强所导致,与长江中游沙卵过渡段特殊的地貌和沉积环境有关。卵石局部冲淤调整可能在河段内多个位置长期存在,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00.
In traditional urban geography, city contact research is a classic study element in city research. In general, researchers use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to characterize the contacts that exist between two cities.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assumes ideal condi- tions, but these preconditions and their results often do not exist in realistic conditions. Thus, we used a modified gravity model to char- acterize the city contacts within a specific region. This model considers factors such as intercity complementarities, government inter- vention, 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as the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instead of the tradi- tional Euclidean distance. We applied this model to an empirical study of city contact in the Zhujiang (Pearl) River Delta (PRD) of China. The regress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ed gravity model could measure city contact more accurately and comprehen- sively than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i.e., it yielded a higher adjusted R2 value (0.379) than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result (0.259). Our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in addition to urban-regional and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the complementarities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cities at the administrative and market levels, as well as the corporeal and immaterial levels, play very significant roles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ity contact. Given the complexity of city contact, it will be necessary to consider more relevant influential fac- tors in the modified gravity model to characterize the features of city contac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