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0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篇 |
大气科学 | 64篇 |
地球物理 | 640篇 |
地质学 | 127篇 |
海洋学 | 93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9篇 |
自然地理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耗能减震结构的受力分析与层间弹塑性变形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安装粘弹性耗能器结构在常遇地震作用下层间最大剪力的分配情况 ,给出了层间最大剪力在结构构件与耗能器之间按刚度分配原则进行假想分配后 ,所得假想层间构件力与层间最大构件力之间的关系 ,以及假想层间附加力与层间最大附加力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罕遇地震作用下安装粘弹性耗能器结构与安装软钢耗能器结构的层间弹塑性变形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2.
113.
吉林省龙岗火山群南龙湾第四纪火山碎屑颗粒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爆炸性火山喷发形成的碎屑颗粒的粒度、分选性、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等特征与火山喷发的机制、岩浆与水作用的程度、搬运过程等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以此为线索,研究了龙岗火山群南龙湾火山的一个剖面,以探讨其喷发类型和特征。在该剖面上采集了不同层位火山碎屑颗粒样品,然后进行显微形貌观测、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形貌观测。显微镜下观测表明,射汽爆发、射汽岩浆爆发和岩浆爆发的碎屑颗粒具有不同的成分和形貌特征。粒度分析结果显示,粒度与喷发类型之间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不同的爆发类型具有不同的分维值D范围。SEM分析可以提供有关火山喷发特征对火山碎屑颗粒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南龙湾火山喷发为爆炸式喷发,包括早期的射汽岩浆爆发,到岩浆爆发至晚期以射汽爆发为主的射汽岩浆爆发的不同阶段,该区火山喷发的不同时期,水参与喷发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4.
提出一种波纹钢管铅阻尼器,介绍了其构造、工作机理、布置形式及特点,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钢管阻尼器、波纹钢管阻尼器和波纹钢管铅阻尼器有限元模型,对其应力分布,传力路径和滞回性能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波纹钢管铅阻尼器耗能减震机理明确,工作性能和耗能性能稳定,滞回曲线饱满以及耗能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变形和延性,极限变形大;波纹钢管铅阻尼器通过在波纹钢管内设置铅芯使初始刚度、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既有效保持了波纹钢管的变形能力,又避免波纹钢管发生局部屈曲,使波纹钢管耗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波纹钢管铅阻尼器在1mm小位移下就可以进入耗能,而且很快进入稳定耗能状态,等效阻尼比稳定在0.3~0.4之间。 相似文献
115.
综合分析EISCAT雷达与卫星当地测量数据,并利用磁层磁场模式对磁力线进行追踪,研究了发生在极光椭圆朝极盖边界附近电离层中,一例反常的背离太阳流动的强等离子体对流事件,及相关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结果表明,磁暴期间IMFBz指向南时观测到这一反常高速对流,及其相应的等离子体性态特征,很可能是向阳侧磁层顶磁重联过程在电离层中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6.
117.
将混沌遗传算法(Chaos Genetic Algorithm,简称CGA)引入高层结构的风振控制优化中,对采用黏弹性阻尼器来控制风振响应的高层结构进行参数优化;用Matlab语言编制了均布法、迭代法、简单遗传算法(Simple Genetic Algorithm,简称SGA)和混沌遗传算法的风振控制优化分析程序;对9个高层结构进行风振控制优化,对比了算法程序的计算效率以及无控、均布、迭代、SGA和CGA工况下的结构风振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混沌遗传算法可以应用于高层结构风振控制优化之中;混沌遗传算法的计算效率比简单遗传算法最高提升了29%;经混沌遗传算法优化后,黏弹性阻尼器附加给结构的附加阻尼比与均布和迭代相比最高分别提高了61%和22%,CGA工况的顶层加速度响应与均布和迭代法相比最高分别减小了14%和12%。为高层结构风振控制优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8.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all civil structures due to earthquakes is very important to civil engineers. Structures exposed to earthquakes experience vibrations that are detrimental to their structural components. Structural pounding is an additional problem that occurs when buildings experience earthquake excitation. This phenomena occurs when adjacent structures collide from their out‐of‐phase vibrations. Many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are presently being used to reduce the system response. Tuned mass dampers (TMD) are commonly used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of structures. The stiffness and damping properties of the TMD are designed to be a function of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building to which it is connected. This research involves attaching adjacent structures with a shared tuned mass damper (STMD) to reduce both the structures vibration and probability of pounding. Because the STMD is connected to both buildings, the problem of tuning the STMD stiffness and damping parameters becomes an issue. A design procedure utilizing a performance function is used to obtain the STMD parameters to result in the best overall system response.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9.
多智能体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引导可持续土地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本文从整体考量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数量、空间、时间三维特征的角度,定义了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多智能体系统及其决策行为规则,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RLUOA (Regional Land Use OptimizationAllocation) 模型,并以中部地区典型城市--长沙市为例开展了实证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将规划时间段内多目标约束的区域土地利用规模的数量结构合理配置到不同的空间单元,实现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空间布局、效益的协同优化,构建整体上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生态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格局,并明显提高区域整体土地利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能够为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0.
Evangelos Keramaris 《国际泥沙研究》2017,32(1)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rough porous beds in an open inclined channel a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for impermeable and permeable porous bed.For the simulation of porous bed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ermeable bed with the same thickness(s' = 3 cm) and the same porosity ε=0.70 are used:(a) porous filters and(b) gravel bed.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urbulent velocity profiles.Measurements of velocity were taken for inclined channel for three different slopes(S=-0.002,S=-0.004 and S=-0.006) and for five different flow depths(h=5 cm,7 cm,9 cm,11 cm and 13 cm).The total discharge Q varies from 0.78 to 1.31 1/s.The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using a two-dimensional(2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The total discharge was estimated using a calibrated venture apparatu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rough porous bed in inclined open channels influence significantly the turbul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in comparison with impermeable open channels with the same slop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