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73篇 |
免费 | 2201篇 |
国内免费 | 37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3篇 |
大气科学 | 807篇 |
地球物理 | 5075篇 |
地质学 | 8132篇 |
海洋学 | 1127篇 |
天文学 | 39篇 |
综合类 | 598篇 |
自然地理 | 27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242篇 |
2022年 | 494篇 |
2021年 | 587篇 |
2020年 | 694篇 |
2019年 | 713篇 |
2018年 | 654篇 |
2017年 | 564篇 |
2016年 | 681篇 |
2015年 | 741篇 |
2014年 | 946篇 |
2013年 | 936篇 |
2012年 | 840篇 |
2011年 | 948篇 |
2010年 | 851篇 |
2009年 | 906篇 |
2008年 | 904篇 |
2007年 | 928篇 |
2006年 | 956篇 |
2005年 | 729篇 |
2004年 | 675篇 |
2003年 | 600篇 |
2002年 | 559篇 |
2001年 | 434篇 |
2000年 | 389篇 |
1999年 | 331篇 |
1998年 | 304篇 |
1997年 | 257篇 |
1996年 | 245篇 |
1995年 | 155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11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土壤遥感分类识别推理决策器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干旱区土壤遥感分类识别推理决策器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在用TM遥感图像对土壤类型进行非监督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正向推理与逆向推理相结合的推理机制,对土壤类型进行分类识别决策。用知识表示的产生式规则与框架式规则相结合的数据结构表示土壤学专家的土壤分类识别知识。用像结构模式建立了土壤分类识别的规则,构造了土壤分类判决树,并用典型像例模式进行了各类型土壤判据文件的组织。用该方法对新疆天山北麓阜康试验区的土壤分类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类精度可靠,为干旱区土壤分类识别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2.
43.
44.
本文论述了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研究工作概况,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进展,并介绍了不同情况下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建立的相应的研究模型,通过对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规律。同时,本文还对埋地管线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作了详尽的阐述,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5.
以水平裂缝分布的孔隙介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水平裂缝面的平行裂缝分布和带粗糙表面的点接触裂缝模型,导出了两类裂缝模型的水平和垂直电阻率响应关系,分析了两类裂缝模型在没有围压和存在围压条件下的水平电阻率、垂直电阻率变化规律和电各向异性系数的变化特征.讨论了裂缝开度、裂缝密度和裂缝粗糙度等裂缝特征参数对裂缝性储层电各向异性的影响.为简化讨论,所有电性响应特征的分析都忽略了裂缝和孔隙表面的导电性和极化的影响.利用平行分布水平裂缝面模型和带粗糙面的裂缝模型,考察了围压条件下的裂缝性岩石的电各向异性响应特征,得到了对实际应用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根据长江路三期软土路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道路工程的施工特征,分析与探讨了适用于道路工程中深层搅拌桩质量的检测方法和桩身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此道路工程中深层搅拌桩质量的检测,总结出了适合道路工程的,轻便触探结合钻探取心的,快捷、方便、可靠、经济合理的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7.
This article documents the analytical study and feasibility of placing a tuned mass damper in the form of a limber rooftop moment frame atop relatively stiff structures to reduce seismic acceleration response. Six existing structures were analytically studied using a suite of time history and response spectra records. Th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adding mass in conjunction with a limber frame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the fundamental period of each structure. The fundamental period increase generally results in a decrease in seismic acceleration response for the same time history and response spectra records. Owing to the limber nature of the rooftop frames, non‐linear analysis methods were required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rooftop tuned mass damper fram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addition of a rooftop tuned mass damper frame reduces the seismic acceleration response for most cases although acceleration response can increase if the rooftop frame is not tuned to accommodate the specific structure's dynamic behaviour and localized soil conditions. Appropriate design of the rooftop tuned mass damper frame can result in decreased seismic acceleration response. This translates to safer structures if used as a retrofit measure or a more economical design if used for new construction.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8.
A method of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using harmonic excitation force is presented. It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both measurement and modelling errors in the baseline finite element model. Damage that accompanies changes in structural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for a damaged structure from the change between measured vibration responses and ones calculated from the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intact structure. In practice, modelling errors exist in the analytical model due to material and geometric uncertainties and a reduction in the degrees of freedom as well as measurement errors, making identification difficult. To surmount these problems, bootstrap hypothesis testing, which enables statistical judgment without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errors, was introduced.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 structure and real vibration data for a three‐storey steel frame structure.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9.
50.
随气候条件而变化的边界条件的确定是岩土工程中非饱和土数值分析的一个难题。介绍了农业学中的土与大气相互作用分析中的一些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并采用空气动力学法和微气候能量平衡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土-气界面的边界状态,分析了法国鲁昂试验路堤的路堤填土与大气在2005年1月的能量交换,以及在此期间填土内的温度、含水率和吸力的变化,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农业学中所采用的能量平衡以及能量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岩土工程非饱和土的数值分析中,解决随气候而变化的边界条件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