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87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Megathrust earthquake sequences, comprising mainshocks and triggered aftershocks along the subduction interface and in the overriding crust, can impact multiple buildings and infrastructure in a city. The time between the mainshocks and aftershocks usually is too short to retrofit the structures; therefore, moderate‐size aftershocks can cause additional damage.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aftershocks on city‐wide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a new simulation framework of spatiotemporal seismic hazard and risk assessment of future M9.0 sequences in the Cascadia subduction zone is developed. The simulation framework consists of an epidemic‐type aftershock sequence (ETAS) model, ground‐motion model, and state‐dependent seismic fragility model. The spatiotemporal ETAS model is modified to characterise aftershocks of large and anisotropic M9.0 mainshock ruptures. To account for damage accumulation of wood‐frame houses due to aftershocks in Victoria,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state‐dependent fragility curves are implemented. The new simulation framework can be used for quasi‐real‐time aftershock hazard and risk assessments and city‐wide post‐event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972.
分析了鲁东-黄海活动地块构造背景和历史地震活动特征,探讨了该地块强震前中期阶段地震活动的演化图像,得到该区域强震前中等地震密度增长率能够较好反映强震前中期阶段的异常特征。根据该区域近百年来地震活动基本格局的演化总貌,结合当前应变积累水平,加深了对这一地区今后地震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3.
南海东部海沟的震源机制解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根据马尼拉海沟及邻区地震、 火山活动的分析, 并结合地震震源机制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 发现马尼拉海沟在深度200多公里仍为俯冲的性质, 深地震主要集中在12deg;N~14deg;N之间, 地震密集区出现明显的分段特征, 从北到南深度逐渐变深. 震源机制解所反映的最大主压应力轴(P轴)以菲律宾大断层为界, 北部主要为NW向; 南部较为复杂, 为NW, NE和近NS向. 显示了北部以挤压逆冲为特征, 南部以顺时针旋转为特征. 菲律宾板块向西仰冲所产生的构造应力, 被马尼拉海沟的斜向俯冲, 菲律宾大断层的左旋走滑, 以及民都洛断层的左旋走滑所调节.   相似文献   
974.
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双向应变结构相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地震孕育发生与双向应变结构相伴的形成机制及地震发生时位错空间的来源机制,并初步得到了地震实践较为普遍的证实。  相似文献   
975.
四川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频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发生在四川及邻区的17次6级以上强震事件的震前中小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这些主震前均出现了区域性、中期或短期的中小地震活动增强或平静的过程。这种过程可用四川地区3.5~5.9级地震的月频次变化来进行量化,并可作为预测四川及其邻区6级以上强震的一项指标。经反复试验,本文提出判别地震月频次异常的标准,给出将异常用于强地震预报的规则,同时,对该项指标的预测效能进行了内符检验:结果表明:月频次异常指标对于研究区具有较好的中期预测效能及一定的中短期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976.
在2003年12月25日甘肃山丹-民乐6.1级地震前,用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及邻区几个区域的空间相关长度增长的现象。在得出的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区域发生了山丹-民乐6.1级地震,表明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分析对中强地震的地点预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7.
The dominant high-frequency component of ground motion for most seismic events in Australia comes from the crustal Lg phase that can commonly propagate efficiently to considerable distances across the continent. Using results from recent tomography for the attenuation of Lg, we are able to build the pattern of transmission of ground motion from events within the continent. The effects are readily displayed in terms of a distribution of effective magnitude. The same approach can also be used to look at the cumulative effects across the continent from 1840 to date as a useful complement to other ways of assessing earthquake potential.  相似文献   
978.
高翔 《海洋与湖沼》2017,48(6):1235-1243
地震广泛发生于板块的汇聚边界,并表现出多样性。全球多数8级以上和所有9级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板块界面即俯冲断层,此类板间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本文聚焦于孕育此类大地震的地震带及其下方的慢地震带区域,阐述断层热-力学在研究地震活动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潜在的应用。在目前对地震发生时间尚无法有效预测的前提下,了解地震发生的地理位置和最大震级对防震减灾工作尤为重要。俯冲断层的热-力学特征可以:(1)借助岩石学特征,圈定大地震发生的上下边界,估算潜在发生大地震的震级;(2)借助海底热流和地形观测,确定俯冲断层强度,推断大地震发生的地理位置;(3)借助岩石学特征和地震观测,推断断层流变学特征(脆性摩擦与黏性蠕滑),建立与实测地震的对应关系,如地震带与其下方的慢地震带分别对应着两段相互分离的脆性摩擦区域。以上研究都离不开热流观测对研究结果的约束,然而目前对俯冲带的热流观测还相对不足。西太平洋周边拥有多个典型俯冲带,开展这些区域特别是马里亚纳俯冲带的热流观测是研究俯冲断层热-力学的重要依据和补充。  相似文献   
979.
以陆态网络和尼泊尔境内高频(1 Hz)GPS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动态双差相对定位方法,获取2015年尼泊尔MW7.8和MW7.3地震震时近场地表动态变形过程。结果表明,MW7.8地震震中东侧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明显大于震中西侧;各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不仅与测站震中距有关,而且与地震破裂传播方向有关;MW7.3地震引起的水平动态位移相对较小。将高频GPS与邻近强震仪动态位移时序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振幅和相位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80.
使用WebGIS技术管理和发布地震信息是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基于Sogou Maps API设计开发了大连市地震信息网络发布系统,提出了三层架构的系统设计方案与地震信息数据库关系结构,给出了主要地震信息查询显示功能的运行界面和关键程序代码,系统的信息查询与显示功能可以全面展示地震信息的现状和分布信息,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捷的地震信息网络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