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34秒,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中国地震局组织专家迅速进入灾区开展烈度评定和损失评估等现场应急工作。为加深业内同行对交通系统地震破坏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主要针对此次地震中交通系统的破坏情况进行宏观性描述,展现地震中交通系统的地震破坏现象,对道路和桥梁的主要震害特征进行总结,对典型震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此次地震的破坏特点,为我国交通系统的抗震策略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2.
对2013年中期地震预测的研究结果(一年尺度)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该预测综合了三性法判据、静中动判据和垂震底继模式,给出了2013年左右在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7级以上大震的可能性很大的结论。重点预测了两个具体发生的区域,预测的区域与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的震源区相差70~80km左右。预测结果震级与时间吻合,但地点上发生了偏离。文中重点回顾研究了基于三性法,静中动、垂震底继方法的预测过程。  相似文献   
153.
对位于汶川8.0级地震烈度区度区的青川县乡镇砖混结构民房破坏现象进行了调查和整理,分析了灾区砖混结构民房震害原因.参照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中对砖混结构房屋一般要求条款,探讨了居民自建砖混结构民房采用一般抗震措施的安全限度.  相似文献   
154.
2009年7月9日在云南省姚安县发生M6.0地震,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ML≥2.0余震波形记录,通过对S波观测记录谱进行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影响的逐一消除,得到131个地震的震源谱.进而根据Brune圆盘震源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计算地震矩、应力降、震源半径等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该地震序列的M0在1012-1016N·m,与近震震级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与震源半径呈线性关系;应力降与近震震级有一定线性趋势相关性;拐角频率和地震矩M0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55.
基于作者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作者于2013年7月21日对海原地震区未来震情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该地震区较大地震事件的震级、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以及临界Benioff应变值四要素预测结果.将其前瞻性强震四要素预测结果与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前瞻性预测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强震预测案例,2000年景泰Ms5.9级震群事件是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直接导火索.  相似文献   
156.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引起大范围流体观测同震和震后显著响应, 本文通过对流体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确定了此次地震显著近场流体观测变化的台站。 基于汶川8.0级地震永久形变引起的孔隙压力变化理论计算, 讨论近场流体观测同震和震后变化的物理机制。 为探讨强震引起的同震和震后流体影响空间特征, 分别计算了不同机制类型不同震级所对应的流体响应, 以期确定流体近场效应的空间特征, 为强震同震和震后流体观测机理分析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7.
地壳形变与地震前兆探索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华 《地震》2012,32(2):22-30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中地壳形变观测技术、 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及地壳形变前兆观测研究进展。 1966年邢台地震后, 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经历了难得的成功、 更多惨痛失败和“地震不可预报论”等干扰, 发展曲折。 尽管2008年汶川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预报失败,但这两次和其他大地震前后GPS和其他观测得到的地壳形变表明, 大地震是有前兆的, 是可以预报的。 比较了我国地震预报所采用的主要的地形变观测技术和分析方法, 讨论了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 简要介绍了地壳形变地震前兆新近的研究结果, 重点阐述了GPS观测技术多方面的优势。 事实证明, 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的形变异常或前兆, 是我国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探索最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8.
本文利用鲜水河主断裂带上的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以及水平蠕变资料,计算了各测点处断层的活动参数,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后断层的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认为:远离汶川8.0级地震震源区的鲜水河断裂带在震前3年出现了明显的长期趋势异常,但短期异常不明显,无明显的同震形变;从震后3年对鲜水河带跟踪监测的结果看,鲜水河断裂带受其影响中南段拉张活动有所增强,垂直向仍保持震前的活动形态。  相似文献   
159.
运用变化率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山两地区跨断层流动短水准资料变化特征,发现:在张北6.2级地震孕育过程中,特别是地震孕育中短期阶段,断层活动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且一致性好,主要表现为:①断层异常活动集中在震前3.5-0.5年且存在阶段性,断层异常恢复后发生地震;②断层异常活动性质发生剧烈快速的变化,离地震发生越近断层异常活动幅度越大、变化率越快;③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异常特别是前中短期异常变化主要集中在山西带的北部地区,范嗣主要集中在震中周围500km左右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0.
对2011年12月1日莎车Ms5.2地震的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过程进行计算,并根据该周期分析了NCEP温度数据资料,提取地震前的异常增温变化图像。结果表明:天体引潮力对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震前温度变化发生明显异常,经历起始增温一异常加强一高峰一衰减一平静的演化过程;出现温度异常位置与震中位置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NCEP温度异常研究在地震前兆研究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