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Al-O-Al linkage on the P&1macr;-I&1macr; phase transition of pure anorthite (An)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tructures with fully ordered (FO) and partially disordered (PD) arrangements of Al/Si in tetrahedral sites. Discontinuous changes in unit cell volumes and structure factors at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were observed in FO-An but not in PD-A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ders of the transitions of FO-An and PD-An are first and non-first, respectively. In both structures, the motions of the Ca atoms and the framework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during the transition and Ca atoms dominate the system. Since high-temperature X-ra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transition of natural anorthite is non-first ord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atural anorthite has a partially disordered arrangement of Al and Si atoms. Received: 22 October 1998 / Revised, accepted: 12 March 1999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抑痰丸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抑痰丸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从GeneCards、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获取HAP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1.0平台筛选药物与疾病作用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疾病交互网络,利用 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将所获得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软件对抑痰丸核心活性成分及HAP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抑痰丸化学成分146种,抑痰丸药物靶点1824个,HAP疾病相关靶点132个,抑痰丸-HAP共同靶点44个。抑痰丸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麻黄碱、贝壳杉烯、胸腺嘧啶、羟基芜花素、泻根醇酸、贝母素等。治疗HAP的关键靶点包括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重组人趋化因子8、基质金属肽酶9(MMP9)、Toll样受体4、C反应蛋白(CRP)等,主要涉及调控细胞凋亡及增殖、抗炎和免疫等生物过程及炎症及免疫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抑痰丸中麻黄碱与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2、TNF、IL-6,胸腺嘧啶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CRP、IL-1β、TNF,黄芩素与MMP9、PTGS2,β谷甾醇与PTGS2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抑痰丸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HAP,为更加深入研究抑痰丸的药效基础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原位观测技术在生物海洋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从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的生理生态响应和宏观的生态过程及其变动机制等方向的研究中得到迅速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对海洋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不同时空尺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包括原位光学检测技术、水下显微摄像与自动化鉴定技术、水下流式细胞技术、分子生物传感器等新型原位观测技术,拓宽了各类型观测平台的研究对象范围.重点阐述生物海洋学原位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实例及其在立体海洋观测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吸着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甲珅  曹军  陶澍 《地理科学》2001,21(5):423-427
测定了中国中、东部地区17种土类45个表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吸着系数、分子量分布、腐殖酸含量、粘土含量以及土壤pH值,分析了水溶性有机物吸着系数的分布、地域分异和影响吸着系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主要天然土壤类型A层水溶性有机物吸着系数在0.0014-0.0284L/g,中位数为0.0062L/g;研究区吸着系数具有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递降的一般趋势。水热的地域分异是影响土壤A层Ks地域分异的根本因素,pH和WSOC分子量分布是直接影响Ks值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
下扬子区中-晚三叠世黄马青群为湖相沉积,其边缘相带发育完整,而前黄马青期海相沉积的西北缘相带缺失,说明由于扬子板块同华北板块的拼接作用导致了黄马青期盆地的新生与前黄马青期盆地的构造侵蚀。黄马青群底部产出一系列扇砾岩,标志着在板块拼接早期,下扬子区地壳已开始受到构造变形。黄马青群砂岩中含有多硅白云母、变质岩及构造岩岩屑,砂岩中所含变质型重矿物组合与构成大别地块及张八岭隆起的宿松群及张八岭群同源。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还显示,其沉积盆地属于走滑盆地,盆地同具有很厚地壳的基底隆起带相邻。  相似文献   
96.
钠蒙脱石是一种层状黏土矿物, 可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来模拟这一矿物的水化性质和微观物理力学参数。本文通过建立所含水分子数不同的钠蒙脱石模型, 分析了能量优化前后钠蒙脱石晶胞参数和能量的变化, 研究了不同含水量和温度条件下钠蒙脱石体积与密度的变化情况, 使用径向分布函数研究了钠蒙脱石的水化性质, 得到了水分子数不同情况下钠蒙脱石的物理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与优化前相比, 钠蒙脱石晶胞形状在能量优化后变得更加不规则, 优化后, 钠蒙脱石中的扭曲能有所上升, 其他形式能量和总能量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随着水分子数的不断增多, 钠蒙脱石体积逐渐增大, 密度逐渐减小, 环境温度上升时, 钠蒙脱石体积增大, 密度减小, 钠蒙脱石的水化性质、物理力学参数与水分子数有关。  相似文献   
97.
氩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40Ar和36Ar之间质量相差达1/10,但是受放射性成因40Ar的影响,一般认为难以进行氩同位素分馏研究.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一套氩扩散迁移实验分析系统,对比研究了氩在不同的扩散介质条件下扩散迁移前后氩同位素组成变化情况,证实氩在致密的扩散介质条件下以分子流形式从一个储库向另一个储库的迁移过程中,由于36Ar和40Ar的迁移速率不同,扩散后的40Ar/36Ar值比扩散前的值要小,也即发生了氩同位素分馏.氩同位素分馏的特征表现为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分馏程度逐步增强,在一定时间后,由于储库之间压力逐渐达到平衡,分馏程度逐步减小.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氩同位素分馏,不仅可以判别油气田中油气运移的方向、增强油气远景评价和地球化学勘探,而且对深源岩浆的起源、迁移等研究也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8.
国际煤层气组成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煤层气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煤层气是成煤物质在煤化过程中生成并储集于煤层中的气体。按其成因类型分为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生物成因气有原生和次生两种类型,原生生物成因气一般在低级煤中生成,很难保存下来。次生生物成因气常与后来的煤层含水系统的细菌活动有关。热成因煤层气的生成始于高挥发份烟煤(Ro=0.5%~0.8%)。与分散的Ⅰ/Ⅱ型或Ⅲ型干酪根生成的气体相比,煤层气的地球化学组成变化较大,反映了控制煤层气组成和成因的因素多而复杂,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煤岩组分、煤级、生气过程和埋藏深度及相应的温度压力条件。此外,水动力等地质条件和次生作用等也影响着煤层气的组成。  相似文献   
99.
The Pakuashan anticline is uniquely suited for study of the forward and lateral growth of fault-related folds. The Pakuashan ridge development arises from the late Quaternary uplift of the most external thrust zone of the western foothills of Taiwan. From Kaoshiung to Taichung, recent and active westward thrusting occurs at the front of the foothills. The Pakuashan anticline, trending N 150°E in the northern part to N 000° in the southern part, has been active throughout the Quaternary period. This activity is marked by geological structures, tectonic geomorphology and seismicity. A multisource and multiscale approach to study of the continental collision setting has been undertaken to combine tectonics, sedimentology and geomorphology. Studies of fracture patterns allow identification of two main features of stress orientations: a WNW/ESE compression direction, and E–W and N–S extension directions. Quantitative geomorphic parameters have been used to define the morphotectonic evolution and to infer tectonic style along the mountain front. Geomorphic evidence provides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on the processes that govern lateral propagation of an active anticline. Quaternary terraces are uplifted, tilted and folded over the Pakuashan ridge. Drainage systems in areas of active compression give information on the thrust zone structur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Steep drainage and high local relief indicate that the Pakuashan anticline forms a well-defined zone of high uplift, especially in the southern part. The two main controls on drainage in that area are rock strength in the hanging wall and propag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towards the south.  相似文献   
100.
文蛤属(Meretrix)16S rRNA基因及ITS1序列的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及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分析的方法,以近缘属的青蛤(Cyclinasinensis)为外群,对文蛤属的文蛤(M.meretrix)、丽文蛤(M.lusoria)、帘文蛤(M.lyrata)和斧文蛤(M.lamarckii)4种贝类进行了系统学研究。经ClustalX多重比对及DNAsp软件分析后,用PAUP4.0分析软件,计算出种间序列的碱基转换/颠换频率,利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帘文蛤与该属其他三种的分歧时间较早,两类序列与其他种类间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在0.25866—0.28218和0.15644—0.20104之间。文蛤与丽文蛤间的16SrDNA及ITS1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4805和0.04201,拓扑结构图显示关系很近,并且二者的分布区大面积重叠,其序列间的转换/颠换频率接近种内单元型(haplotype)间的序列变化,鉴于它们的贝壳形态有一定差别,应归为同一个种内的不同地理亚种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