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405篇
地质学   865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1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利用南海北部的海上综合观测平台,开展了基于涡相关方法的海-气界面CO2通量的长期观测,得到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近2年的海-气界面CO2通量数据,结果分析表明,观测平台附近海域全年表现为一个碳汇,年平均值为-0.088 mg m-2s-1,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冬季节海洋表现为一个强碳汇,春季海洋依然是一个碳汇,但强度明显减弱,而夏季海洋呈现不稳定的源汇变化特征;从日周期特征上看,夜间通量强度较强,白天减弱;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海上风和大气稳定性对海-气界面CO2通量有明显的贡献。  相似文献   
952.
文章基于软件编程的方法,实现了地面测报业务软件天气现象编码的图形化填报方法,使人工录入天气现象便捷、准确、高效。界面化天气现象编码的实现进一步完善了自动气象站的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953.
低渗储层中启动压力梯度导致流体渗流规律呈现非线性特征,使得低渗储层的开发方式与中高渗储层不同。为了研究新立油田低渗储层中的非线性渗流现象,以新立油田天然低渗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精密压力测试多孔介质渗流实验分析超低界面张力体系对新立油田低渗岩心中单相及两相流体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任何流体,新立油田低渗岩心均表现出非线性渗流特征,存在着一定启动压力梯度;低渗岩心拟启动压力梯度的值高于启动压力梯度,且两者均随着渗透率的提高而降低且与渗透率之间均为幂关系;超低界面张力体系可以明显地降低低渗岩心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与拟启动压力梯度;对于不同渗透率的岩心,两相临界启动压力梯度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两相临界启动压力梯度随着平均含水饱和度的上升先上升后降低;在不同渗透率下,对比水驱和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的临界压力梯度最高点,超低界面张力体系下的临界压力梯度最高点明显小于水驱,这表明界面张力的减小可以明显地降低驱油时产生的两相临界压力梯度,超低界面张力体系改善了油藏的注入性。本研究对新立低渗储层水驱后开发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54.
在沿海地区划分海水入侵界线具有重大意义,在海水入侵范围内,地下水由于含盐量高,虽然工业生产、人畜生活不能利(饮)用,但深部海水可为海产品养殖业带来较高的利用价值。利用高密度电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2种方法准确划分了浅、深部海水入侵界线,并根据电性特征分析探讨了海水入侵区域的由浅至深的侵入特点,推测了不同深度上岩石破碎及富水规律,为探讨沿海养殖业利用温度相对稳定或较高的深部入侵海水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55.
中国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新领域(代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抗 《地质通报》2011,30(6):803-810
矿田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在矿田构造和矿床构造的含义中,既包括构造形迹和岩石组构特征,又包括控矿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历史。近10几年来的矿田矿床研究不仅强调构造对于矿体的形态、分布和组合的控制作用,也深入于构造作用对成岩成矿过程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矿田构造研究的研究历史、研究内容、研究现状与问题,对矿田构造与找矿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6.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synchronization’ from the science of complexity to studying the regional regularity of ore formation within the Nanling region of South China, a characteristic target-pattern regional ore zonality has been discovered. During the early and late Yanshanian epoch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to th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periods), two centers of ore formation emerged successively in the Nanling region; the former is mainly for rare metals (W, Sn, Mo, Bi, Nb) and one rareearth element (La) and was generated in the Jurassic period; whereas the latter is mainly for base metals (Cu, Pb, Zn, Sb, Hg), noble metals (Au, Ag), and one radioactive element (U) and was generated in the Cretaceous period. Centers of ore formation were brought about by interface dynamics respectively at the Qitianling and Jiuyishan districts in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The characteristic giant nonlinear targetpattern regional ore zonality was generated respectively from the two centers of ore formation by the spatio-temporal synchronization process of the Nanling complex metallogenic system. It induced the collective dynamics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 of the system and displaye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regional ore zonality. Then dynamical clustering transformed the configuration into rudimentary ordered coherent structures. Phase dynamics eventually defined the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s of the target-pattern regional ore zonality and determined their local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The integral successive processes of synchronization-dynamical clustering-phase dynamics accomplished the regional ore zonality by way of “multiple field dynamics” of spatio-temporal superposition of multiple coupled pulsatory solitary wave trains of the zonal sequences of different ores. A new methodology for revealing regional ore zonality is developed, which will encourag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deep-seated ore resources and the onset of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957.
一些边坡治理后由于工程加载、雨水入渗以及地震等影响,局部会出现新的变形破坏,需要根据边坡和治理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二次加固(补强加固).以拉力分散型锚索为例,首先分析其结构特征及优越性.考虑松散地层的软化特性,借助剪滞理论分析模型给出拉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上灌浆体与锚固岩层界面剪应力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对一公路边坡二次加固中采用的拉力分散锚索锚固段荷载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例分析和监测结果表明,拉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荷载分布更为合理,有助于维护锚固体系的预应力水平.拉力分散型锚索用于边坡二次加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8.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他拉哈西地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特征;根据层序界面岩性—电性及地震反射特征,将泉头组四段到嫩江组三段地层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6个三级层序、17个四级层序;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确定层序内部沉积特征;根据层序发育特征,确定层序格架内的各时期沉积相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以三...  相似文献   
959.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的超大型矿床之一,其矽卡岩型主矿体受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硅铝质岩石)和多底沟组大理岩(钙质岩石)的岩性界面所控制。基于岩、矿心地质编录,开展矽卡岩岩石、矿物分带及矽卡岩地球化学、矿物化学研究,探讨硅钙岩性界面对矽卡岩及多金属矿体形成的影响。从顶板至底板由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至硅灰石矽卡岩表现出Si O2、Ca O逐渐增加和Al2O3、Fe2O3+Fe O逐渐减少的趋势,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矽卡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对顶板、底板岩石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靠近顶板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属于钙铝-钙铁过渡系列,由石榴石核部向外环带具有Al含量减少、Fe含量增加的特点;靠近底板矽卡岩相对于靠近顶板具有钙铁榴石比例增加、钙铝榴石比例减少特征,由核部向外围未见明显的环带成分演变特征。矽卡岩是流体与硅铝质、钙质岩石水岩反应的产物,沿硅钙界面流体减压沸腾、地下水混合作用和界面内垂向的流体地球化学障是主要的致矿机制。硅、铝质岩石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差异是界面控矿的主要因素,硅钙面复合张性构造带、岩浆热事件增加界面渗透率差异有利于矿体规模的增加和品位提高。  相似文献   
960.
运用层序地球化学方法和原理,结合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西昌盆地下二叠统进行了层序划分和对比。结果表明西昌盆地下二叠统地层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2个层序组和6个三级层序。P1q层序组(三级层序1、2、3)构成该二级层序的LST和TST,三级层序4下部发育的(茅口组底部)凝缩层相当于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而P1m中上部(三级层序4中上部和三级层序5、6)则构成该二级层序的HST。西昌地区下二叠统层序发育形成过程,总体表现为海平面上升和盆地不断向古陆超覆。沉积序列、古氧相含量、锶含量、碳氧同位素和TOC的变化旋回揭示西昌盆地早二叠世经历了6次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6个三级层序),在华南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均可进行对比。建立的层序充填模式揭示出Hercynian早期全球海平面上升,盆地不断向古陆超覆,奠定了早二叠世西昌海域盆地的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