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21篇 |
免费 | 2472篇 |
国内免费 | 59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篇 |
地球物理 | 258篇 |
地质学 | 17641篇 |
海洋学 | 108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917篇 |
自然地理 | 1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1篇 |
2023年 | 368篇 |
2022年 | 469篇 |
2021年 | 511篇 |
2020年 | 491篇 |
2019年 | 556篇 |
2018年 | 498篇 |
2017年 | 654篇 |
2016年 | 793篇 |
2015年 | 755篇 |
2014年 | 1014篇 |
2013年 | 793篇 |
2012年 | 1043篇 |
2011年 | 941篇 |
2010年 | 879篇 |
2009年 | 728篇 |
2008年 | 672篇 |
2007年 | 734篇 |
2006年 | 678篇 |
2005年 | 599篇 |
2004年 | 598篇 |
2003年 | 529篇 |
2002年 | 501篇 |
2001年 | 547篇 |
2000年 | 516篇 |
1999年 | 477篇 |
1998年 | 467篇 |
1997年 | 445篇 |
1996年 | 399篇 |
1995年 | 315篇 |
1994年 | 251篇 |
1993年 | 185篇 |
1992年 | 167篇 |
1991年 | 126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69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文章报道了八卦庙特大型金矿床中伴生的铂族金属矿化的地质特征,岩石矿物学特征和新发现矿物--自然(钨)钌矿的基本矿物学特征,铂族金属矿化与金矿化围岩蚀变的关系研究表明,八卦庙金矿中伴生的铂族金属富集于后期岩浆热液改造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后期改造的热液,铂族金属的富集与金的富集呈明显的正消长关系,成矿的温度为140-500度,矿化深度>3.7km,成矿流体是以中酸性岩浆热液为主的多成因热国水,矿物组成以复杂的高温硫化物,合金类为主要特征;化学成分也比较复杂,以Au,Cu,As,Ag,Ni,Co,Sb,S和铂族金属Ru,Ir,Os异常等为特点,这类伴生铂族金属的金矿床将为秦岭成矿带寻找铂族金属提供了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12.
研究了广西柳桥地区东攀剖面有机碳同位素的组成,并和浙江煤山剖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东攀剖面在1δ3Corg变化趋势上,既具有全球PTB剖面普遍存在的共性,又具有其独特性。在东攀剖面一个显著的1δ3Corg负漂移出现在事件界线(EB)之上和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之下,这与煤山剖面具有相似性。显著的1δ3Corg负漂移指示了P/T之交生物绝灭后海水表层水原始生产率的降低以及大气和海水中CO2含量的增加,并得到放射虫绝灭事件、火山事件和海退事件的响应。煤山剖面1δ3Corg负漂移从第27层就开始向13C富集的方向恢复,而东攀剖面1δ3Corg在下Induan阶仍持续亏损,表明东攀剖面早三叠世的生物复苏明显滞后于煤山剖面的。 相似文献
113.
新疆西昆仑奥尔托喀讷什锰矿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西昆仑玛尔坎苏地区富锰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奥尔托喀纳什等大型锰矿床。该矿床层位稳定,厚度较大,Mn平均品位达35%以上,为中国最富的碳酸锰矿床,属于典型的海相沉积型锰矿床。锰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石炭世喀拉阿特河组地层中,该组岩性为一套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建造组合,可划分为台内浅滩、潮坪、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等4个相类型。成矿分为三个期次,第一期为沉积成岩成矿期,矿石矿物由菱锰矿、锰方解石、硼锰矿组成;第二期为热液改造期,形成锰镁绿泥石、红锰矿、硫锰矿、锰方解石(脉)、重结晶菱锰矿、蔷薇辉石及滑石、石膏等;第三期为表生氧化期,发育少量软锰矿、水锰矿、硬锰矿等。锰矿石具有较低的Fe/Mn比值、V/(V+Ni)比值和强烈的Ce正异常,表明Mn是在氧化环境下,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沉积富集。含锰岩系顶、底板岩石中含较多成熟度较差的中酸性火山岩岩屑,以及具有较低Al/(Al+Fe+Mn)、Y/Ho、Co/Ni比值的锰矿石,说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热水活动。奥尔托喀纳什锰矿具有"内源外生"的特点,锰矿石及菱锰矿具有负的δ~(13)C值(-23.3‰~-13.2‰),表明锰矿经历了先成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再被还原转化成菱锰矿的过程。此外,有机质所导致的更为强烈的还原作用是本矿床富锰矿形成的重要机制。后期构造叠加致使矿体发生变形,矿体形态受褶皱控制。矿石受到强烈改造,形成锰镁绿泥石、红锰矿、蔷薇辉石等,晚期经历氧化淋滤作用形成软锰矿、水锰矿等。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孟恩陶勒盖大型银铅锌矿产于晚二叠世花岗岩杂岩体中心部位,矿床的主要容矿构造为一组沿东西向或近东西向展布向东收敛的脆性断裂带.成矿作用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形成了44条脉状矿体,按容矿构造分布划分为上、中、下3个矿脉群,其中主矿体9条,较大分支矿体9条,主矿体上下盘小矿体26条.矿床自下至上,具锌矿石-银铅锌矿石-银铅矿石的明显分带性.工业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深红银矿、黑硫银锡矿、自然银,主要有益组分为锌、铅、银,主要伴生有益组分有铟、镉、镓、铜、锡、金.矿床成因初步认为是裂隙充填脉状银铅锌多金属中温热液型,找矿标志明显. 相似文献
117.
118.
辽宁后仙峪硼矿区混合岩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对硼矿成矿演化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硼矿赋存于辽吉裂谷带的古元古代火山—沉积岩系之中,属沉积—变质型硼矿床,主矿区包括有后仙峪硼镁矿、翁泉沟硼铁矿和砖庙—杨木杆硼镁矿,一直以来是我国硼矿石的主产地。本次研究在后仙峪硼矿区采集了矿区外围的条痕状混合花岗岩(DSQ-08)和矿体上盘侵位于电英岩之中的含电气石混合花岗岩(HXY-19),挑选出其中的锆石单矿物进行LA-MC-ICP-MS测年。条痕状混合花岗岩中锆石的核部具有岩浆振荡环带,Th/U值为0.64~0.96,~(207)Pb/~(206)Pb年龄为2240±4Ma;含电气石混合花岗岩中锆石的内核和边部均具有极为清晰的岩浆振荡环带,Th/U值分别为0.12~1.05和0.41~1.08,~(207)Pb/~(206)Pb年龄分别记录了2157±6Ma和1932±26Ma两次锆石生长事件。含电气石的混合花岗岩的锆石边部形成于混合岩化过程之中,记录了辽河群下部岩石在1.9Ga左右发生的部分熔融作用事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矿区外围的条痕状混合花岗岩和矿体周缘含电气石混合花岗岩的核部岩浆年龄较为接近,说明两种岩石可能均由古元古代的火山—沉积岩,在1.9Ga左右经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因此,结合前人在后仙峪硼矿区内进行的硼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岩相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后仙峪硼矿区混合花岗岩的锆石核部U-Pb年龄可基本确定辽吉裂谷早期的超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的喷发、海相蒸发沉积事件均发生于2240~2157Ma左右,该时期的蒸发沉积作用初步形成硼酸盐矿;后期强烈的部分熔融和混合岩化作用发生在1932±26Ma,在超基性火山岩保护下,硼矿发生变质和小规模的迁移,形成了硼镁矿、硼镁铁矿及矿体周缘的电英岩和含电气石混合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9.
南秦岭晚古生代凤县一太白盆地是在扬子地台北缘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发展起来的具裂陷性质的盆地,处在秦岭微板块当中,在盆地内既产有八卦庙超大型金矿也产有八方山一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是铅锌与金矿床共生/共存的一个典型地区。两种矿床在地质背景、产出层位和成矿特征等方面具有某些关联,铅锌矿层产在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变泥质岩过渡层位的铁白云石一钠长石一硅质热水沉积岩系中,金矿体位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底部,由含石英细脉多期变形的蚀变钠长石、铁白云石粉砂岩等热水沉积岩系构成。硅同位素组成反映金矿床中存在两类不同来源的硅,一类是钠长石岩和顺层石英细脉的硅同位素组成(δ^30Si=-0.40%。-0.32%。),与铅锌含矿层中硅质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相似,硅质与热水沉积作用相关,另一类是金矿体中的穿层石英脉,其硅同位素反映硅来自晚期岩浆流体;铅锌矿床硫化物中硫同位素(δ^34S:6.03‰-16.88‰)反映硫主要来自海底热水沉积,形成于盆地早期开放体系;金矿石中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δ^34S=4.10‰-15.40‰)反映硫主要为地层硫,形成于盆地晚期半封闭一封闭体系;铅同位素组成反映盆地内由西坝岩体→泥盆系地层→铅锌矿石→金矿石铅同位素演化有幔源成分减少,壳源成分增加的趋势;氢、氧同位素数据揭示出铅锌矿成矿流体中的水来自于大气降水,金矿则具多源性,包括岩浆水、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研究认为泥盆纪海底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了铅锌矿层的主体,也使金(银、铜)在热水沉积岩系中明显富集,而中生代造山过程中的构造一流体作用使金矿体定位。金与铅锌的共生/共存关系,受控于这种成矿地质过程及流体化学、物理化学演化。金与铅锌的这种时空关系可作为已知矿床深部勘查和外围找矿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延边东部五道沟脉型白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边东部五道沟矿床内的钨矿体主要呈平行脉状赋存于华力西晚期蚀变花岗闪长岩中,与相邻的杨金沟大型钨矿相比,具有矿脉数量少、单脉厚度大和品位高的特点;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呈团块状、粗粒浸染状、细脉状产于石英脉及碎裂蚀变围岩中,具有热液脉型矿床的矿化特征。主成矿阶段形成的粗粒白钨矿及石英颗粒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白钨矿颗粒中尚含少量的含CO2三相包裹体。石英中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介于171.2~268.0℃,热液盐度(w(NaCl))为0.70%~10.74%;白钨矿中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09.6~253.3℃,热液盐度为1.39%~8.67%;白钨矿中2个含CO2三相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分别为287.2℃和294.7℃。结合单个包裹体气相组分分析,认为五道沟白钨矿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并含一定数量的N2等气体。该矿床与杨金沟大型钨矿综合对比表明:两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组构及白钨矿赋存状态等矿化特征基本相同,不同赋矿围岩中含矿构造性质不同应是两矿区钨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差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