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0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353篇
测绘学   386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19篇
地质学   1815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7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地面沉降监测多源数据融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面沉降是区域性地面高程下降的一种地质现象,一般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的。目前地面沉降监测的方法很多,各有优劣。本文结合武进中心城区地面沉降监测系列工程案例,对不同沉降监测方法产生的多源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融合,使成果兼具各种方法的优点,其不仅能更好地描述地面沉降的现状及预测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而且可为后期地面沉降监测提供更加准确且丰富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2.
汞作为一种重要的成矿元素,广泛分布于不同地质体中,并参与成岩成矿作用.随着质谱技术的飞跃发展,汞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取得引人瞩目的进展.汞同位素被广泛地应用于示踪地球表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汞污染等.近年来,汞同位素又被应用于揭示行星的演化过程、识别地质历史时期大火成岩省及示踪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3.
天津市地面沉降区地下水开采指标综合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地面沉降控制和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天津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特色。本文针对地下水超采是影响天津市地面沉降主要因素的现状,通过对多年地面沉降监测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的分析,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初步确定各乡镇2007年地下水开采指标或维持2005年实际开采水平,或选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应用地质系统科学理论,综合考虑2001~2005年各年度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水位动态,将天津市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一子系统作为一个回归分析单元。为了将各计算单元的预测结果具体到各乡镇地下水资源开采指标制定中,结合各乡镇地面沉降现状和地下水替换水源条件,并根据计算单元内各乡镇地下水开采强度、地下水超采程度、沉降敏感度以及地下水位超限程度等因素进行压采规模的综合分级。这一方法已得到我市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认同,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24.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沉降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7,他引:6  
综合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新生代以来断裂发育的分布规律,以及伸展量和沉积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今的深部结构特征,试图揭示盆地新生代沉降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发现在断陷阶段,断裂发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控制了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坳陷阶段后期,在断裂作用非常弱的情况下,以渤中坳陷为中心,出现裂后加速沉降现象,并逐渐波及到相邻坳陷。断陷阶段的断裂发育和沉积沉降主要受板块运动形成应力场的控制,其沉降是岩石圈水平伸展和岩石圈垂向热减薄耦合作用的结果;而裂后加速沉降可能是岩石圈垂向密度突然变化及其后迅速热衰减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5.
Lower Palaeogene extrusive igneous rocks of the Faroe Islands Basalt Group (FIBG) dominate the Faroese continental margin, with flood basalts created at the time of breakup and separation from East Greenland extending eastwards into the Faroe‐Shetland Basin. This volcanic succession was emplac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NE Atlantic; however, consensus on the age and duration of volcanism remains lacking. On the Faroe Islands, the FIBG comprises four main basaltic formations (the pre‐breakup Lopra and Beinisvørð formations, and the syn‐breakup Malinstindur and Enni formations) locally separated by thin intrabasaltic sedimentary and/or volcaniclastic units. Offshor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formations remains ambiguous. We examine th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se rocks on the Faroese continental margin combining onshore (published) outcrop information with offshore seismic‐reflection and well data.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 seismic‐reflection profiles, the FIBG can be informally divided into lower and upper seismic‐stratigraphic packages separated by the strongly reflective A‐horizon. The Lower FIBG comprises the Lopra and Beinisvørð formations; the upper FIBG includes the Malinstindur and Enni formations. The strongly reflecting A‐horizon is a consequence of the contrast in properties of the overlying Malinstindur and underlying Beinisvørð formations. Onshore, the A‐horizon is an erosional surface, locally cutting down into the Beinisvørð Formation; offshore, we have correlated the A‐horizon with the Flett unconformity, a highly incised, subaerial unconformity, within the juxtaposed and interbedded sedimentary fill of the Faroe‐Shetland Basin. We refer to this key regional boundary as the A‐horizon/Flett unconformity. The formation of this unconformity represents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pre‐breakup to the syn‐breakup phase of ocean margin development in the Faroe–Shetland region. We examine the wider implications of this correlation considering existing stratigraphic models for the FIBG, discussing potential sources of uncertainty in the correlation of the lower Palaeogene succession across the Faroe–Shetland reg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age and duration of the volcanism.  相似文献   
126.
为高效获取采动区长时间序列形变,监控煤炭开采对矿区铁路的影响,研究一种基于TCP-InSAR(temporarily coherent poin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的采动区铁路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时间序列SAR影像间的相干性,选取临时相干点构建Delaunay三角网,并通过离群值探测去除具有相位模糊度的TCP间的弧段,最后采用最小二乘解算得到区域地表变形。实验使用2016-10~2017-04时间段内的15景Sentinel-1A数据,利用TCP-InSAR技术获得某矿区的铁路形变。结果表明,受采动影响,该时间段内铁路最大下沉值为95mm,最大倾斜坡度为0.37‰。利用TCP-InSAR技术可实现采动区内铁路长时间的动态形变监测。  相似文献   
127.
详细介绍了Sentinel-1A SAR影像数据的基本参数、工作模式、应用领域等。利用2016.11.09—2017.03.09的5景Sentinel-1A C波段SAR影像数据进行矿区地面沉降监测试验。基于SARscape利用双轨D-In SAR技术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得到了研究区地面沉降分布图,直观地再现了研究区在2016.11.09—2017.03.09的沉降分布、沉降量级等。结果表明济宁某矿区在监测期间地面相对稳定,未有大面积和大量级的地面沉降发生,4个干涉对监测到的最大沉降都未超过3 cm。  相似文献   
128.
由于传统测量手段对于地表沉降监测不足,PS-InSAR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一定程度能克服时间、空间以及大气的影响等优势,因而逐渐成为一种大范围地表沉降监测的主要方法。本文利用PS-InSAR技术,通过SARscape软件对收集到的34幅覆盖日本千叶市地区的ENVISAT ASAR遥感影像进行沉降监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日本千叶市地区最大累计沉降量为58.965 mm,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并且该地区的沉降和地下矿藏开发有关。  相似文献   
129.
详细介绍了专业的雷达数据处理软件GAMMA和基于GAMMA的双轨D-InSAR数据处理流程;对济宁地区真实L波段的ALOS PALSAR数据进行了双轨D-InSAR处理,完成了从干涉数据的读取到形变图生成的整个流程,并生成了一系列清晰的结果图;结合GIS软件得到研究区的沉降位置、分布和沉降量等信息。研究表明:利用GAMMA软件可以对雷达影像进行双轨D-InSAR处理,得到清晰的中间结果图;双轨D-InSAR可以对矿区进行地面沉降监测,进而掌握由于煤矿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分布和沉降程度,为煤矿区的合理开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0.
德州市临盘采油区地面沉降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南市的鹊山上设立了3块岩层水准标石的原点组。使用美国Tri mble Di Ni 12电子水准仪和条码式铟钢水准标尺施测一等精密水准82.2 km,二等精密水准30.8 km,联测各类水准点35个。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表明,在临盘采油区(以后仓西北采油四队LY18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明显的沉降区域,年沉降量为54.3 mm。建议在其周边增埋地面观测标石,进行加密观测,以掌握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