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该文首先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淮入梅前后大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江淮入梅前期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副热带高压首先在太平洋中部增强北跳, 而后向西扩展导致太平洋副高西部脊 (120°E) 的增强北跳。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太平洋中部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跳和西伸之前, 副热带高压南侧ITCZ中对流和孟加拉湾北部的对流活动明显并且都经历了一次增强活跃过程, 这意味着热带ITCZ和孟加拉湾北部对流的异常活跃可能对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跳西伸产生影响。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结果表明, 赤道中太平洋ITCZ中对流异常活跃不仅可导致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移, 而且还可导致副热带高压西伸, 与诊断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2.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总被引:195,自引:10,他引:195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岩广泛发育,其中有一类具埃达克岩的特征,并根据埃达克岩的成因提出中国东部在燕山中晚期可能为一个高原。本文就中国东部高原的范围、高原存在的依据、高原隆升和减薄的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中国东部高原大规模的抬升事件大约发生在中-晚侏罗世期间,在早白垩世之后塌陷。高原的隆升与板块消减作用无关,是陆内事件的产物。高原的塌陷是下地壳拆沉作用的结果。拆沉作用不仅可以解释高原的减薄,而且可以解释新生代玄武岩喷发和中国东部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23.
回顾了沉积混杂碉的研究历史,指出了沉积混杂岩的分布位置和形成机制,重新给出了沉积混杂岩的定义,依据沉积混杂作用的不同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重力垮塌和重力汉混杂作用,冰筏混杂作用,古喀斯特混杂作用和损落混杂作用,最后探讨了海底混杂岩块的来源和搬运方式。  相似文献   
24.
简要介绍了第13届国际变形机理、流变学和构造学学术会议的概况和特点,综述了地震变形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5.
钾盐矿床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大中  郑若锋 《云南地质》2006,25(2):125-142
讨论钾及其有关物质的理化性质和地化行为,钾盐的物质来源,盐卤的变质、结晶分异、成矿条件和机制。富钾热液是形成钾盐矿床的重要物质来源之一。矿物岩石流体包裹体的富钾成分、富钾热泉、富钾盐湖均是寻找钾盐矿床的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26.
拆沉作用(delamination)是地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认为,大洋岩石圈拆沉和大陆下地壳拆沉是不一样的:(1)拆沉的物质不同。大洋岩石圈拆沉的物质包括大洋地壳、岩石圈地幔甚至一部分软流圈地幔,它们共同进入地幔深部;而大陆下地壳拆沉仅仅限制在下地壳,不包括岩石圈地幔。(2)拆沉的动力不同。大洋岩石圈拆沉是由板块俯冲引起的,是地幔对流的产物,因此是一种快速的主动的拆沉;而下地壳拆沉是由于下地壳加厚使下地壳密度增加引起的,还要求其下刚性的岩石圈地幔转变成塑性的软流圈地幔才有可能发生。因此下地壳拆沉要克服许多阻力才能实现,使拆沉成为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慢速的和被动的拆沉。(3)拆沉的过程不同。大洋岩石圈拆沉是由板块俯冲触发的,俯冲导致碰撞,大洋岩石圈从根部断裂,拆沉进入地幔。大陆下地壳拆沉由地壳加厚开始,使下地壳转变为榴辉岩相;随后,岩石圈地幔减薄,直至全部转化为软流圈地幔;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规模的(埃达克质)岩浆,使下地壳榴辉岩的密度大于下伏的地幔,从而引发拆沉。大陆下地壳拆沉不大可能是整体进行的,可能是一块一块地被蚕食、被拆沉的。(4)拆沉后的效应不同。大洋岩石圈地幔拆沉,使热的软流圈地幔上涌,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地质效应:如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构造松弛以及随后的造山带垮塌等。而下地壳拆沉只引起地壳减薄,高原和山脉垮塌,并不伴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地壳抬升等过程。(5)拆沉与岩浆活动的关系不同。主动拆沉导致大规模岩浆活动,而被动拆沉是在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的。此外,文中还对"下地壳 岩石圈地幔拆沉"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该模式有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太多推测的成分,而且与现在保存的地质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27.
2006年是我国承诺对WTO成员国实行全面开放的最后一年。为提升竞争力,国内上万家中小型建筑设计单位面临着改制的任务。未来的设计机构应以什么模式为主导,值得大家探讨。本文提供欧美一些小规模设计事务所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状况,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P. Mandal  S. Horton   《Tectonophysics》2007,429(1-2):61-78
The HYPODD relocation of 1172 aftershocks, recorded on 8–17 three-component digital seismographs, delineate a distinct south dipping E–W trending aftershock zone extending up to 35 km depth, which involves a crustal volume of 40 km × 60 km × 35 km. The relocated focal depths delineate the presence of three fault segments and variation in the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depths amongst the individual faults as the earthquake foci in the both western and eastern ends are confined up to 28 km depth whilst in the central aftershock zone they are limited up to 35 km depth. The FPFIT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444 aftershocks (using 8–12 first motions) suggest that the focal mechanisms ranged between pure reverse and pure strike slip except some pure dip slip solutions. Stress inversion performed using the P and T axes of the selected focal mechanisms reveals an N181°E oriented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with a very shallow dip (= 14°). The stress inversions of different depth bins of the P and T axes of selected aftershocks suggest a heterogeneous stress regime at 0–30 km depth range with a dominant consistent N–S orientation of the P-axes over the aftershock zone,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existence of varied nature and orientation of fractures and faults as revealed by the relocated aftershocks.  相似文献   
29.
赤普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川滇黔成矿区内,是川滇黔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和显微镜下观察,将成矿期形成的石英划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本次选取了21件样品进行研究,对保存于石英、闪锌矿及硅化白云石中的原生包裹体进行的详细研究,赤普铅锌矿床中包裹体类型相对较为单一,以气液包裹体为主.Ⅰ、Ⅱ、Ⅲ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230℃~270℃和2.74~19.68wt%(NaCl),150℃~200℃和3.71~16.99wt%(NaCI)和180℃~220℃和0.70~16.15wt%(NaCl)三个区间.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为127℃~210℃和4.34%~22.17%(NaCl).该矿床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主要在130℃~200℃和8.5%~17.0%(NaCl)之间,属于低温、中等盐度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H2O-NaCl-CaCl2体系;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始终处于相对还原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围岩地层;成矿机制可能为含金属和舍还原硫流体混合成矿.该矿床应归属于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30.
董良 《云南地质》2010,29(4):431-433
石平川钼矿由燕山晚期第四次侵入碱性长石花岗岩体提供物源和热动力,火山机构、断裂和西山头组第二岩性段为成矿提供了导矿通道和容矿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