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典型冰水堆积体浪蚀作用下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渡河中游沿岸中海拔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层冰水堆积体大多具有较为密实的结构和一定程度的胶结, 在风浪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制与其他堆积体存在较大差别。通过对某电站库区高速公路冰水堆积路基岸坡调查和试验分析认为, 该冰水堆积体属级配良好的含细颗粒的粗粒~巨粒混合土, 颗粒之间嵌合紧密, 一般呈中密~密实状, 具有不同程度的泥质、钙质胶结, 其强度明显较其他松散堆积体高。通过采用地质过程定性分析和有限元半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对该冰水堆积体在风浪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认为该类冰水堆积体在风浪作用下主要表现为淘蚀- 坍塌型失稳模式。  相似文献   
112.
关于上海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战略,是促进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地质工作服务新机制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加强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和社会共享机制建设,扩大了地质资料信息源,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初见成效;围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社会需求,梳理了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流程,通过应用示范,进一步探索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努力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3.
峰峰矿区矿井突水分类及发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峰峰矿区大量突水实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隔水岩体初始特性即有无断层构造及其规模大小,将矿井突水分为完整隔水岩体突水、小断层破碎带突水及大断层突水三种类型。应用岩体变形与破裂机制和岩体水力学原理,对上述三种类型突水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并讨论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巢湖皖14井高精度水温观测环境及数字化改造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深度(-160m、-195m)处水温变化特征。以2012年4月11日印尼8.6级地震为例,巢湖皖14井水温同震响应所获得的数据为分析基础,利用Ansys中的热分析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同震响应过程中井孔系统水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间的关系及机理。模拟结果显示:水温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际测量数据曲线一致,该井水温同震响应表现为下降特征,主要是热对流所致。  相似文献   
115.
全球气温趋势和近期中国气候灾害的成因分析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徐群 《气象科学》2010,30(5):582-590
全球气温演变趋势和近期中国气候灾害有一定的联系;分析表明:1998年以来全球气温基本稳定仅有小幅波动,并未呈现如IPCC(2007)所预言的那样快速升温,而2005年以来太阳活动的异常状况可能标志它今后的长期减弱趋势;因此本文首先归纳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发现其对气候的影响绝非限于大气顶上太阳总幅照(TSI)的微小变化,而会通过平流层臭氧对更大变幅的紫外辐射的的吸收,加热作用触发平流层-对流层的大气环流变化,结合热带-副热带海洋混合层对太阳输入能量的积累,TSI 0.1%的变化会在地球气候系统中产生放大效应,这突出表现在东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海-气作用的响应,ENSO位相相应变化及北极/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响应,大量的观测研究结果支持上述论点;近年来太阳活动低值期北半球冬季中高纬和中国均遭受异常冷害侵袭即是明证,初步揭示出以夏季东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首先反映的地球气候系统对太阳活动响应的一系列气候过程;对今后10 a全球气温趋势也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16.
软粘土动力排水固结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动力排水固结法是在传统强夯法基础上通过改善排水条件而发展的一种新的软基处理技术。本文在对该项技术的研究意义、基本原理做简要陈述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固结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7.
小湾水电站饮水沟大规模倾倒破坏现象的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倾倒破坏是陡倾层状岩体一类主要的变形破坏形式,一般发育于地表临空面附近的坡体浅部。根据文献资料,前人研究的倾倒破坏体能保持其完整形态者规模并不大。小湾水电站左岸坝前高边坡由于其特殊地形地貌及其岩体结构条件,使得如此大规模的倾倒变形体能保持其完整形态至今。由于倾倒变形体紧邻大坝且地势较高,一旦失稳,将给小湾水电站的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查明倾倒破坏堆积体规模及其岩体结构特征,为倾倒堆积体边坡支护方案选择及稳定性评价参数选取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揭示这类大规模的倾倒破坏表现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对认识复杂条件下岩石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细致的野外调查,揭示了一类发育深度较大的大规模倾倒变形破坏。通过对边坡的详细描述与记录,阐明了这类变形破坏发育的特征和空间展布,并对其形成机制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8.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沙纹各方面有了详尽的研究,使沙纹研究理论逐渐趋向系统化和完善化。在扼要回顾了风成沙纹的研究历史的同时,分别从沙纹形态、沙纹形成过程和沙纹形成中的颗粒分异机制等几方面阐述了沙纹研究的现状及主要进展。最后根据沙纹研究的现状和目前沙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将来的研究趋势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9.
千百年尺度气候快速变化及其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立亚  陈发虎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0):1054-1065
千百年尺度全球气候快速变化是古气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发现,末次冰期和全新世都存在着千年、百年尺度的快速气候变化,其变化幅度可以达到典型的地质变化或天文因子所造成的冰期/间冰期的气候振荡幅度,同时这些古气候事件具有全球性。对冰期和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揭示了气候系统对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的响应以及海洋、植被、冰盖、温室气体等反馈因子的重要性,其中大洋温盐环流对北大西洋淡水注入的敏感性与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气候快速变化密切相联。利用中等复杂程度的气候模式(EMIC)CLIMBER 2模拟了末次冰期典型时段(60~20 ka BP)D/O和Heinrich事件以及东亚气候的响应过程。模拟研究揭示了全新世青藏高原冰雪环境对亚洲—非洲季风气候的显著影响。今后的古气候模拟研究将在改进模式分辨率、结合古气候代用资料确定更加符合历史时期边界条件以进一步改善气候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气候突变机制的研究以及加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区域气候的长期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of iron deposits in China, groundwater invasion and the impacts of groundwater drainage, such as regional groundwater table lowering, overlapping cones of depression, subsidence, and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a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endanger mining production and human life.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water invasion or timely determi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water bursting and rational design of drainage plans are the most urgent mining challenges. The mechanism of water invasion and the environment impacts on the groundwater system of the Gaoyang Iron Mine, China were dealt with in this paper. A systema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dynamics of the mine were comple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mestone of the middle Ordovician System constitutes the under floor of the iron deposit. This limestone is the main source of water invasion into the mine. Groundwater dynamic equilibrium conditions are broken due to mine drainage. Water invasion and drainage have caused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